-
试听
1.磨皮削骨造酒窝,中国整容术领先世界数百年?
-
路上读书fm的朋友们,大家好啊,我是弗拉基米尔·大内密探零零九·良辰伊万诺夫。今天还是个好日子,春暖花开阳光明媚万物生,特别适合睡觉吃饭打豆豆。
有道是:容貌焦虑不是病,发作起来真要命。而且良辰我发觉,这容貌焦虑已经出现了人传人现象——咱身边的同事们,一上班就搁那揽镜自照,一边照,一边狠狠批斗自己的五官,恨不得回炉重造,自己下手给自己捏个脸。
没办法,谁让这是个颜值为王的时代呢?就拿良辰我举个例子吧,哪怕糟心事再多,只要一不小心看到镜子里的盛世美颜,和身边人对我仰慕的眼神,也就啥烦恼都没有了。更何况这个世界,从古到今,颜值高的人就是有优势。也难怪大家都绞尽脑汁,就想让自己的脸蛋好看点,再好看点。
但脸蛋是爹妈给的,总不能真的回炉重造换张脸吧,没关系,在古老而神秘的东方,也就是咱们这儿,有传说中的亚洲四大邪术,专门为你的容貌焦虑对症下药:
第一,是咱中国的PS术,号称“只费手机几格电,敢叫日月换新天”。
第二,是日本的化妆术。东瀛匠人的手艺,那是“巧夺天工虽然累,改头换面everyday”。
第三更不得了,泰国的变性术,可以逆天改命,阴阳颠倒,决心不够的,请别来沾边。
最后一个更是重量级,那就是韩国的整容术。它无变性之激进,无化妆之劳形,也不像手机ps,整天欺骗自己,而且项目齐全,订制随心——可以丰唇瘦脸,还能提眉拉皮,全身塞硅胶,到处垫假体,哪里不爽整哪里,属于美容整形之必杀技!
所以呢,整容现在火得不行。身边人做个微调,割个眼皮,就像吃饭喝水、呼吸空气一样自然;更别提各路明星,整容史扒出来,都能写成一本《史记》。
说到这您应该猜到了,今天的主题就是整容。然而整容并不是今天才有的,咱们的老祖宗一样玩得很溜。闲言少叙,咱这就开始看看,为了美,古人究竟对自己的脸做了些什么?
1.为了盛世美颜,磨皮削骨算什么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变美是少有的一项人类共同奋斗的事业,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比如说,早在数千年前,今天中亚、北亚的游牧民族,就会用木板夹住新生儿的颅骨,使其变成“扁头”,就是一种整容。
无独有偶,位于我国山东一带、距今七千年左右的“北辛文化”,也发现了扁头的风俗。而距今四五千年的大汶口文化,出土的先民遗骨,近九成都是扁头。这样的做法其实遍布世界,不仅是亚洲,非洲、美洲、欧洲乃至大洋洲的岛屿上,都有扁头塑形的风俗。
直到今天,新手爹妈还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娃子到底是扁头好,还是圆头好?
古埃及人比较特殊,他们用木板把人的脑袋夹得长长的,而这样的奇特审美,也出现在美洲的玛雅人身上。据他们表示,这样看上去更有智慧——结果变得很像外星人。
总之,从新石器时代、甚至更早的时候,人类的整容大业就拉开了序幕。至于我国,在周朝之后,扁头的习俗一度消亡,但这并不意味着老祖宗们就放弃了改造自己。事实上,比起早期简单粗暴的木板夹头,他们还玩出了新花样。
传说中的我国古代整容第一人,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皇后王源之,这位女士最早体验到整容项目,并吃到了整容带来的巨大红利。
据说,王源之姐姐出身贫寒,其貌不扬,皮肤黝黑,另外还有些大小眼,可以说长得并不出众。然而在她十岁那年,遇到了一个神秘道士。这位道士给她推销了个整容套餐,先是口服了一颗药丸,接着又外敷了一张草药面膜。一套做下来,那效果,amazing!皮肤就像做了光子嫩肤,脸像白玉一样光洁细腻,另外,眼睛也变成了水汪汪的卡姿兰大眼睛,整个人气质立马不一样了,立刻从丑小鸭华丽转变为白天鹅。
随后王源之的美貌,传遍了整个梁朝,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十三岁那年,因为美貌被选入宫中,最后还在后宫三千佳丽的PK大赛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梁武帝萧衍的第二任皇后。
这让良辰我一下就来精神了,古代的整容技术,竟然能让村姑变皇后,恐怖如斯!
