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古人健身有多狂野?搬砖、举鼎、斗兽……
-
路上读书fm的朋友,大家好啊,我是弗拉基米尔·大内密探零零九·良辰伊万诺夫。今天是个好日子,春暖花开阳光明媚万物生,特别适合睡觉吃饭打豆豆。
很开心现在快要到夏天了,把自己裹成球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了。但是呢,咱也有些许惆怅。怎么回事呢?现在走在街上,健身房小哥特别多,好家伙,整天玩命“追捕”我,搁那“游泳健身了解一下”,恨不得原地给我献唱一曲《燃烧我的卡路里》。
我只想对他们说,小伙汁啊,你还是图样图森破,就我这形象,这身材,怎么可能需要你的推销呢?我早就安排上健身了好吧,还是年卡!不过呢,良辰我虽然健身,但这不影响我健身界反内卷协会主席的身份,健身是为了健康,千万不要陷入身材焦虑里。
混迹健身房的这些年,我发现万物皆可内卷,大家健身都好拼啊。看这撸铁的老哥们,拼的是胸肌维度、深蹲重量,整天就在力量区搞军备竞赛;而长跑的兄弟,比的是配速里程、训练频率,没跑过个半马全马,好像就不足以谈人生。女孩子搞健身那更是卷成麻花了:昨天还苦练马甲线,今天又追求A4腰,三天两头整些狠活儿,像“锁骨放硬币”“反手摸肚脐”啥的,被身材焦虑裹挟着前进。
年轻人一个个这么卷,老年人健身总该是云淡风轻、与世无争了吧?一点都不。新时代的老同志们分分钟教你做人,什么肉身撞大树、吊脖子玩单杠、光膀子滚楼梯,成龙大哥见了都直挠头的特技,咱们的老前辈却把它玩成了家常便饭。
良辰我不禁长叹一声:噫吁嚱!真他喵的卷!为啥会这样捏?我想,估计是我们体内老祖先们狂野的运动基因觉醒了。没错,现代的健身是洋玩意,但咱们中国上下五千年,怎么可能没开发出类似的东西呢?古人搞起健身来,也是猴赛雷的,一个比一个花样多。
今天,良辰就和大家一起,打开这部古人健身图鉴,看看古人健身又有多卷。
开场咱们来个开胃小菜,讲点古人运动的常规项目。跟咱们现代人一样,古人健身的首选项目,就是刷步数,低碳环保不费劲,性价比满满,又不需要额外的东西,有两条腿就够了。
代表人物,依旧是本系列出场最多的那个男人:宋朝第一斜杠青年苏东坡同志。众所周知,苏轼这辈子啥都玩得转,就是在当官这块属实玩不过人家,不是被贬官,就是在被贬官的路上,动不动就被踹到海南广东,这些地方,在当时那都是生存环境极其恶劣的犄角旮旯。生活不易,老苏叹气,何以活下去?唯有搞体育!苏轼就这样走上了他的健身之路。
苏轼的选择是散步,他在《东坡志林》中写道:“吾闻《战国策》中有一方,其药四味而已: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
按照原文的意思,“安步以当车”是慢慢走,就当是坐车了,这是一种安贫守贱、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苏轼借词发挥,把它解释为强调要运动,不坐奔驰宾利,双腿走出奇迹。
可散步到一定的强度后,仅仅在微信运动刷到每天第一名,已经满足不了他了,苏大哥就像当代焦虑的中产阶级,希望用跑步打卡来救赎自己的灵魂。他给朋友写信说,自己每天早上要跑个五公里,跑得那是头足皆热,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简直巴适得板!
