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女子失踪数月,池塘惊现女尸
-
1994年1月20日深夜,湖北省京山县雁门口镇何场村,一声“吱呀”的木门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一名女子跌跌撞撞地跑出家门,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凌晨两点半,熟睡中的男子翻了个身,伸手往旁边一摸,人呢?他浑身一惊,当即坐起,吓得睡意全无。
男子名叫佘祥林,他的妻子叫张在玉,精神有些问题,一犯病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了。这深更半夜的,跑哪儿去了呢?佘祥林顾不得寒冷,披上外套就跑出去找。
夜色茫茫,山村寂静,佘祥林找遍了村庄附近也没见到一个人影,只好作罢,准备天亮后再叫家人一起找。
第二天,佘祥林通知了妻子的娘家人,整个村子也轰动了,大家一起找,可找了几天,村子和周边邻村翻了个遍儿,也没有发现张在玉的一点踪迹,张家只好向当地派出所报案。
接到报案后,派出所也是半点头绪没有。一天天的,张在玉消失得无影无踪。直到两个多月后,一个爆炸性消息传来。
1994年4月11日,有人在雁门口镇吕冲村的小池塘,发现一具浮尸。警方接到报案后当即赶到现场,尸体被打捞上来后,人们发现已经无从辨认,因为水里泡得太久,尸体已经像气球一样膨胀开来。嘴唇外翻,眼球突起,连舌头都伸出来很长,面部特征已经完全无法辨认。
后经法医查验,死者女,大约30岁,身高1米5左右,已婚已育,死亡时间大约是在2个月前,死亡原因:头部多处被钝器砸伤,而后被推入水塘溺水而亡。
警方判定,这是一起杀人抛尸案,可是死者是谁呢?
两个多月前死亡,30岁左右女性,身高一米五,已婚已育,综合这几条信息来,警方迅速将目标锁定在两个多月前失踪的张在玉身上。张在玉,29岁、身高1米55、已婚已育,各种信息都与这具无名女尸高度吻合。
当务之急是确认尸体是不是张在玉,警方通知张家人前来辨认。
没想到,张在玉的母亲一到现场,看了一眼眼前的女尸,立刻大哭起来:“女儿,你怎么死得这么惨啊,是谁这么狠心,杀了我女儿——”
张母情绪激动,在场的办案民警却很诧异,尸体都腐败膨胀成这样,她怎么一眼就认出是自己女儿?警方再三询问,张母都是一口认定。
办案民警互相看了一眼,单凭这几点断定死者是张在玉,实在有点草率。没想到,张母又透露了一个信息,她说,张在玉生过孩子,身体上有手术切口,在哪里哪里,可以和这具尸体比对一下。
办案人员一看尸检报告,果然,尸检报告上也有关于生育切口的信息,切口的位置,和当年张在玉生孩子时的手术位置刚好一致。
原本将信将疑的警方,开始相信张母的判断了。如果是巧合,这么多条信息都符合,那是不是有点太巧了?而且,要是这具女尸就是张在玉,那发生在雁门口镇的人口失踪案,和眼前这具无名女尸案,就双双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不过,不同于张母的激动,现场的张在玉哥哥,想让警方进一步确认尸体,但警方表示,如果通过司法技术鉴定,需要两万元鉴定费用。
光确认身份就要两万块?对于1994年的农村人来说,无异于是个天价,都够他们全家人吃一年了。张家人放弃了。
警方采用了张家人的说法,确定这具女尸就是张在玉,并将与死者最亲近的人,张在玉的丈夫佘祥林,当晚带回派出所审讯。
审讯中,佘祥林一口咬定,不知道妻子已经遇害,更不知道凶手是谁。然而,警方根据调查得到的信息推断,佘祥林具有重大作案嫌疑与杀人动机。因为张在玉失踪之前,就已经跟佘祥林感情不和了。
-
- 2.杀妻疑云:婚内出轨,感情不和
- 3.认罪又翻供,地方机关“神”操作
- 4.一纸判决书,漫漫鸣冤路
- 5.11年后,妻子“复活”归来
- 6.回得来的“杀人犯”,回不去的人生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秦月,北京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凉三,新媒体编辑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1994年,湖北京山县妇女张在玉与丈夫佘祥林吵架后突然失踪。不久,当地发现一具女尸,女尸的年龄、体征与死亡日期与张在玉吻合。因此,佘祥林被公安机关当作重点犯罪嫌疑人抓获,并被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刑15年。
11年后,张在玉“复活归来”,佘祥林“杀妻”冤案真相大白。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张在玉失踪多年去了哪里?这起冤案对佘祥林的一生造成什么影响?
欢迎收听由路上读书倾力打造的《大案纪实》系列节目之《“死”而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