但若是你花点时间去搜一下,就会发现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几乎为0。梁武帝的正妻只有一位,在他称帝前就已去世;为了纪念结发妻子,萧衍在位期间,没有立过任何一位皇后。而他的几个妃嫔,也没有一个姓王的。王源之丑小鸭变天鹅的故事,大概率是后人杜撰的。
再说了,吃颗药就能变美,敷张面膜就能皮肤变白变光滑,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在整形这件事上,古人也是要一步步来的。
在对五官进行面部雕花之前,咱先得把基本盘打好,所谓基本盘,就是一张精致的巴掌脸。因此,现代人给自己打瘦脸针,做磨骨手术,跟自己的大脸盘子不共戴天,就想让自己的小脸蛋向香奈儿超模看齐。
在咱中国古代,虽然不像现代人对自己这么狠,动不动就磨皮削骨,但也有些个美容绝活儿。比如,在北宋那会儿,咱就已经有了皮肤磨削术。
一般来说,咱小脸蛋上如果有些疤痕,或者色素沉淀什么的,皮肤磨削术就能对症下药,还咱一个焕然一新的干净脸蛋,自带磨皮效果。
但是,皮肤磨削术需要专业设备,在北宋时候,用什么来搞这种高端操作呢?
说来有点离谱,用的是玉石。宋徽宗那会儿,北宋官方组织编了本医学大全,叫《圣济总录》,里头记载了一大堆“灭瘢痕”的绝招,其中一招叫“真玉磨方”:如果你脸上有什么陈年老疤痕,那时的医生,就会用玉石在你脸上疯狂摩擦,直到把你有瑕疵的皮肤磨成肤白透亮好肌肤。
用玉石往咱脸上招呼,光是想想,就感觉脸上已经开始疼了。但变美嘛,总要付出代价。更何况,据不可靠消息,这招不仅能磨皮,还能瘦脸。
这消息来自民间传闻,说宋真宗的刘德妃,著名历史故事狸猫换太子的大反派,就是皮肤磨削术的首席体验官。这位娘娘的五官身段,那是没得说,不然也不会被挑选入宫。但是很不幸,她长着一张大脸盘子,搁唐代可能属于美女,但宋朝的审美是喜欢白瘦幼的,就不咋宠幸德妃。
刘德妃不甘心在后宫当个小透明,于是呢,她就找来了江湖名医,给她来了一波玉石磨皮大法。被磨得七荤八素的德妃,就像在炼丹炉里熏出火眼金睛的孙悟空,立刻是浴火重生,带着一张完美瓜子脸,重出江湖。
就这样,刘德妃的瓜子脸,戳到了真宗皇帝的心上,她本人终于在后宫雌竞中晋级,赢得翻牌率冠军。这么看来,这玉石磨皮术确实有两把刷子。
2.瓜子脸还不够,还需一对小酒窝
只要对自己够狠,就能拥有流畅的瓜子脸和吹弹可破的好肌肤,不过呢,有些靓女对自己要求很高。有了肤白貌美小V脸,还不够,还想要当“人间水蜜桃”。于是要画腮红,要水光肌,还非要给自己戳俩酒窝,“小酒窝,长睫毛,是你最美的记号”嘛!
为了拥有酒窝,人类确实很拼。一般人就抄起家伙玩命怼自己的脸,妄想制造个人工酒窝;更离谱的,还玩起了黑科技。
1936年的美国纽约,一个叫伊莎贝拉的女发明家就推出了一款网红产品,叫做酒窝制造机。
这玩意儿长得跟个耳麦似的,卡在你脸上,上边有俩凸起,持续怼着你的脸颊。其原理也是相当简单粗暴,俩凸起搁你脸颊上怼得越久,那被怼的地方就会形成长期血液循环不通留下的印记,这就是所谓的酒窝了。这玩意儿很显然收割了一大批爱美女孩的韭菜,让伊莎贝拉狂赚1.2万美元。别小看这数字,那会儿的1美元可比今天值钱多了,放今天也有三四百万。
但最后美国医学会禁止了这个仪器,不是他们嫉妒,而是从科学的角度说,这玩意儿除了能让你脸疼,还有致癌的风险,却根本造不出真正的酒窝,属于公然收智商税。
酒窝其实是肌肉结构问题,能不能长出来完全听天由命,有时候长了也会消失。可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是热情依旧不减,用一些所谓的“神器”怼在脸上就算了,没效果自然就知道放弃了,夸张的是部分爱美人士甚至为了酒窝在脸颊上动刀子。具体是在脸颊上切开,或者是埋线,不管怎么操作,有伤口是必然的。
那么,人造酒窝手术有效果吗?还真有,不过非常不自然,你笑,或是不笑,酒窝就在那里,不深不浅,这能好看吗?