因此,尽管苏轼被贬来贬去,命运颠沛流离又曲折离奇,去了好多当时的不毛之地,他仍然活到了64岁,在当时堪称高龄,可见走路跑步还是很有用滴。
除了刷步数之外,咱们中国古人还有一项传统艺能,那就是健身操。可以说,早在韩国的郑多燕、德国的帕梅拉、印度的瑜伽,还有模仿苏联和日本的广播体操承包你的健身项目之前,中国的古人们就已经开启了漫漫跳操路。
相传在四千多年前,彭祖就开始跳操了。彭祖是谁?就是那个传说中活了八百岁的老寿星。他是不是真的活了八百岁,咱也不敢问。按照大咖葛洪的说法,彭祖这人最少娶过四十九个老婆,七百六十岁了还容颜不老,出门从来不坐车马,就靠两条腿翻山越岭。他身体咋就这么好捏?一大原因是他热衷健身,是史上最早用导引术健身的达人。
啥是导引术呢?大概就是玄幻版的健身操。《庄子·刻意篇》里说,这彭祖整天“熊经鸟伸”,也就是模仿那个熊爬树,鸟伸脚的动作,使九窍、五脏、四肢、毛发气流通,一套动作做下来,感觉自己还能再战五百年。
这当然是传说啦。但是咱们的古人很吃这一套,他们觉得彭祖已经研究出了长寿密码:那就是模仿动物,“熊经鸟伸”嘛!你想想,这些动物整天飞天遁地的,强壮灵活还长寿,这不得学习一下?所以呢,老祖先们以彭祖为榜样,每天锁定《动物世界》栏目,希望研发出同款仿生健身操。
仿生春风吹满地,汉代人民很争气。汉代人把导引术发扬光大了,根据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我们知道西汉人会模仿鸟、鹤、猿、猴、龙、熊这些动物的动作做操,简直是花样百出,比帕姐的套路还多。
但这些动作过于复杂了,一般老百姓也学不会呀,你健身时候是不是看的动作麻烦就放弃了?是的,古人也跟你是一样的。于是在东汉末年,天空一声巨响,汉代奇异博士Dr.华佗闪亮登场。他总结出了一套面向大众的健身操,这就是传说中的“五禽戏”:虎、鹿、熊、猿、鸟。过去历史课上可是要学的哦。
“五禽戏”最大的优点,是用户体验特别好:力度轻,动作也不复杂,效果还杠杠的。从此这套动作简直就成了中国古人的广播体操,老少都能练,经典永流传,把仿生健身法真正做大做强。可惜华佗爷爷生错了时代,放在今天,他不得比帕姐、郑多燕和刘畊宏还红。
说到这肯定有人要说了,良辰啊,我跳完一个帕姐,还能再跑个半马的,这刷步数和广播体操,虽然也是运动健身的方式,是不是太温和了,就这程度也能叫卷吗?别急啊,古代也有人跟你一样想的,这不,进阶版来了。
可不要以为咱古人没碰过哑铃杠铃史密斯机,就个个是弱鸡。就我们这举铁五分钟,拍照两小时的节奏,在古代猛男眼里:兄弟,这样撸铁就是逊啦!
在中国古代,人们就认为,要想当个英雄好汉,在举重这块必须拿捏,说白了就是要有力气。看古代那些个战场猛士的画像,比如岳飞、赵匡胤、李世民的画像,个个都是膀大腰圆,进可当大将杀敌,退可做屠夫杀猪。虽然他们肚子都很大,但一个个非常壮实,看上去就充满了力量感。
唐代的《大唐六典》,对于武举考试提出了明确要求,军事人才必须要膂力过人、善于举重。打仗是要有持续输出的爆发力的,所以呢,古代硬汉们的力气,可能比现代满身肌肉的撸铁党还要猛。像赵匡胤那种“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得四百座军州都姓赵”的狠人,你打他一拳,可能就跟打到一堵墙上差不多。
古代硬汉是怎么练力量的呢?什么健身房,人家完全不需要,像东晋的一位老哥,那就靠搬砖健身。他就是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
陶侃是东晋名将,当过荆州刺史,坐领当时第一战略要地。可有人说他坏话,结果被领导调到了广州。那时候的广州不是一线,反而是N线,被调去那儿基本等于流放了。
但陶侃没有就此颓了,根据《晋书》的记载,他每天早上起来,把一百块砖头从书房里搬到房外;到了晚上,又把砖头一叠,运到屋里,每日打卡,雷打不动。有人问他,你这是在干嘛啦?来广州了可以进电子厂嘛,搬砖也太out了嘛!
陶侃严肃地说:“我身在南方,心里想的却是收复中原失地。如果我躺平了,将来国家需要我的时候,还怎么能担当重任呢。所以,每天就搬搬砖,练练筋骨。”
看人家健身这境界——追求肉体健美,那都是低层次目标,咱陶大爷直接升华到了精神操练的层面了。人家那搬的哪里是砖头?那搬的都是灵魂呀!
