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齐国:稳定税率,扩大官营
-
上回咱们讲到,在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那时候主要的经济就是农业,所以人口就成了发展经济提升税收至关重要的资源,人多才好种地,人多才能多收税,您说是不是?于是呢,各诸侯国之间,往往会出台一些更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人口,留住百姓。这和咱们今天各大城市出台优惠政策争抢人才,差不多的性质。这么一来,哪里轻徭薄赋,哪里能安居乐业,老百姓就会用脚投票,随时移民到那里去。那时候不像后来,有什么户籍制度。
但是,这个优惠也是有限度的。你想啊,诸侯国们能干干脆脆地大规模减税降费吗?不能够啊。政府要运转,打仗要军费,王贵贵族要享受,要是没有充足的税收,那不是分分钟被强敌完爆吗?
那怎么办呢?要降低税率,吸引人口,但又不能太低,搞得自己没钱花。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各大诸侯国那是各显神通。首先上阵的是老牌强国,齐国。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中原霸主。他在位期间,齐国的国力达到了顶峰。可是,国力强盛了、生产力发展了,他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齐国的百姓越来越懒得种公田了。反正种出来也不是给自己的,谁爱种谁种,我就守着我的私田,把我私田里的庄稼伺候好就得了。
历史上很多制度就是这样,刚开始出台时候是一项好制度,走着走着,到后来就变成坏制度了。周朝一开始实行的是井田制,最初种地是个难度活,没啥先进农具,需要集体合作,你想啊,举个简单例子,在没有耕牛的情况下,耕一块田是不是得几个男人一起使力?而且,那时候田地也有限,大家也都老老实实种地。
可是等到春秋战国时代,农耕技术发达了,各种便利农具出现了,集体劳动不流行了,过去需要拿个石头锤啊锤,才能收割半碗粟米,现在不需要了。从前一个部落都只能守着河边几块田种植,现在有了金属农具,可以走出去,开山烧林,开辟更多田地,谁开出来就是谁的,都不用给诸侯国登记备案。
那还等什么?百姓都争着抢着去搞几块属于自己的私田,多劳多得,多种多收,我干嘛还老老实实在那公田里挥洒汗水与激情?
齐桓公的相国叫管仲,这人是理财高手。一看老百姓都不种公田了,好好一片肥沃的土地,白白给荒废了,很心疼:这都是钱啊!浪费可耻啊!当然了,主要是心疼自己收不上来税。
管仲一盘算,行吧,既然都喜欢种私田,那就别再搞什么公田了,公田也统统送给你们当私田去种吧!
齐国百姓一阵欢呼,管大人爱民如子!管大人永垂不朽!
但是等等,天底下没有免费午餐更没有白种的田。管仲说,分下去后,“相地而衰征”,也就是说,按照土地肥力和收成来征收租税吧!两年收一次税,如果年景好,税率30%;如果年景一般,税率20%;如果歉收,税率10%;如果是荒年,那就免征。
此外呢,在商业领域,管仲也有大手笔。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官山海”。什么意思呢?就是盐铁国家专营,老百姓吃的盐,打农具用的铁,全民必需品,私人不得营业,这个收归国有。不但盐铁要专营,妓院也要专营。开办国家大妓院,统一管理、做强做大,这样就能收到更多的税。这个思想,可以说是全球性的创新,比地球另一面古希腊的梭伦创立的雅典国家妓院,还要再早至少50年。厉害不厉害?
这个制度,听着虽然很奇葩,但收税效果是真好。根据推算,当时齐国差不多开了几千家国家妓院,就这一项,税收滚滚而来,源源不断地创造着财政收入、充作军费。管仲呢,也因此被成了妓院祖师爷,据说到今天,还被某些地下场所供着呢。
管仲在齐国的这些改革,可以说是开了各国税制改革的先河。无独有偶,在鲁国,也有一项历史书里的重头戏:“初税亩”
管仲的土地改革,其实就是把公田做了一个再分配。但属于人们的私田,他是没有管的。可鲁国说不行,私田也得管起来。
当时,鲁国的国君是鲁宣公。朝中有“三桓”权势滔天: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三家的主城,都能和鲁国的国都相媲美。在他们的封地里,有很多种私田的人,这些私田所得,是不向鲁国国君交税的,全都肥了“三桓”。
而朝中还有一个东门氏,和三桓向来不对头。东门氏的儿子公孙归父,就向鲁宣公建议:现在大家都种私田去了,把公室的财政都给拖垮了。这些年天灾又那么多,一会儿发大水,一会儿闹干旱,再这样下去,你这个国君都没手下的三桓有钱了。那还得了?不如咱们就开始对私田也收税吧。
这,就是“初税亩”。也就是按照拥有的田亩数,对土地进行征税。公田征税,私田也征税,虽说这政策的初衷是为了打击土豪,但这打破了自古以来不对私田征税的老规矩,也让老百姓十分反感,觉得统治者贪得无厌。根据后来一些学者的考证,咱们上一回说到的《硕鼠》这首诗,就是在鲁国“初税亩”以后所作,足见老百姓有多恨这制度。
据说孔老夫子当时知道了这回事儿,也是深深地为自己的祖国感到丢脸。要知道,孔老夫子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给鲁国一个大夫当税务官,对税务工作有一线的工作经验,相当有发言权。所以,鲁国一搞税改,他马上就跳出来反对:这么做,不合礼数啊!
你看,一样是搞土改,一样是要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齐国和鲁国的道路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齐国把公田分配下去,把这部分的税收给保障好,老百姓无话可说。道理老百姓都懂:自古以来,公田都是要种的,以前逃税是占了便宜,现在不过是把便宜给还回去。所以,管仲这税改,没有激起民愤。可是鲁国是直接对私田也收税,那就让人心里不平衡了:我以前不用交税,现在要交了,平白无故加税,剥削我们有没有底线啊?
这也是为什么,鲁国搞了土改以后,三桓还是很强大、国力还是很衰微,甚至根据一些史书,“初税亩”的政策可能压根就没好好推行过。而齐国呢?却由此巩固了春秋霸主的地位。虽然说在管仲死后,齐国就很快衰落了,但好歹也曾经辉煌过不是?
-
- 2.晋国:打土豪,分田地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杨梅,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士,北京大学法律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亡与税收不可避免。”但是,人的本性就是不信邪。在长久的历史上,总有人千方百计地追求长生,也总有人想要规避、甚至逃避税收。想知道你都交了哪些税吗?想知道法制咖们到底是怎么逃税的吗?想知道古今中外,“税收”二字酝酿出了多少趣事和丑闻吗?尽在路上读书《税收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