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阴差阳错,榜眼成状元
-
上一期,咱们讲了乾隆随心所欲,竟然让和珅这个大贪官,去管理至关重要的崇文门税关,让这个大清第一大税关,沦为了贪官污吏的小金库。不过,乾隆在位六十年,大权在握久了,随心所欲的事儿也不缺这一桩。这不,乾隆四十三年的殿试,乾隆又任性了一把。
话说那一年的会试,举国观望,两名主考官、四名同考官还有读卷官,清一色地是乾隆朝的状元,呵,这导师团规模,规格实在太齐整太高了,千年难得一遇。于是,当时北京城里,大街小巷,不管是读书的还是不读书的,都好奇——今年的状元会花落谁家呀。
等到最后一轮的殿试结束,几名考官对答卷进行评议,几番斟酌之后,排名出来了:北京考生邵自昌第一,江西考生戴衢亨列第二。前十名的卷子按照名次呈上去给乾隆预览,乾隆看了看,嗯,这第一名的卷子,虽说有几句话不是很通顺,不过,拿状元倒也OK,就按这样吧。
名次已定,接下来,就是按照名次、拆封填榜了。没错,当时的殿试和咱们今天的考试一样,都有一条密封线,考生的名字啊籍贯啊之类的信息,都被封在了里面,要由礼部尚书来打开。就在这时,一个小小的意外发生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浆糊涂多了,尚书大人拆第一名的卷子,拆了好几下也没拆开。他正要再使把劲呢,乾隆等不及了:“怎么了,卷子拆不开?那就跳过吧,先拆第二名的!”
金口一开,尚书大人就把第一名的卷子放下了,一下子就拆开了第二名的卷子。接着又回去拆第一名的卷子,还是没拆开。怎么办?那就接着拆第三名的。就这样,一直把第四名的拆完了,第一名的卷子才被拆开。这时候,乾隆看了看眼前的卷子,他居然大手一挥:“天意,这是天意啊!咱们这个榜,就按照拆卷的顺序来填吧!”就这么着,原来的状元邵自昌,悲催地变成了第四名,连一甲都进不去,只混了个“二甲第一名”。而原来的榜眼戴衢亨呢?嘿,阴差阳错捡了个大漏,成了新科状元!
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我们没有查证,当然了,咱们要说的重点不是乾隆如何随心所欲,而是这个一不小心成了新科状元的戴衢亨。
要说这个新科状元戴衢亨啊,为人真是正直。乾隆晚年,和珅当权,他是坚定不移地不跟和珅同流合污,为此,冷板凳一坐就是十二年。不过,这也是好处的。乾隆反正已经老了,早晚得驾崩,早晚要上新皇帝,等新皇帝上台,和珅还能讨得了好?而谁之前没有向和珅献过媚,谁就越可能变成新皇帝的心腹重臣。
果然,等到嘉庆皇帝正式亲政以后,戴衢亨成了朝中首屈一指的股肱大臣,帮着嘉庆皇帝扳倒了和珅,从此官运一路亨通,官至户部尚书和军机大臣。然而,就在嘉庆十四年,一本弹劾的折子震惊了朝野:花杰,一个小小的五品言官,竟然要弹劾皇帝最为宠幸的大臣戴衢亨!清清楚楚列出了戴衢亨的五大罪状,按照《大清律例》,件件都可以置他于死地。而他所列的五大罪状之首,就是贪污受贿,包庇盐商查有圻拖欠巨额税款。
这不是当年拒不与大贪官和珅站一边的清官吗?怎么才几年就被人谈何贪污?而且还是朝廷最看重的盐税。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清朝,要问做什么买卖最赚钱,肯定是卖盐。晋商、徽商,那都是靠食盐特许经营起家的。但是,要成为政府特许的商业合作伙伴,没点深厚的政治资源,那也是拿不到这个牌照的。再说了,除了正常经营的利润,如果想要获得一点额外的不正当利益,比如把该交给国家的巨额盐税给拖欠了,甚至赖掉了,那是不是得有人罩着你,帮你说话?
许多盐商都懂得这里面的门道,长芦地区的大盐商查有圻在这方面做了相当多的功课,巴结起朝廷的达官显贵来,无所不用其极。其中,他发起攻势最猛的,就是对政务最具影响力的军机大臣、对财富最具控制力的户部尚书,戴衢亨。
-
- 2.嘉庆包庇,罪名不成立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杨梅,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士,北京大学法律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亡与税收不可避免。”但是,人的本性就是不信邪。在长久的历史上,总有人千方百计地追求长生,也总有人想要规避、甚至逃避税收。想知道你都交了哪些税吗?想知道法制咖们到底是怎么逃税的吗?想知道古今中外,“税收”二字酝酿出了多少趣事和丑闻吗?尽在路上读书《税收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