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筷子的N种用法,不只是吃饭的工具
-
路上读书fm的朋友们,大家好啊,我是弗拉基米尔·大内密探零零九·良辰伊万诺夫,今天是个好日子,春暖花开阳光明媚万物生,特别适合放假睡觉吃饭打豆豆。
朋友们最近在忙些什么呢?良辰迫不及待地想与大家分享我生活中的小确幸。最近我是人品大爆发,开发了新技能。从选材到制作,一顿操作猛如虎,口舌生香美滋滋,简直是势不可挡。是的,最近我爱上了烹饪,并惊喜地发现自己在这方面,好像还很有天赋。你们说说,我是不是、大概、或许入错了行?
夜深人静之时,无端emo之际,有个问题就绕上心头,日常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一个被主持事业耽误了的super大厨呢。
我可没有吹牛哈,不信的朋友可以带着筷子来找我。良辰我一定从开胃小菜到拿手硬菜,煎、炸、烹、煮给各位安排得明明白白,指定让各位体验到什么叫好吃到停不下来。我日渐圆润的脸颊,就是这一说法的力证。只不过,为了维护我路读第一男神这一荣誉,接下来恐怕要加强健身力度了,呃,这是什么人间疾苦。
话说提到吃,就不得不说一下我们中华民族用来吃饭的传统工具——筷子。没错,今天的话题就这样出现了。
筷子的历史非常之悠久,但它的出现,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的祖先从树上下来的时候,一开始是茹毛饮血;后来人类懂得用火烹饪食物,主要是原始BBQ,食物变得是又热又烫,这时候自然就不能直接用手抓了。有位大聪明的原始人,拿来一根树枝,把烤好的肉一串,就能美滋滋地开吃了。就跟你今天撸串差不多,对了,著名的红柳烤肉,用的也是红柳树的树枝嘛。
随着农业和畜牧业兴起,食材变得丰富,加上发明了陶器,人类的烹饪工具和技术都大大提高了,这时候一根木棍显然是不行了,各种餐具便开始出现。在今天看来是西餐的刀叉,其实我国的先民就已经使用。在青海的一处齐家文化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距今四千年的骨制三齿餐叉和餐刀。而距今7000年前、位于浙江省的河姆渡遗址,就发现了骨制的勺子,做工非常精美。
那么筷子呢?在20世纪90年代,江苏高邮龙虬庄出土了骨头制成的筷子——骨箸,距今约6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学者认为,使用两根棍子当餐具,这是跟热食、碗装还有粒状的食物(也就是米)有关。
到了战国以后,我国出土的餐刀、餐叉就越来越少,可见它们已经逐渐被筷子所替代。顺便提一嘴,西方人普遍使用刀叉,最早只能推到公元10世纪的拜占庭帝国,相当于我国的辽宋时期。在此之前,他们都是直接上手的。而西方人均刀叉的时代,那就更迟了,毕竟16世纪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开创了英国黄金时代的一代巨星,竟然也还在用手抓饭吃。但她的方式比较文雅,符合皇家风范:只用三根手指去捏,而且不舔手指,不把油擦在衣服上。
比起刀叉,有的老外就很羡慕筷子,认为用筷子更文明、更雅致。按照今天的话说就是“优雅,实在是太优雅了”!
尽管文物的出土证明了筷子几千年前就出现了,可关于“谁发明了筷子”这个问题,民间流传着各种版本的传说。
1.筷子到底是谁发明的?