陶大爷动辄搬一百块砖头,咱不知道他是来来回回搬多少次,砖头到底有多大,但听起来就蛮吓人的。但陶大爷在力量界其实算不了什么,再往上一层,那就是“扛鼎”的男人。
在古代,鼎是国之重器,不光是象征意义重,在物理意义上也是有够重的,像商朝的司母戊鼎,就有八百多公斤;轻一点的,像西周大克鼎,也有个两百多公斤了。个个都是重量级,人家古代狠人说举就举了。
举鼎的大佬,历史记载的只有个位数。这里面最有名的当属西楚霸王项羽,这是他的标志性动作,那身板,放在今天,什么巨石强森、郭达·斯坦森都得靠边站。有人好奇项羽没学过武艺,为什么那么能打?他那个力气摆在那,还需要什么武艺啊?一枪横扫过去,估计人家直接骨折了。
不过这举鼎也是个高风险运动,像著名的健身爱好者,秦武王嬴荡,就在举鼎时不幸玩脱了。
嬴荡老兄天生神力,热衷于体育锻炼,召集了一批大力士到宫廷里来,给他们加官进爵。估计每天君臣日常就是:聊撸铁经验,搞力量训练,秀健美肌肉,相看两不厌。那画面太美,我都不敢往下想象了。
有一天,嬴荡去了周王室所在地洛阳,想把象征秦国的“龙文赤鼎”给搬回去。只见荡哥力拔山兮气盖世,抓起大鼎非常潇洒,全场欢呼和拍马屁的声音此起彼伏。然而,荡哥帅不过三秒,体力不支,几百公斤的大鼎失手滑落,当场砸断了他的胫骨。荡哥当晚就死了。
可见撸铁有风险,好端端的健身,一不小心就变成轮回转生了,这不可取呀。但咱们古人搞起运动来,脑子里就只有一句话:“既然要追求刺激,那就贯彻到底咯。”
是的,他们还有更刺激的项目,那就是搏兽。这真的是终极大佬了。在这些男人看来,撸铁增肌都稍显娘炮了,真男人都是直接钻进野区激情打怪。
像商纣王和夏桀,这两位是中国暴君圈子里第一梯队的狠人,也都是资深的斗兽爱好者。有些人也热衷于同猛兽搏斗,但要拿武器。这两位不需要,直接徒手上阵。《史记·律书》记载:“夏桀殷纣,手缚豺狼,足追四马,勇非微也。”
可见吃喝玩乐对这些古代暴君来说已经没啥吸引力,跟猛兽刚正面,那才叫爽。
早期的八旗子弟也有靠打猎锻炼身体、修炼武德的习惯,努尔哈赤曾经举办过冰雪运动会,算是那时候的冬奥会吧。其中有一项非常暴力的运动,叫踢熊头。就是猎杀各种猛兽、特别是熊之后,把脑袋拧下来当足球踢。
一个熊头得多重啊,把它当足球踢!这力气到底得多大?
到清朝建立后,这种过于野蛮的活动是少了,但跟动物过不去的传统依然存在。清朝皇帝很喜欢举办一些围猎活动,而且亲自带队上阵,表示不忘骑射传统。但他们一般也不会去跟虎豹狼熊刚正面了,改成打兔子。
像康熙就是著名的兔子终结者,经常搞皇家围猎。有一回,他一天弄死兔子三百多只,还在训练日志上美美地记了一笔:“朕于一日内射兔三百一十八只,若庸常人,毕世亦不能及此一日之数也”。
啥概念?兔子可不是傻傻站在原地给你射箭的,而且跑得还很快。康熙能一天射杀三百多只兔子,可见箭法是很好的,耐力也很强,而且力气很大。康熙的御用弓拉力是132磅,还开过168磅的大弓。要知道能拉动90磅弓箭的,就已经很不错了。康熙绝对是个运动健将,大力士,肌肉男。
但咱有一说一,搏兽健身还是非常危险的,纯纯的玩命行为,一不小心就要从入门到入土了。像汉代就非常流行斗兽,经常有人被猛兽反杀的,当时有一出《东海黄公》的戏特别流行,说秦末有位东海人黄公,是当时野王级别的打野,可最后还是在跟猛虎搏斗中不幸挂掉。
北魏时期的大将于栗䃅对斗兽这回事儿,有着很中肯的点评:“天地之性,人为贵。若搏之不胜,岂不虚毙一壮士!”生命如此美好,要是像垃圾一样丢掉,这样可真不好。
最后,咱们来唠唠在古代算是比较另类的健身方式——体育竞技。在今天大家习以为常的体育运动,特别是竞技类的,在古代是相对小众的。
说到古代的体育运动,就绕不开一个让咱们中国人又丢脸、但又自豪的运动。这就是世界第一大运动,足球。
在丢脸这件事上,国足从来都不会让人失望。自从在大年初一输越南之后,大家就开始等范大将军的预言什么时候兑现,国足还要多久会输缅甸,接下来就没得输了。当然了,以我国现阶段足球发展的水平和趋势,这一天迟早会到来的。
