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被冤枉的烽火戏诸侯
-
今天出场的这位,是历史上第一编剧兼导演兼制片兼男主角、因策划并主演大型虐恋亡国剧《烽火戏诸侯》而闻名数千年的周幽王。
烽火戏诸侯的剧情,一句话就可以结束: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宠妃褒姒一笑,派人打开了用于军事报警的大周朝紧急通讯求助系统——烽火狼烟,各路诸侯十万火急连夜买了站票,赶来救驾,谁知到了现场,敌寇是一个都没有!笑得如花乱颤的王后倒是有一个。诸侯一气之下纷纷返程。
不料周导一招鲜吃遍天,在往后的日子,又乐此不疲地把此剧演了几个来回。
最后,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来了一群不讲武德的异族人,兵临城下,烽火台告急,可恼怒在心的诸侯们再也不肯来当群演,最后,眼睁睁看着集精湛演技与深情与一身的周导,被异族杀死在骊山下。
一个朝代结束了,一个“亡国昏君”的代言人诞生了。
从那以后,提到昏君就骂周幽王,就像提到苹果就想到乔布斯,提到小米就想到雷军。先是老秦始皇的疑似亲爹战国第一投资人吕不韦在他的《吕氏春秋》里一通胡编乱造,后是司马迁老爷子亲自上阵,妙笔生花,再后来,有人瞅准了这个大IP,衍生出一堆周边文学创作,比如唐诗创作:“恃宠娇多不自由,骊山举火戏诸侯。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又比如小说创作,《东周列国志》第二回,标题就叫“褒人赎罪献美女,幽王烽火戏诸侯”。
前仆后继地演绎、虚构,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博褒姒一笑”。周幽王乃千古第一亡国昏君,没跑了。
然而,正如大家所熟悉的,本节目的调性,越是我们曾经觉得的,越是很快就要被推翻的。那么,掀翻这个套路的奇葩说选手在哪里呢?
第一位,有请咱们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先生,生前,屈子爱问天问大地,关于周幽王,他也曾发出历史性拷问:“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谁啊,周幽王到底是谁灭了的呢?怎么可能是褒姒呢?是啊,褒姒一个弱女子,就算有三头六臂,又怎么可能灭了一个国家呢?历史虽然是过去的新闻纪实,但它的发生也要符合科学的逻辑啊!说周幽王为了心爱的褒姒,点了一把烽火,就把大火烧到了自家门口,国破家亡!天下有这么奇葩的事?
第二号辩手是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吕老说:“幽王灭亡的事情,《史记》所载的,恢诡有类平话,决不是真相。”
第三位,这位辩手老厉害了,著名国学大师钱穆先生,钱老在他的著作《国史大纲》里提到“烽火戏诸侯”时,说这些都是无稽之谈,骗鬼的人话!啊不,骗人的鬼话。就算诸侯们赶来营救,发现被骗,只要修整军队启程回家就行了,这有什么好笑的吗?再说了,举烽火传递敌情,这是汉代用于防御匈奴人的招数,怎么可能发生在西周呢?哎,太史公啊太史公,您对史实不加分辨,随随便便就写进了书里,实在不应该!
好,最后请出我们的四辩选手鲁迅先生总结陈词,“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相信妲己亡殷、西施亡吴、杨妃乱唐的那些古老话。……但向来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
咳咳,主题升华得有点高了。经过四大辩手的论述,所谓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bug太多,严重不符合史实。
问题是,真相到底如何呢?如果是编排出来的,造谣者为什么要冤枉周幽王和褒姒呢?下面让我们回到文学家笔下的案发现场,重新捋一捋“烽火戏诸侯”的前因后果,看看其中到底有什么猫腻!
-
- 2.烽火一点为红颜
- 3.玩笑背后的猫腻
- 4.真相是什么?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谢钊馨,暨南大学古典文献学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一个天之骄子和一个寄人篱下的孤女,命运的机缘巧合,让他们相遇,她,离开了故土,走进宫墙,也走进了他的心里。后宫佳丽三千,君王的眼里只有她一人,宁愿输了天下也要博她一笑。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个不爱江山只爱美人的故事。它同时还是一部弥漫着浓郁的悲剧美学色彩的古装偶像言情小虐剧,它更是由一把烽火引发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