见诸于史书的第一位筷子的使用者,便是著名的暴君商纣王,他用象牙做筷子。因此关于发明筷子的传说,不少就出自于那个时代。
第一个传说,就跟纣王的对头,与周朝的开国功臣姜子牙有关。
大名鼎鼎的姜子牙,成名前天天在渭水之滨直钩钓鱼,以待文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钓圣贤鱼”,家里任何事情他不帮忙,都是他妻子一个人在操劳。一个人干活儿两个人吃饭,这让他妻子很心烦:“咱们能不能先解决温饱问题再发展个人爱好呢?”姜子牙只是高冷地笑笑不说话,意思是你懂个什么,哥的眼里是星辰大海,才不会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要说这姜子牙先生确实有些过分哈,整日吃老婆的喝老婆的,不仅连基本陪伴都给不了,还拒绝沟通,情绪价值为0。
那天他老婆在辛苦劳作之余想起这事儿又暗自垂泪:“从前我家姜先生也是文艺青年,积极面对生活的阳光boy,如今咋就跟那些钓鱼佬一样,天天钓鱼还天天空军,简直堕落到可以上《变形记》了。”思来想去觉得夫妻二人迟早要饿死,这日子属实没法过了,不如趁着家里还有买得起一次肉的钱,吃顿好饭一起共赴黄泉吧。
这日,姜子牙照旧带着他的空鱼篓回到家中。肚子正咕咕叫呢,发现桌子上居然有盘香喷喷的大盘肉在等着他,心想还有这等好事?惊喜之余手也不洗,伸出爪子就去抓肉。说时迟那时快,有只鸟从窗户直冲进来,一下啄了他拿起肉的手,他疼得大叫一声“哎呦”,肉掉地上,咯噔,滚了一坨灰。肉在眼前怎可不吃?他顾不得手疼也顾不得裹了一层灰,连忙又去抓肉,那鸟儿再次啄向他拿肉的手。
姜子牙心中暗想,邪了门,你是哪门子鸟啊?阻止我吃肉?且再试一下。果然,第三次去抓肉的他还是被鸟啄了手。姜子牙眉头一皱,发现事情不简单,便追着那只鸟出门去了。来到竹林处,鸟儿停在了竹子上,居然对姜子牙说起了人话:“姜子牙啊姜子牙,吃肉要用竹枝夹。”
姜子牙一惊,一拍大腿!妈呀!神鸟啊!赶紧折了两根细竹枝,跑回家,趁热吃肉。当他用这两根竹枝夹起肉时,竹枝竟然冒出一股青烟,不用说,肉里有毒!媳妇要谋杀亲夫!姜子牙赶忙将肉倒掉,转身找到妻子,一五一十,将心中埋藏了多年的鸿鹄之志,和盘托出,表示自己钓的不是鱼,是太公,自己爱的不是星辰大海,是万里江山,不是不顾家,而是要匡扶天下。
听完姜子牙的一番滔滔不绝,他老婆放弃了夫妻双双服毒赴黄泉的计划,就此避免了一场悲剧,but,根据《封神演义》的传说,姜子牙的老婆后来还是无法忍受,把他给休掉了。这说明啥?说明姜子牙对老婆的pua还没成功。好了,开个玩笑。
据说,姜子牙丢了老婆,但街坊四邻却得知筷子能验毒,纷纷学着用竹枝吃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用筷子吃饭的习惯。
第二个传说,则与纣王的爱妾、绝世美人妲己有关。
传说中商纣王暴虐,即使在吃饭时,饭菜冷了热了不合胃口了,他的御厨都会受责罚,是被打个皮开肉绽还是直接送上西天,完全看纣王心情。
有次用膳时,御厨做了一道滚烫的菜。眼看这御厨就要遭殃,妲己灵机一动,拔下头上的玉簪,夹起菜,吹了几口,再喂给纣王吃。这下菜不仅不烫,而且整个过程很优雅,纣王觉得非常新奇,龙颜大悦,命人专门制造了两根碧玉簪,也就是玉筷。
后来用玉筷吃饭的方法,在贵族圈里流行开来,最后扩散到民间了,于是乎也就有了筷子。当然劳苦大众肯定是用不起玉筷的,只能用低配版的木筷和竹筷。而现实中商纣用的是象牙筷,又比玉筷高级。
第三个传说,与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有关。
相传大禹治水之时,水患严重,任务紧迫。吃饭往往没有那么讲究,常常是饿了便就地取材——在野外取火,把肉一烤就开吃。可有时候需要争分夺秒地赶路,来不及等食物冷下来,这可怎么办捏?大禹还是就地取材,随手折了两根树枝,夹住食物来助力进食,加快吃饭速度。他的伙伴们也是有样学样,于是筷子应运而生。
民间传说嘛,表达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至于其中的真实性有几分,就不用纠结了,接下来咱们还是根据史实来解锁一下关于筷子的故事吧。
2.最主要的功能:吃饭
前面说商纣王用象牙筷子,出自《韩非子》:“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箸,就是筷子,怖,就说害怕。
商纣王用象牙做成的筷子,他的叔叔箕子看了瑟瑟发抖,恐惧不安。听到这您可能问了,用象牙筷子到底有啥可怕滴捏?嗐!人家箕子目光长远,窥一斑而知全豹,由此看出纣王将极尽奢侈浮华之事。沉迷享乐便会荒废朝政,国之将倾,难道不恐怖吗?
