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法治的细节
罗翔随笔:我们该如何在时事中保持理性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为什么要听这本书?从热点案件洞见法治的细节
-
相信大家都有关注到前一阵闹得沸沸扬扬的唐山打人案。
2022年6月10日凌晨,唐山一烧烤店内发生多名男子围殴女性的恶性事件。根据店内监控视频显示,一名男子疑似酒后骚扰其他桌女性顾客被拒,随后多名同行男子围殴该女子及同桌女性友人。手段之凶狠,场面之暴力,令人胆战心惊。
在现代文明社会、法治社会,只是一次正常的外出就餐,只是拒绝了一个陌生人的骚扰,就遇上了这样的无妄之灾。人们愤怒了,也不安了,谁能保证自己就一定不会成为下一个热点案件的受害人呢?
我们同情受害的女子,也声讨施暴的嫌疑人,但我们更关心的,还是这个案子最终将走向何方?施暴者除了受到道德的谴责,还将接受怎样的法律审判?
咱们的罗翔老师,对热点法律案件一直非常关心。在该案发生的第二天,他就对这一案件,从刑法角度做出了自己的解读。他说,简单来说,这一案件涉嫌寻衅滋事罪和故意伤害罪,具体定什么罪名,还要看受害人的受伤害程度。
那位说,不是吧,都这么恶劣的打人,难道还不能判他的刑,还得看受伤人的受伤程度?还真是这样。因为要构成故意伤害罪,得达到导致他人轻伤的标准才行。而法律上的轻伤鉴定,有严格的标准,不是咱们平时理解的破个皮、划了个口子就叫轻伤。那你可能会生气了,难道说,如果司法鉴定他把人打了,但没有构成故意伤害罪,这伙人就啥事没有?这还有没有天理?
自然也不是。罗老师说了,这一案件涉及寻衅滋事罪和故意伤害罪。如果判不了他故意伤害罪,还有寻衅滋事罪来兜底,而寻衅滋事罪规范的范围很广,包括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等不法行为。
而唐山打人案中,犯罪嫌疑人是故意伤害罪和寻衅滋事罪的想象竞合,也就是“一个行为触犯了两个罪名,从一重罪论处”。如果打人事件导致他人轻伤,这种情况下寻衅滋事罪的处罚可能更重,最高可以达到5年有期徒刑;而如果造成了他人重伤,那么故意伤害罪的处罚就会更重,最高可以达到10年有期徒刑。当然,这只是一个比较初步的分析,最终的结论我们还要看案件的具体审理。
不过,每一个热点案件背后其实都包含着很多普遍性的问题,就拿唐山打人案来说,社会公众的愤怒情绪更为深层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我们不幸地成为受害人,我们何种程度的反抗是不为过的?或者如果我们是案件发生时的路人,见义勇为又是否会惹祸上身?再或者如果我们是涉案的店家,受到网暴是否能寻求合理的救济?
关于这些咱们普遍都比较关心的问题,咱们在罗翔老师的一本书中,基本都能找到答案,这就是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一本年度备受关注好书《法治的细节》。这本书收录了罗翔老师30篇随笔作品,读过这些作品,我们不仅能对上面的问题回答一二,还能了解到他对法治、对道德、对人生深入的思考,对我们来说,收获的不仅是法律知识,更是一些宝贵的人生启迪。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
2.为什么说法治就像是在“画圆”?
-
3.伸出援手,会不会惹祸上身?
-
4.是网络公开,还是网络暴力?
-
5.一个法律人的思考:如何在时事中保持理性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罗翔,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刑法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刑法学、刑法哲学、经济刑法、性犯罪。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言语,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拥有国家法律职业资格。相信法律的力量,更相信法律的温度。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当我们讨论热点案件的时候,我们内心的期待是什么?当我们路见不平的时候,伸出援手的行为是否能被保护?当我们在网络上追踪事件全貌的时候,自由发言的尺度如何把握?当我们阅读经典著作的时候,我们又该追求何种层次境界?
中国政法大学的罗翔教授,通过这本书,给出了他关于法理的思辨、关于正义的追寻、关于热点案例的解读以及关于学习经典的体会。让我们在法理与现实之间,洞见法治的细节。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道德判断更多的是一种自省,而非律他。
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剥削他人,不要利用他人的痛苦,不要为了追逐名利而吞没原本的法治追求。
如果无视道德规则的指引,在法律中只是进行功利的价值比较,那么整个道德秩序可能崩溃,社会也会瓦解。
所有的正义都应该按照正当程序去追求,否则人们追求正义的初心,很有可能结出非正义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