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马可·波罗是骗子?财税记录断真假
-
在开始之前呢,咱们先来说一些题外话。以前学历史,经常这么说,说咱们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是晚清一个叫魏源的,整理了一本《海国图志》的书。当然了,这话不严谨,咱们也就随口一说。不过,我要问的是,这个话题反过来问一下,西方人,是什么时候开始睁眼看中国的呢?谁是第一人呢?
我想,很多人的答案一定是这个名字:马可·波罗。
老马是威尼斯人,据说在21岁的时候,跟着他老爹和叔叔到中国做生意,在咱们这片土地上,住了足足16年,还深得当时的大汗忽必烈的器重。后来,忽必烈让他护送宝贝女儿阔阔真去伊尔汗国成婚,说:正好,你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回你的威尼斯老家看看吧。
就这么着,老马回了威尼斯。可天有不测风云,回去三年后,威尼斯和隔壁的热那亚打了一仗。老马被人抓住、扔进了监狱,铁窗生涯很苦很闷很无聊,老马就想法子打发寂寞,跟狱中的室友们吹牛,讲自己过去二十年在东方的传奇经历和辉煌人生。这老马呢,文化水平不高,巧的是,听他吹牛的室友里,写的一手好文章。这室友听得很上头,完了又觉得,这么奇妙的东方传说,不能浪费了,必须得写下来,于是,就有了那么一本轰动一时、欧洲人争相传阅的奇书《马可·波罗游记》。像后来的哥伦布,也是因为这本游记,满怀理想地去寻找传说中的中国和印度,误打误撞发现了新大陆,开启了大航海时代。
好,估计这会儿有朋友要喷我了,咱们这节目不是讲税收的吗?你今天拿错稿子了?说什么马可·波罗!别关机,我没拿错稿子。马可·波罗游记和税收关系大着呢。
马可波罗的传说,影响力太大了,书里把中国描述的更是玄乎其玄,简直就是遍地黄金,到处都是奇珍异宝,后来就有人质疑,这书是假的!马可波罗根本没来过中国。你说你在扬州做了三年的长官,忽必烈有多么多么器重你,怎么中国的正史、野史里头,全都没提到过你?你说蒙古大军攻打襄阳,多亏了你献出抛石机才能成功,可是襄阳之战的时候,你明明还在来中国的路上?你在中国呆了那么多年,游记里怎么也没提到中国人吃饭用的是筷子,中国女人裹的是小脚,而且,你回到威尼斯以后,家里头怎么一件来自中国的玩意儿都没有?骗子,马可·波罗就是个大忽悠!这些,都是怀疑派的论点。
有人怀疑,而且论据充分,但是呢,也有人肯定。肯定派的人说,这本游记里头确实有很多夸张的成分,毕竟是在监狱里跟人吹牛嘛,艺术加工一下、移花接木一下,都是正常滴。但是,有一点可以证明,老马是真的来过中国。为什么?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游记里对元朝的财政、货币,特别是盐税,描述得太详细、太准确了。比如书里说当时国内的商税是3.3%,而进出口的货物则要付10%的税,成都府里有一座桥、每天过桥的人都要缴纳通行税,等等。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绝对说不出来!
那么问题来了,当然啦,问题不是老马到底来没来过中国,问题是,元朝的盐税有什么特别的,居然引得马可波罗这么在意,这么大写特写呢?你别说,还真挺特别的。
-
- 2.元朝财政靠什么?不靠土地靠盐巴
- 3.盐贩盐工齐造反,一粒盐拖垮元帝国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杨梅,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士,北京大学法律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亡与税收不可避免。”但是,人的本性就是不信邪。在长久的历史上,总有人千方百计地追求长生,也总有人想要规避、甚至逃避税收。想知道你都交了哪些税吗?想知道法制咖们到底是怎么逃税的吗?想知道古今中外,“税收”二字酝酿出了多少趣事和丑闻吗?尽在路上读书《税收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