要说自豪,那是因为足球起源于中国,在古代,它叫蹴鞠。咱可不是自吹自擂,这是得到国际足联官方认证的。
宋代足球小将高俅,就是最知名的蹴鞠代言人。但蹴鞠的历史相当久远,西汉人刘向在著作《别录》中写道:“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或曰起战国之时。”
黄帝时代的事情,咱是说不清,但在《史记》里就有战国时代蹴鞠的记载,说齐国临淄的百姓,日子那过得真叫一个好,整天就吹拉弹唱搞点音乐,或者斗鸡遛狗,再踢个球。可见,战国时期的弄潮儿们,就已经开始以蹴鞠为乐了。而国际足联也因此认定,山东临淄是足球的故乡。
到了汉代,蹴鞠这项运动就非常成熟了。那时候已经有了球场,叫“鞠域”或“鞠城”,方形的,四周围了墙,所谓“圆鞠方墙,仿象阴阳”。
你以为他们是乱踢的吗?不,人家也是有比赛规则的,有本叫《鞠城铭》的古书就记载说:汉代蹴鞠的球门有十二个,号称是“二六相当”,比赛双方各六个;参赛的共有二十四人,一队有十二人,六个守门员,六个进攻者。三国时期文人卞兰也在《许昌宫赋》中记录了蹴鞠场上球员的矫健身姿:“二六对而讲功,体便捷而若飞。”
甚至场上也有裁判,还有了职业规范,“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比蜻蜓队长还要铁面无私。不知道跟中超裁判比起来,哪个更讲职业道德。
当时的蹴鞠比赛风格,可以说是非常生猛。根据汉朝人刘歆的记载,蹴鞠是汉朝的军事训练项目之一,锻炼士兵的身体素质。《汉书》也提到,名将霍去病就是蹴鞠爱好者,外出征战时都要踢球。
汉代兵哥哥踢的足球,是个啥场面呢?可以参考汉代画像石上的蹴鞠场景,只见兵哥哥的身体都扭曲成抽象画了,你就可以想象他们踢球的风格:进攻凶狠,对抗野蛮,为了破包夹,不惜攻击对手的下三路。这就是汉代的足球风气,铁血男儿,甚至是球场恶汉才能成为mvp。
足球不拼不抢不积极跑动,那该怎么踢啊。技术不行可以,态度不行那就真的完了。国足的男同志们,请你们按汉代男足的标准,卷起来好吗?哪怕输了大家也是认可的!请你们不要一上场就准备认输好吗?
咱也是发现了,古人的运动健身,确实够卷的。不过有一说一,那啥奥林匹克精神,它不就是卷吗?更高,更快,更强嘛!健身也是这样,要有竞争、有野心,它才有魅力。这整得良辰我在被窝里躺着,都感觉热血沸腾起来,少说也燃烧了一千卡路里的热量了。所以,今天运动量到位了,去健身房什么的,下次一定!
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里,路上读书,你的音频图书馆,我是良辰周,我们下次再见!
-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陈良超,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在读研究生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探索史书夹缝里的新奇故事,角度刁钻,逼格满满,不一定有用,但一定有趣。
现代的健身是洋玩意,但咱们中国上下五千年,怎么可能没开发出类似的东西呢?古人搞起健身来,也是猴赛雷的,一个比一个花样多。
相传在四千多年前,传说中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就开始跳操了,他是史上最早用导引术健身的达人;东晋名将陶侃则喜欢通过搬砖健身,每日打卡,雷打不动;苏轼热衷于跑步,每天早上都要跑个五公里,跑到头足皆热,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般;皇家围猎也是锻炼的一种方式,比如康熙就是著名的兔子终结者,曾在一天内射杀了318只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