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翩翩君子与耿耿忠臣
-
大家好,这里是路上读书,我是你们的老朋友良辰周。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之前我们讲过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的故事。在春秋时期,还有一位霸主,他啊,与齐桓公齐名,并称为“齐桓晋文之事”。在位的第四年,就获得了周天子的官方霸主认证,在位一共不到十年,开创了晋国此后百年的繁荣昌盛,连几百年后写作《史记》的司马迁,也忍不住夸赞他,是位不可多得的“明君”。
不过,比起“晋文公”这个冷冰冰的称号,我们更熟悉的,可能是他的另外一个名字,公子重耳。在成为威震四方的晋文公之前,他也曾是个无欲无求、没心没肺的佛系少年,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四处漂泊、颠沛流离,整整十九年的时间,这才一点一点地磨炼成了一个成熟的、有担当的君王。
而这样的一个励志人物,也有他的“污点”,晋文公一生中最大的“污点”,就是愧对了手下的忠臣介子推。
据说,在重耳的流亡途中,曾经有一次,和他的小伙伴们,被困在了一个鸟不拉屎龟不下蛋的山头上,粮食和钱财也都被人给偷走了。这群人又冷又饿,难受得不得了。而从小娇生惯养的重耳,情况更加不乐观,只见他眼冒金星,腿肚子打转,眼看就快要饿死在这荒山野岭。
这时,跟随在他身边的介子推,一声不吭地站了出来,钻到了旁边的小树林里,他狠下心来,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血淋淋的肉,和着雪水,熬成了肉汤,献给重耳。一碗热气腾腾的肉汤下肚,刚才还奄奄一息的重耳,这才渐渐恢复了精神,歇息片刻,继续赶路。
可以说,介子推对重耳,是有救命之恩的,那等重耳发达了,还不得重重地赏,狠狠地赏,玩儿了命地赏?可是,等到重耳回到晋国,成为了晋文公,论功行赏的时候,赏过了身边的亲信,赏过了张三李四王二麻子,连那些弃暗投明的仇家都赏过了,却偏偏忘记了介子推。
本身,介子推就不是一个爱慕名利的人,他更不屑于主动开口,向晋文公讨个一官半职。于是,介子推带上了年迈的老母亲,隐居绵山,从此不问世事。后来,晋文公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疏忽,再去找人请介子推出山,就已经太迟了。
在有的版本的故事里,因为晋文公实在太想弥补自己的过失,情急之下,还听取了一个特别馊的馊主意,一把大火烧了绵山,想把介子推给逼出来。结果就是,一介忠臣葬身火海。临死前,还不忘留下血书,塞在了一棵柳树洞里,劝谏晋文公,从政要清明。
这个故事,我们很多人从小就听过百儿八十遍了,但是故事背后的故事,其实也很有趣。晋文公重耳,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让介子推宁愿割下自己的一块肉,也一定要护他周全?他又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从一个不争不抢的佛系少年,成为了春秋时期数一数二的霸主?在这个过程中,他放弃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又为何留下了火烧介子推这样的人生“污点”?
这一切的一切,还都要从那年的流亡开始说起。
-
- 2.擅长:逃跑,爱好:躺平
- 3.娘子,我真的没想打天下
- 4.成熟的男人,不拘小节
- 5.理想与现实分道扬镳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星河,北京大学民间文学专业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的春秋霸主晋文公,在位仅十年,功绩显赫,凭借卓越的治理才能,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他的人生写满奇幻与理想,唯一的污点便是火烧功臣介子推。在这段故事的背后,是一个佛系少年的成长史,也是一段理想向现实妥协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