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秦国霸业的奠基人
-
今天出场的这位在历史上那可是鼎鼎有名,是跟齐桓公、晋文公齐名的一代霸主,那便是开启了秦国春秋霸业的秦穆公。
提起秦穆公,大家只要学过中学历史,就会想到他“春秋五霸”的名头。不错,在秦国崛起的历史上,秦穆公绝对是有开拓性影响的一位君主。他是秦国的flag,是里程碑,是长期以来秦国唯一一个能拿得出手的大人物。
你没听错啊,在此之前,秦国真的是low的可以的。
在秦穆公之前近一百年的时间里,秦国刚刚走上创业之路,国家不大,日常生活就是西部内卷;地处偏远,同中原的交流也不多。既没有特别显赫的成绩,也没有值得一说的人物。中原人对秦国甚至有着刻板印象:落后、愚昧、没文化。
这时候秦穆公出场了,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提高秦国名声、打破秦国封闭内卷现状、让秦国加入世界大家庭的光荣使命来了。
秦穆公在位近40年,他殚精竭虑,励精图治,东征西讨,遂霸西戎,成为周天子钦定的西方霸主。而秦国的情况也与之前大不一样:它是西方第一强国。放眼天下,也是有能力、有责任的大国,与齐国一起构成了诸侯国中的第二梯队,仅次于晋、楚。加上秦穆公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秦国在诸侯中的话语权也提高了许多。
因此,大家给秦穆公的彩虹屁是真不少。我们随便列举几个。比如儒家经典著作《孔子家语》的评价:“其国虽小,其志大;处虽僻,而其政中。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意思就是,秦国虽小,地理位置也很偏僻,但秦穆公治国理政是“好地很”(用陕西话读)。以他的本事称王都不为过,让他做一个诸侯霸主,实在是委屈他了。
秦国的后人对他也是满满的自豪感。比如后来主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在提起这位老祖宗时就说:“我祖上也阔过的,秦穆公那会儿,称霸西戎,天子诸侯都要敬他三分。”
西汉的贾谊在他的名作《过秦论》中说:“自穆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这句话明确了一点:秦穆公为秦国奠定了成为大国的基础。而左丘明老爷子在《左传》中表示:“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为君也,举人之周也,与人之一也。”意思是秦穆公之所以成为明君,原因是他擅长发现和利用人才。
这么多彩虹屁,让秦穆公是光环加身,整天上热搜,大众点评妥妥前几名。不过到了司马迁手里,一向怼人不留情面的太史公,就给秦穆公写了一段前后相反的评语。
这段评语的前半段是“秦穆公广地益国,东服强晋,西霸戎夷”,讲的都是秦穆公的丰功伟绩。接下来,就是“但是”了。
“但是”的话是这么说的:“然不为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弃民,收其良臣而从死。且先王崩,尚犹遗德垂法,况夺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是以知秦不能复东征也。”
这句话有点难,咱大致翻译一下。司马迁表示,秦穆公没能做到诸侯盟主,也是有原因的:他死了不爱惜臣民,带着国家贤能的大臣一起殉葬了。先王去世,还留下好的品德与制度,可秦穆公居然让百姓爱戴的大臣一起殉葬,怪不得他死了之后,秦国就没办法向东边扩张了。
听到这您可能有点蒙圈:这段话讲的是啥?什么殉葬?
这里面有一段小历史:秦穆公死后,让三位有贤能大臣奄息、仲行、针虎为他殉葬,跟他一起躺到了坟墓里,史称“三良殉秦”。这件事让秦穆公爱豆的人设彻底坍塌,偶像塌房。其影响之坏之巨大,让秦国在春秋时代几乎退圈。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三良”和秦穆公有什么恩怨吗?秦穆公真的如历史记载那般爱惜人才吗?
-
- 2.秦穆公令三良陪葬
- 3.为什么要三良殉葬?是另有深意,还是秦穆公玩大了?
- 4.殉葬如何影响秦国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林洛菲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历史上的秦穆公,是秦国崛起的奠基者,春秋五霸之一。在位期间为秦国招揽人才,知人善任,积极推动秦国的对外扩张。使得秦国在短短几十年间,跻身天下大国之列,受到各诸侯国敬仰。
可最爱惜人才的秦穆公,却在死后残忍地让秦国的三位贤臣和177人陪葬,霸主秦穆公是否真的爱惜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