3000多年前,精致男孩商纣王已经用上精美的象牙筷。在著名的殷墟中,出土了青铜箸头,纣王虽然是文字记载的用筷子第一人,但由此可见,筷子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而且还走上了高档化之路。这也足可证实,使用筷子的历史,是远早于那个年代的。
不过在那个时代,筷子的用法,跟今天可不一样——咱不是说握筷子的姿势,而是它有着指定的用途。
假设你穿越到周朝,肚子很饿,拿起筷子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将一大碗饭吃完。接下来,你极有可能遇到众人的嘲讽:“哼!这吃法,我看不懂但我大为震撼!”“这人怕不是蛮夷吧?竟然拿筷子吃饭……”
你没有一丝丝防备,百思不得其解,心想我拿筷子吃饭,到底有什么问题。幸好你有备而来,身上揣着一本西汉时期编撰的《礼记》,记载了先秦时期的各种礼制,便赶紧去查阅。
这不查不知道,一查还真的吓一跳:原来先秦的礼制这么复杂,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给规定好了,包括了吃饭,且规定得非常仔细。
今天大概没什么人,会喜欢如此麻烦的规定:在桌上摆盘子时,带骨的肉放在左边,切好的大块肉放在右边,主食放人的左手,汤放人的右手;细切的肉和烤熟的肉,放在盛大菜的器皿之外,离人远些;醋和肉酱放在盛大菜的器皿之内,离人近些。蒸葱放在醋和肉酱左边,酒水放在汤的右边。如果要上干肉,则弯曲的在左,挺直的在右……
您可能要受不了了,说别讲了,筷子呢?筷子有啥用?《礼记》也贴心地记录了两个要点:第一点叫“饭黍毋以箸”。意思是不许用筷子扒拉米饭。
第二叫“羹之有菜者用梜,其无菜者不用梜”。意思为:汤中如果有菜的话才用“梜”,也就是筷子,如果没有,就不许用。现在你应该知道了,当时的筷子只有一个用途:专门用来夹汤中的菜。饭要用勺子吃,不许用手捏饭团。肉要用刀切开后,一般手拿着吃。
烦琐,非常的烦琐。
到了汉代,筷子更是居家旅行必备之良物。话说在汉景帝当政期间,军事家周亚夫军功赫赫,但脾气很差,性格过于耿直,得罪了汉景帝。有次汉景帝在宫中设宴,为了试探周亚夫脾气改了没有,对自己忠不忠心,特意单独邀请他。
周亚夫坐下后,却发现自己的桌子上只放了一大块肉,没有用刀切开,更没有“櫡”,同样也是筷子。叫人来吃饭,却不给筷子,这是几个意思嘛?周亚夫内心很不满,但他没有直接上手吃,而是扯着嗓子喊佣人给他拿一双筷子来。
没想到的是,汉景帝一声冷笑传来:“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周亚夫瑟瑟发抖,明白了皇上这是故意找茬,这“饭局”真的是用来试探自己的“局”,他只能向皇帝请罪。
从周亚夫吃饭索要筷子,可见那时筷子已经成了必需品。而且即便是吃肉,也是用筷子,而不是用手。
隋唐时期,国富民强,正值盛世,筷子的制造材料也随之升级,出现了金、银、玉和犀角、象牙等材质的高档筷子。达官贵人们对这种高级筷子尤为钟爱,所以买买买,以致此类筷子的销售量up up up。
到了宋代,在筷子的使用上略有变化。据史料记载,宋高宗赵构吃饭时“必置匙箸两副”,要摆放两套匙箸。朋友们别多想,人家宋高宗可不是为了炫富,用一套扔一套,当皇后问起时,他答道:“朕不允许下人们吃我的剩饭。”
原来多出来的这套餐具,是专门用来拨取菜肴和饭食的:自己想吃的先用它拨出来,再用另一套吃,自己的口水就不会沾到菜上。因为有的时候,下人们会偷吃皇帝的剩饭,皇帝有时候也会把自己吃剩的食物赏赐给别人。
这用法——可不就是今天提倡的公筷么?