要我说,咱中国古代人民,也一样心怀对酒窝的向往,但他们造酒窝的手段就优雅得多了。中国靓女们使用化妆的手法,给自己画出俩酒窝。这种人造酒窝叫做“面靥”,实际上就是拿胭脂,在嘴角上画上两个类似酒窝的小点,正所谓“北地胭脂,偏开两靥”。
其实最初“面靥”发明出来,不是为了卖萌扮靓,根据《释名·释首饰》记载,它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宫里的妃嫔在脸颊点上两点,就是在悄咪咪地告诉君王,我来月事啦,别来翻我牌子喔!
后来呢,人们觉得这种妆容还怪好看的,有个小酒窝,看起来很是呆萌可爱。于是画人工酒窝成了一种时尚。
在唐宋时期,面靥更是非常流行,还玩出了很多新花样。宋代的《事物纪原》就说了,唐宋时的女生有把人工酒窝做成月牙形状的,还有做成钱币形状的。可见古代美女们整起活儿来还挺有个性。
3.义眼:给你一双爱笑的眼睛
变美的道路,是光明而曲折的。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为了让自己显得心灵美好一点,人类也开始对自己的眼睛打起了主意。
现在开个眼角、割个双眼皮,都成了基本操作,为了修成一双魅力四射的电眼,咱们还得去眼袋、做卧蚕、种睫毛。而在古代,人们虽然没有这么多细分项目,但也有一些整眼睛的绝活。
在唐代,就已经兴起了一种义眼术,也就是一种装配假眼睛的技术。当然,人们不是因为爱美而发展了这项技术,而是因为迫不得已,一些人或许因为眼疾,或许因为战斗失去了眼睛,不得不装上义眼。
据《太平御览》记载,唐代有个崔嘏的读书人,很不幸地失去了一只眼睛,只能装上一颗珠子作为假眼。但崔先生是个励志典型,虽然失去了一只眼睛,却高中进士。同年状元施肩吾写诗开他的玩笑:“二十九人及第,五十七眼看花。”意思是我们一共二十九人中了进士,却只有五十七个眼睛。
虽说是开玩笑,但你瞧瞧这多损啊,未免也太伤人了。
随着技术发展,还发展出了木制义眼,宋代的《吴越备史》就说唐代有个叫周宝的猛男,在武举中失去了眼睛,上头就赏赐了他一个木头做的义眼,看上去就跟真眼睛一样,可见工艺水准还挺高的,made in 大唐嘛!
不过安装义眼嘛,感觉跟今天细致入微的眼睛整形项目比起来,还是过于简单粗暴了。而在古罗马,眼睛整形技术就有今天医美整形内味儿了。
古罗马有个大学者叫塞尔苏斯,他记录了一种眼部整形手术。它可以切除患者眼睛周围多余皮肤,塞大师把从哪个切口动刀子、用什么方法包扎伤口都写得非常详细,可以说是手把手教你入门眼部整形行业。
最终呢,这个手术估计能达到眼睑年轻化的效果,是资深眼袋星人的福音,可以说是相当超前了。
4.鼻整形哪家强?中国大夫VS印度医生
有了一双迷人的卡姿兰大眼睛,要是能再加上一个高挺立体的鼻梁,那效果就更完美了。
鼻子在五官当中的确是相当重要,据说美艳绝伦的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就有一个顶配的鼻子,把当时罗马恺撒、安东尼这些个人中龙凤,迷得是五迷三道。所以法国大学者帕斯卡就评论说,如果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的鼻子长一英寸,或短一英寸,或许世界就会改变。于是西方人专门有个词,就叫“克利奥帕特拉的鼻子”,意思是历史发展有偶然性。
因此呢,整鼻子也是整容的一大重头戏。古人又是如何打造完美的鼻子呢?
早在元代,就已经出现了鼻子整形手术。根据元末明初的隐士元戴良《九灵山房集》记载,在元朝那会儿,有一铁血真汉子,他上阵厮杀,刀剑无眼,不幸毁容,伤口愈合之后,发现鼻梁完全歪掉了。
于是,赶紧请元代名医项颜章来治疗,只见项医生喊几个彪形大汉把他脑袋固定住,一顿鬼魅般的操作整下去,这哥们儿的脸那是“面赤如盘”,画面太美我都不敢看。手术完成之后,周围人一看,立刻开香槟庆祝,表示“好起来了!”对项医生的医术表示非常信服,下次鼻子被砍了还找您。
但是很可惜,咱只知道老祖先有整鼻子的本领,但这技术细节被藏得挺严实,偷学不到。但在咱们的邻居印度那边,可以一探究竟。
话说世界上最早搞鼻子整形术的,就是印度的老哥们。早在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大学者苏斯拉塔就已经记载了一个所谓割鼻再造术。
印度人之所以能捣鼓出这玩意儿,是因为当时的消费者需求实在是过于旺盛。那会儿印度有一种刑罚,跟咱们的劓刑一样,都是要把犯人鼻子给割了。人没了鼻子,哪里还有脸见人呢?所以,印度人民就像咱们路读听友催更大内密探一样,对医美行业是疯狂催更,只求早日让自己装上假鼻子,好堂堂正正见人。
终于,印度医生响应时代的号召,搞出了一套装鼻大法。那就是拆了东墙补西墙。他们从额头那儿上切一块倒三角的皮,鼻梁这块不切断,皮往下一翻,刚好就是被割掉的鼻子。至于额头那的伤口怎么办?凉拌!你就对梵天大神祈祷它快点长出来呗!
