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战国变法难,难在打击旧贵族
-
上一回,我们讲到,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吸引人口,争相出台优惠的税收政策,核心一点,就是土地改革。不过,同样是土地改革,各国是改出了不同风格,不同路线,和不同结果。齐国,分了公田改私田,对百姓搞大派送,吸引了海量人口,少了大量税收,但与此同时是大搞国营垄断,提升其他领域的税收,最后是得了人心,富了国库,强了国力。而隔壁的孔老夫子的母国鲁国呢,也搞了个土地改革,革的是权臣“三桓”的命,分的是土豪的田,最后是公田私田、田田征税,鲁国百姓是恨得咬牙切齿。国没富起来,民心大失。
此外,春秋老牌强国的晋国也搞过土地改革,只不过那都是一场权力的游戏。从侧位上台的晋献公,关起门来一网打尽本家四代人的命,一把就把公族田地收归国有。他的继任者晋惠公,为了坐稳君位,废井田,分公田,收割了满满的民意支持。可是,却也埋下了土地兼并的祸根,几年之后,旧的土豪倒下去,新的土豪站起来,日复一日,把晋国掏空了。于是,三家分了晋。
春秋就这样结束了,历史的车轮滚进了战国时期。新的时期,新的争霸,国与国之间,玩命地搞军备,为了搞钱,各国铆足了劲玩命出花样。比如秦国,比如赵国。
《易经》里有这么一句话,流传千古:“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无数立志要通过变法,让国家变得富强的人,都把这句话当作精神支柱。而说到变法,就绕不开秦国的商鞅变法。
虽然后世总是把“变法”二字和商鞅连在一起,但战国时期第一个搞变法的却不是他。用牛顿牛大爷的话来说,他其实也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个巨人有两个,一个是魏国的李悝,一个是楚国的吴起。
李悝,是全国性整体配套型变法的先烈。这个先烈,两层含义。一个是“先”,李悝的变法走在所有人的前面,比所有人都要超前。具体来说,他在土地制度上学习了鲁国的按亩收税,同时又打击贵族,废除了世袭制度和世袭俸禄,根据个人能力来选拔官吏。要是他再活得久一点,指不定能把科举制给整整提前一千年。
再一个,是“烈”。没错,李悝的改革失败了。因为他的变法触动了很多贵族的利益,当李悝死了,坚定支持李悝的魏文侯也死了,魏国的变法,也就game over了,历史倒退了。
但李悝变法的火种倒是传承了下来。参与李悝变法的,有个叫吴起的,是卫国人。注意啊,此卫国,是卫生的那个卫,和开展变法的那个魏国,不是一个魏国。本着要推广变法,让所有国家都卷起来的精神,吴起跑到了楚国,在那里搞起了吴起变法。
吴起在楚国变法,他吸取了李悝的失败教训,把变法的核心放在打击贵族上面。三代没有功勋的,就罢官、收回俸禄。特别是对最让百姓痛恨的那几大贵族,下手尤其狠,不但没收封地,还要到边远地区去垦荒。你说,你这么搞,贵族们能同意啊?以前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现在要人去搞刨地放牛?吴起你咋那么有脸呢。二话不说,楚国的贵族们联合起来,用乱箭把吴起给射死了。
死了一个李悝,又死了一个吴起,谁搞改革谁先死。可是,时代在呼唤,不改革还是个死。在吴起死后二十五年,商鞅在秦国,开始了属于他的变法时代。这一次,改革会死吗?改革者会死吗?
商鞅知道,变法好,变法妙。虽然李悝人是死了,但魏国变法以后,那是国力大大强盛了。向北灭了中山国,向东大败齐国,向西大败秦国,短短时期内,就从灰不溜秋的小国,混成了中原的霸主。当然了,那都是过去的辉煌了。再看楚国,同样的,吴起是死了,可他搞了一手变法后,楚国是北伐魏国,南平百越,谁说起来不夸一句强?当然了,那也都是过去的辉煌了。
变法没有错,但为什么这两个变法都失败了呢?根本原因——贵族势力太强,在那儿阻挠呢。看来,欲变国法,必先断了祸根。于是,商鞅来了一招绝的:一边学着前人的样子,把贵族的爵位俸禄都给收回来,一边制定军爵制度。
简单来说就是想当贵族,凭实力,不再凭血统。只要有军功,你就是未来的新贵族!这么一来,变法是动了老贵族的奶酪,但如果老贵族阻挠变法,就是动了即将崛起的新贵族的奶酪,这下老贵族还敢阻挠吗?
接着,商鞅就开始在重中之重,也就是国家税收上面做文章了。他向鲁国和晋国学习,废井田、开阡陌。通俗点说,就是把大把的田地,分给老百姓。当然,商鞅不是搞慈善,给百姓土地的同时,他也给施加了更多的限制:你想贩卖资源?不好意思,所有的自然资源都是国有的。你想做商品买卖?不好意思,商业税率高到天上去,建议你三思而后行。一言以蔽之,给了你田,你就乖乖呆在家乡种地,别东想西想什么做生意搞贸易之类的。
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商鞅想尽办法要把人都绑在土地上,尽可能地多收税;底下的人也想尽了办法要逃税。
-
- 2.查百姓逃税,更要查官吏失职
- 3.硬刚平原君,小税官变大将军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杨梅,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士,北京大学法律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亡与税收不可避免。”但是,人的本性就是不信邪。在长久的历史上,总有人千方百计地追求长生,也总有人想要规避、甚至逃避税收。想知道你都交了哪些税吗?想知道法制咖们到底是怎么逃税的吗?想知道古今中外,“税收”二字酝酿出了多少趣事和丑闻吗?尽在路上读书《税收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