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重农不抑商,朱元璋的财政自信
-
如果要选出一个朝代,说那时候的中国是世界中心,你会选哪个?我估计一半人会选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另一半人会选唐朝,文化影响力辐射整个东亚,万国来朝,还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但要我说啊,世界中心、世界中心,世界怎么着得先连成一片,才能出来个中心,对不对?汉朝唐朝怎么看也不符合吧,真要说,或许啊,只有那个短暂的、一百年寿命的元朝,才真的有资格被称为“世界中心”。
你想想,在成吉思汗子孙的铁骑下,当时的元朝打通欧亚大陆,东西方世界连成一片,有什么好处呢?商品流通、贸易往来、文化交流,形成了一个真正统一的大市场。当然,光形成了统一大市场还不够,还得有实实在在的利好政策,才能搞活市场。
咱之前说过,宋朝的时候,商业经济迅速发展,工商税首次超过了农业税。大家可能没想到,元朝,更是把商业推上了一个历史巅峰。宋朝有“过税”3%,“住税”2%,合起来一共5%,还有重复征收的问题。可元朝呢?商税只有3.3%,还曾一度降到1.67%。这可比宋朝的商业税轻多了。而且,蒙古帝国不是横跨欧亚大陆么,许多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商人,纷纷来中国做生意;北边,有陆上丝绸之路,南边,海运贸易发达,有海上丝绸之路,福建的泉州港,一跃成为当时世界的第一大港口。
从这点来说,元朝的商业的确是走向了一个历史高峰。但是,老话怎么说来着?凡事有利也有弊。商业的繁荣,另一面就是元朝农业的跑偏。
此话怎讲呢?是这么回事,元朝很多农民为了多挣钱,他不种粮食,在农田里种棉、麻、桑、茶等经济作物。这么一来,粮食产量就减少了。偏巧,元朝末年,自然灾害频发,连年蝗虫来肆虐,黄河屡屡洪灾泛滥,百姓日子都这么苦了,底层官吏还贪污腐败,最后搞的是元末的中国,到处大饥荒,到处是灾民。于是,在大饥荒中侥幸活命的灾民之一朱重八,在众多起义军中脱颖而出,推翻了元朝。
网上很多人讨论当年蒙古人建立元朝,那么能打,怎么才100多年就game over了,有人说气候的原因,有人说朱元璋的原因,等等,但要我说,这里面,也有重视商业轻视农业的原因。
大概是吸取了元朝灭亡的教训,出身贫贱,骨子里全是饥饿记忆的朱元璋,一上台,就表现得比之前任何一位前任,都更关心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他的第一条国策就是鼓励开荒,保护和恢复农业生产。他对农民说,凡是新开垦的荒地,给你免租税三年。这农民高兴啊,一个个争着抢着把荒山野地刨成良田,耕地多了,粮食也多了。此外,老朱又实行了屯田、移田等政策,多管齐下,明朝初年的耕地面积比元末一下子暴增了四倍多。很快,大明朝的国库,稳了。
咱都说,中国古代王朝的主流政策是重农抑商。可是,到了明朝这时候,商业的发展已经是势不可挡,就算想抑也抑不住了,更何况朱元璋根本就没想要抑商呢?所谓“裕国用,贵乎通财”,流通对一个国家有多重要,老朱可明白着呢。最直接的一个证据,就是看他定下的商业税。
一个皇帝要是想抑商,那税率肯定定得越高越好,最好高到商人没利润,高到没有人有经商的动力和能力。可是朱元璋定下的商业税是多少?他是沿用了元朝的旧税率,3.3%,后面还加了一句,“过取者以违令论”。不但税率低,还严格控制官吏的征收,谁要是收税收多了,那就是犯罪。洪武十三年,为了进一步减轻商税负担,朱元璋还下令,裁撤了364个税务司、税务局,规定“军民嫁娶丧祭之物,舟车丝布之类”,一律免税。
这些政策,就体现出朱元璋在财经政策上的一大特点,那就是自信,极度自信。他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凡民间赋税,自有定额。”在明朝开国之初,田赋收入连年增加。可到田赋收入涨到3200万石的时候,朱元璋给它踩了个刹车:好了,够了,以后咱们税收采取定额制,每年田赋2700万石,多了给我也不要,这样才能藏富于民。
他还说过:“吾养兵百万,不费民间一钱。”要知道,一直以来,军费支出都是国家财政的无底洞:汉武帝十年打光了三代皇帝的积蓄;隋炀帝远征高丽,成为亡国的最后一根稻草;宋朝民间经济发达,却被辽国、金国和蒙古揍得帝国财政空虚。朱元璋觉得,自己通过军队屯田已经实现了军粮的自给自足,富国和强兵可以兼得,那还从百姓手里收税干嘛?咱们不如就轻徭薄赋,实现双赢。
当然了,不缺钱归不缺钱,盐、茶、酒这样的官营专卖物品,还是得牢牢地掌握在国家手里。要是有人胆敢违反,甭管你是民是官,哪怕是驸马爷,也难逃死罪。
那位说,盐能给国库创收一大笔,这个我懂,茶和酒,又不是每个人都必须的,难道也能创收?您啦,还别不信,咱们接着往下说。
-
- 2.朱元璋的女婿走私茶叶,也要与庶民同罪
- 3.改革重臣张居正,有个偷税的爹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杨梅,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士,北京大学法律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亡与税收不可避免。”但是,人的本性就是不信邪。在长久的历史上,总有人千方百计地追求长生,也总有人想要规避、甚至逃避税收。想知道你都交了哪些税吗?想知道法制咖们到底是怎么逃税的吗?想知道古今中外,“税收”二字酝酿出了多少趣事和丑闻吗?尽在路上读书《税收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