别说,宋高宗这人名声虽不好,这一点做的却还不错,注意个人卫生不仅能够有效预防各种传染病,而且,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宫人们为此非常感动。后来这种做法很快流传到民间,一时间公筷之风盛行。
还有一个影响国人至今的就餐习惯,也是在宋朝形成的。早期宋朝人吃饭时,还是一手拿勺子、一手拿筷子。朱熹老爷爷对此很看不惯,站出来呼吁:“我等君子吃饭时只用一只手才得体,亲们都在优雅这方面给我卷起来!”
正如他的《童蒙须知》中要求的那样:“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吃饭的时候,拿起勺子时放下筷子,拿起筷子时便放下勺子。吃完饭后,将勺子、筷子都放在桌上。咱们今天基本上也是这么做的,说起来都是朱熹老爷爷的要求。
到了明朝,筷子的形状得到了统一,制成了方头圆身,取意天圆地方,置于桌上也更加稳定,不容易滚动。另外,此时筷子的名称由以前的“箸”,改为了“筷”,跟咱们现在对筷子的叫法差不多了。
3.筷子的N种用法
说到这可能有听众朋友好奇了:为什么当时筷子、勺子、叉子、刀子并行,中国人最终选择了筷子?
很简单啊,因为筷子是功能最全面的。根据学者赵荣光先生的总结,筷子是餐具的巅峰,它可以做到“夹、拨、挑、分、搅、拌、刺、剥、剃、切、拆、撕、捞、卷、托、放、压、穿、运……”等多种功能,仅仅这一点,叉子就做不到,勺子也做不到,刀子更做不到。
自从“礼崩乐坏”,周朝的礼制概念一点点衰退、消失,当然更多的,是谁也不想遵守那些烦琐的条条框框了,什么筷子不能吃米饭、只能夹汤里的菜,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从怎么方便怎么来的角度说,筷子提供的功能最多,自然成为群众的选择。如果你只能选一件餐具,那毫无疑问就是筷子。
不过筷子的功能,可不只有吃饭这一个用途。在历史的长河中,它还被人们赋予了特殊的内涵,寄予了诸多美好的愿望。说到这儿,良辰先给大家讲一段爱情故事。
话说当年,颇有才华却十分落魄的的文艺青年司马相如,在钢铁大佬、顶级富豪卓王孙的筵席上表演了原创歌曲《凤求凰》,使得在座的达官贵人为之疯狂,全都化身粉丝。他也因此俘获了卓王孙的掌上明珠卓文君的芳心。
卓文君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才华相貌举世无双的当朝名媛,反观司马相如,没钱没地位,显而易见,两人完全不是同一阶层的嘛。那后来司马相如凭什么能够让白富美和他私奔呢?
司马相如无疑是有才华的,相貌也是可以原地出道的水平,但仅仅靠相貌与才华当然还不够,为了撩妹,司马相如也是费尽心机。他知道卓大小姐喜爱音律,就弹琴唱歌等等做了一系列投其所好的事。此外,还用了一招必杀技:赠送了礼物——筷子。朋友们别不服哈,这拜金男的确是拿筷子来做定情信物哄骗富商千金的。
当时人家还作了一首诗,在赠送筷子的时候,拉着富家千金的手含情脉脉真诚备至地说:“少小青青老来黄,每结同心配成双。莫道此中滋味好,甘苦来时要共尝。”拿筷子来比喻同甘共苦的爱情,成功赋予了筷子非同寻常的意义,同时也成功蒙蔽了这位顶级白富美的双眼。
卓文君小姐当即变成星星眼,“终于做了这个决定,别人怎么说我不理,只要你也一样的肯定,我愿意天涯海角都随你去~”老父亲不同意?私奔就完事儿了。
就这样,心机boy司马相如用一双筷子给予承诺,搞定了为爱痴狂的纯爱富二代卓文君,后续是成功分到了卓家的家产,并成为汉武帝手下的红人。朋友们,您说这筷子起的作用大不大?
