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大秦帝国最后的希望
-
今天要出场的这位,熟悉秦末历史的人都知道,他被后人称作大秦帝国最后的支柱,最后一位名将——章邯。要是没有他,大秦帝国早就在陈胜一声令下后,给秦始皇陪葬了。什么胡亥、赵高、李斯,都要变成断头的兵马俑。
正是由于章邯的存在,大秦帝国才多了一口气,得以苟延残喘,又续了两年。虽然没能拦住秦朝这头走下坡路的疯牛,但章邯的狂飙突进,好歹给曾经威风八面的秦人挽回了一点面子。
这些知识,我们学过中学历史的都知道,接下来要说的,您可能就没听过了。
说起来,章邯这样一位几乎拯救了秦朝的大秦将军,却被当时的秦人所痛恨。这可不是我瞎讲啊,《史记》中记载了名将韩信的话,说秦人恨他,深入骨髓。
那么他到底做了什么,才被自己的同胞如此痛恨?这中间到底经历了什么呢?今天我就带大家回顾这段尘封的历史,带你了解一个不一样的章邯。
章邯的名头都是战场上打出来的,所以很多人天然地认为,他一直都是将军,在军中服役。其实《史记》里面都写了,他的职业是少府。当然按照我们前面说的先入为主的观念,估计90%的人都以为少府就是军衔,跟少校、少将一样。
然而少府的工作和军队没有半毛钱关系。他负责征税给皇帝花,并为皇帝打造小金库。既然手上管钱,顺便把皇帝的吃喝拉撒也都承包了吧。这么一说就好理解了吧?章邯其实是秦二世的私人大管家。
俗话说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宰相门前都七品官了,天子的管家,那必须是正儿八经的官。您别瞧他官不大,但他靠近皇帝,受皇帝信任,每天少不了要跟皇帝打交道,他的权力自然就很大。这就好比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比如秘书,他就有一种隐性的权力,而且很容易获得提拔。
皇帝身边的人,有的借机弄权,有人疯狂搞钱,当然也有辅助皇帝建功立业,为国家排忧解难的。这样的人不多,难得的是章邯还算一个。
且说陈胜起义,天下响应,关东顿时风起云涌。陈胜派了一个叫周文的人,率军直捣咸阳。起义军一边打,一边壮大队伍,他们攻破了函谷关,杀入关中,距离咸阳只剩下五十公里。
这时候,秦二世才发现他最信任的赵高,把自己忽悠的有多惨。秦二世不是不知道关东有人闹事,但赵高一直告诉他,那帮起义军是盗贼。咋说呢,如果犯事儿的是9个人,可以说是盗贼;如果是90个人,可以叫土匪;但陈胜起义的时候就已经是900人了,这必须得叫大规模聚众闹事了。
如今距离咸阳五十公里的盗贼,已经有几十万人,而且一个个手持武器,甚至还有战车。知道的说这是秦国,不知道的还以为自己穿越到了美国呢。秦二世吓坏了,不过此刻也顾不得生气了,他立刻召开紧急会议,主题就两个字:“咋办?”
大臣们都不敢说话——毕竟,在经历过赵高“指鹿为马”的恐怖之后,大家发言都小心翼翼了,谁知道这是不是陷阱。万一一不小心说错话,起义军打进咸阳,可没有赵高背后捅刀子快。眼看着没人回答,急的秦二世都要自己上阵,抄家伙去守函谷关了。
就在这个危急时刻,章邯这位跟军事毫不相关的大管家,突然站出来说:“盗已至,众强,今发近县不及矣。骊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
他这话的意思是: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还搁这装深沉呢?不要命了?现在发动周边县市的兵马,打电话摇人那肯定是赶不上了。我看骊山上有不少劳改犯,陛下您发个话,把这些人的罪给赦免了,再给他们发点武器装备,我带着这些老哥去跟叛军干架。
对于这个荒唐的做法,秦二世居然就同意了:毕竟他也拿不出别的法子。而章邯也就成了这支部队的统帅。
“骊山徒,人奴产子”,除了劳改犯还有奴隶的子孙,都是当时最低贱、几乎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人。这是《史记》里对章邯大军的描述,加上一个之前是当管家的将军,这样的队伍拉出去打仗,乍一看就是要集体送人头。
然而真的是吗?
-
- 2.名将的诞生
- 3.巨鹿大战
- 4.从战神到罪人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林洛菲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他是一代名将,大秦十大战神之一,他以一介书生之躯,在大秦风雨飘摇的最后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如果没有他的出现,大秦帝国早就在陈涉领导的起义中轰然倒塌。他就是章邯。
作为秦国最后的支柱,他却成了秦人眼中的罪大恶极之人,是什么一代名将章邯从功臣变成了罪人?本期节目为您揭开章邯神秘的面纱,看看这位大秦最后一位战神绚丽多彩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