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范BB逃税路:阴阳合同、分拆合同、空壳公司
-
上一回,咱讲了避税和逃税的几种方法。有的朋友说了,听上去好像并不是很复杂啊,查起来也应该很简单吧?这么多政策这么多条文,怎么有些人就能逃那么久、那么多的税呢?嗐,原理简单,可是实际操作就未必了。尤其啊,现实中很多逃税者不止用一种手段,而是多管齐下,国家税务部门查起来就更不容易了。今天,我们就从范冰冰的案子说开,看看现实和理论有多大的差距。
吃过瓜的都知道,2018年5月底,崔永元在微博上曝光,知名女星范冰冰参演《大轰炸》,表面上对外公布的合同约定片酬为税后一千万,实际上背地里还签了一份合同,另行约定片酬为五千万。好家伙,这统共拿走了整整六千万,实际上工作了多久呢?才四天。
一石激起千层浪,范冰冰这边刚开始还极力否认,但渐渐地就没啥声了,此后就在网络上直接销声匿迹了三个多月。别说出面参加活动,就连自己的生日都没有吭过一声。看来,是真的事儿大了!
9月30日,江苏省税务局对范冰冰正式下达《税务处理决定书》和《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虽然一开始查的是被举报的《大轰炸》,但是顺藤摸瓜之下,税务局发现,范冰冰本人以及她自己担任法人的企业一共少缴和逃税2.48亿元,最终勒令她补交税款并罚金超过8.8亿。所谓“范八亿”,就是得名于此。
比起吃瓜,咱们更好奇的是,她本人,以及她名下的那些公司,到底是怎么逃的税呢?这么多高金额的税,怎么逃掉的?
首先一个,肯定就是小崔同志公开举报时所说的“阴阳合同”。上一期的时候,咱也给大家大概讲了一下,这是怎么操作的。第二个呢,就是她的个人工作室通过隐匿范冰冰的真实收入来减少缴纳个人所得税。毕竟这是个人独资企业嘛,不是法人单位。谁是投资者,谁就对工作室债务负有无限连带责任。所以,工作室要补缴的税款和罚款都得由范冰冰来承担。
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得好好讲讲。大家都知道,明星一旦事业成功,总要投资几个公司。就就拿范冰冰来说,她名下不但有影视公司、传媒公司,还有跟她本职工作八竿子打不着的投资公司、甚至酿酒公司。开这么多不同门类的公司,是他们多才多艺懂得多吗?还是说明星们都是天赋异禀会做声音?那可不一定。这里面啊,很有可能仅仅只是为了逃税。
比方说吧,范冰冰和别人签了一个一千万的合同,就可以把总收入分成好几份,让对方跟自己名下的公司每个月签一份,不就把这一次一千万的收入拆成好几次了吗?您可能奇怪,分成几次有什么用,总收入不还是那么多?错了,在咱们国家,不管是企业所得税还是个人所得税,它们的税率都是超额累进的,就是说,收入超过一定额度,超过的那部分适用的税率就更高,原来很高的一次性收入分拆成几次,每次适用的税率没那么高,这么日积月累的,也能少交不少税款。
说到这里,还得补一句,您以为明星投资的公司都是实实在在开着的吗?那可不一定,空壳公司多了去了,何谓空壳?虚有其表,从来都没进行任何交易,也没给国家创造任何价值,从根本上就是为了圈钱和逃税成立的,就是空壳。
比如范冰冰旗下的无锡爱美神,注册成立于2015年。工商登记资料显示,这家公司只有区区三名从业人员,却有着一年三千多万的成本。这都怎么花的?花哪儿去了?嗐,它就是空壳啊。这些空壳公司,不但分拆了高收入,使得收入可以适用于比较低的税率,还可以把明星日常活动的开销给费用化,用作税前的抵扣项目。几番操作下来,明星的总收入确实很高,可以在账面上,却只要交很少的税,甚至不用交税。
现在,咱用这种全新的税务眼光来看待明星们的副业和投资版图,这心里味道可能就不一样了。比如,很多明星喜欢开饭店,对吧?可是,饭店历来那就是逃税的重灾区啊。咱也不是说明星开饭店就是为了走私帐、偷漏税,但确实,瓜田李下的,很难让人不怀疑。
-
- 2.“首罚不刑”,不是为了减轻罪责
- 3.复出有望,劣迹艺人仍然赚得盆满钵满?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LXJ,北京大学财政学学士、税务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亡与税收不可避免。”但是,人的本性就是不信邪。在长久的历史上,总有人千方百计地追求长生,也总有人想要规避、甚至逃避税收。想知道你都交了哪些税吗?想知道法制咖们到底是怎么逃税的吗?想知道古今中外,“税收”二字酝酿出了多少趣事和丑闻吗?尽在路上读书《税收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