所以说,印度的割鼻再造术只能让你看起来鼻子那块儿没窟窿,没法像今天这样给你填充假体,再造鼻梁骨。你想靠印度人给自己换个高鼻梁,还是靠不住滴!
5.治疗兔唇,认准中华老字号
如果听众朋友们以为,鼻子都整完了,咱就该没活儿了,我只能用蔡依林的一首歌回答你:“美丽极限,爱漂亮没有终点,追求完美的境界,人不爱美天诛地灭!”
既然走上了美颜之路,连嘴巴都不能放过。
现代靓女们,看过了好莱坞大片,也想跟安吉丽娜·朱莉一样,拥有饱满圆润的烈焰红唇。所以呢,奋不顾身地打起了玻尿酸。
而在古代,咱老祖先倒是不好西方丰唇美人那一口,但也开发出了嘴巴整形手术。因为跟我们现在一样,他们也会得一种先天性疾病,那就是唇裂,或者叫兔唇。
汉代典籍《淮南子》就记载了这个怪病,并且给出了非常怪力乱神的解释,说是“孕见兔而子缺唇,见麋而子四目。”为啥小孩会唇裂呢?那都怪老妈怀孕的时候不小心看到兔子,良辰我必须为兔兔打抱不平一下:兔兔那么可爱,怎么可以让兔兔背锅呢?
幸好,在晋代,咱中国开发出了兔唇修补术。据《晋书·魏咏之传》记载,有个叫魏咏之的小娃儿,天生兔唇,有会算卦相面的人看了他一眼,就说:瞧您这嘴巴缺的,是富贵之相啊,您可真是好福气啊!
魏咏之估计心里就在想,这福气给你要不要呀?因为他一想到自己这兔唇,干活都干得心里不痛快,跟家人说:“残丑如此,用活何为!”我都丑成这样了,打工还有什么意义呢?
后来,他又碰到了本集多次出场的老工具人,一位不愿留下姓名的江湖名医。这名医拍着胸脯保证,能治好,只是你得一百天不能说话,不能咧嘴笑,而且只能吃粥。小魏表示,这压根不是问题。接受了治疗后,他的嘴唇终于恢复成正常模样。
啥治疗方法这么神奇呢?在清代名医顾世澄那里,终于揭秘了兔唇修补的方法:先糊上麻药,再抄起尖刀,把缺嘴唇那儿的皮给刺破,再跟做针线活一样,穿针引线把嘴唇两边的皮给缝起来,等皮肤血肉自己长起来就好了。期间不能龇牙咧嘴,不能大哭大笑,饮食也和魏咏之同学一样,只能喝喝稀饭这样子。
可见,大清那会儿的嘴唇整形技术已经是相当发达,这让外国友人都表示:“中国实在是太厉害了!”琉球国还派医生前来留学,跟福州的名医学习唇裂修补术。
好,古代整容绝活就聊到这。纵观世界历史,古代的整容技术大多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大多是为缺鼻子少眼的残疾人士服务的。其实现代整容技术也一样,是因为20世纪早期,人类打了两次惨绝人寰的世界大战,伤残的老兵一卡车一卡车地拉回老家,刺激了整容技术的发达。
而在和平年代,大多是为了让自己更漂亮,更靓仔,才义无反顾地磨刀霍霍向脸庞。整容是个人选择,不过良辰还是要多句嘴,美丽诚可贵,健康价更高,整容有风险,不要乱动刀。毕竟,过度追求美貌,只会卷得内心焦躁,拥有有趣灵魂,才能治疗精神内耗!
今天就聊到这里,路上读书,你的音频图书馆,我是良辰周,我们下次再见!
-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陈良超,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在读研究生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探索史书夹缝里的新奇故事,角度刁钻,逼格满满,不一定有用,但一定有趣。
为了盛世美颜,人们有多拼?北宋医书《圣济总录》中有一“真玉磨方”,用玉石在脸上疯狂摩擦,据说不仅可以磨皮,还能瘦脸,真宗的刘德妃,就是皮肤磨削术的首席体验官。
不过古代的整容术,大多是为了弥补缺陷而存在的,比如东晋的兔唇修补术,唐代的义眼术,元朝的鼻整形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