筷子都是成双成对的,因为有这层寓意,女子出嫁时候,往往也能看见筷子的身影。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女家以淡水二瓶,活鱼三五个,箸一双,悉送在元酒瓶内,谓之‘回鱼箸’。宋代订婚时女方需要回礼,其中就包括一双筷子。这里提及的礼品,水可能指代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鱼的含义是年年有余,祝愿新人日子过得富裕;筷子嘛,寓意无非就是祝新人夫妇成双成对。
除了作为定情信物,讨个好彩头,筷子的妙用还包括占卜,此种占卜方法也叫作“箸卜”。
唐玄宗李隆基就曾用筷子卜过卦,当时他还只是临淄王,谋划起兵诛杀韦后时,他心里没底儿,观望了许久还是举棋不定。身边亲信提议用筷子来卜一卦。没想到“一箸无故自起”,这可是个好兆头,李隆基信心倍增:“既然天意如此,此时不发兵更待何时!”此次政变他成功除掉了韦后,离皇位又更近了一步。
用筷子占卜,没什么科学依据,但一度很流行就是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假如您出去逛一下,就会发现满大街摆着形形色色的、用筷子的占卜摊。
如果您有什么人生疑问大可到这儿来卜一卦,准得很呐,根本不用啥星座、塔罗牌、水晶球。这位姑娘,看您在那观望良久,想必是良辰的铁粉,来来来,看您眼圈发黑面容憔悴,本箸卜大师免费给您指条明路先:喜欢就买,不行就分,多喝热水。哎,别走啊各位,给良辰大师捧个人场。
在看古装剧时,大家一定看到过拿银筷子来试毒的桥段吧。没错儿,试毒也是筷子的一大用途呢。
特别是在清代,宫廷之中往往拿银筷子来给皇帝检查食物是不是安全。清宫剧中,哪个乱臣贼子阴险小人若胆敢以身犯险,那可过不了银筷子这关。
有朋友问了,银筷子真有这么厉害吗?怎么说呢,主要是过去的毒药种类比较单一,一般都用砒霜,而且因为技术原因,用的砒霜都不那么纯,毒药中多伴有硫和硫化物。银筷子遇到硫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准确地说,银筷验的是硫而不是毒,但用来检查是否含砒霜还真的可行。要是放在现在,银筷子当然就不灵了,因为下毒不一定用砒霜是不是?
除了以上介绍几种功用,筷子还可以用作武器。这就好比折凳的妙用,著名电影《食神》里有台词为证:“好折凳!折凳的奥妙之处:它可以藏在民居之中,随手可得,还可以坐着它来隐藏杀机,就算被警察抓了也告不了你。真不愧为七种武器之首!”
那么筷子呢?
清朝顺治年间,有位武器大师叫胡迩光。他将铜质筷子按照不同的尺寸进行研究改造,最终研制成尺寸短小便于藏在袖口中的暗器。
有了这暗器,他就能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在刹那间令对手一招毙命,甚至来不及骂一句脏话。瞧瞧,活用筷子还能让武力值拉满呢。
各位,没想到每天与我们相伴的筷子竟然还有如此多的用途吧?在良辰看来,筷子用来进食这一功效才是yyds,我是吃货我骄傲!嘿嘿,这期节目就到这里了,see you!
-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金一池,编剧,自由撰稿人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探索史书夹缝里的新奇故事,角度刁钻,逼格满满,不一定有用,但一定有趣。
作为中国传统餐具,筷子可不只有吃饭这一个用途。本期大内密探,跟着良辰一起解锁筷子的N种用法吧。
司马相如用筷子作定情信物,俘获了白富美卓文君的芳心;李隆基还是临淄王的时候,谋划政变之前用筷子卜卦;古装剧中,用银筷子验毒其实还真不是胡说?此外,你可能想不到,筷子还能当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