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曾经战友,日后敌手
-
常言道,商场如战场,但战争还有结束的一天,商场却是永无和平可言。欢迎走进今天的《商战风云》。
说起伊利和蒙牛,人人都知道,中国奶制品的龙头企业,也是出了名的相爱相杀。就比方说吧,我说几个产品名字,你能说出哪个是伊利的、哪个是蒙牛的吗?喏,QQ星和未来星,每益添和优益C,冰工厂和冰+,优酸乳和酸酸乳,等等等等,我念都念的眼花了,这都有啥区别?这是一家出的吧?您还别说,除了名字整的跟孪生兄弟似的,人家那口感,也差不多一样,就连价格也相差不离。
产品相似、发展路径一致、甚至携手引领乃至改写了中国乳制品市场的格局——这,就是伊利和蒙牛长达二十年的竞争史。而你要是问,为什么伊利和蒙牛会有如此相似的产品和发展路径?故事还得从四十多年前说起。
1983年,伊利的创始人郑俊怀33岁,正当年。老郑可是那个年代的稀罕物,1950年出生,1974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中文系,哎,正儿八经的大学生。有文凭,水平高、脑子也好,毕业分配工作,直接去了政府农业部门,后来又去当了呼和浩特市奶牛公司招待所的所长。在那里,老郑为了刺激牛奶销量,突发奇想地聘请了一个外地来的油条师傅,做起了“吃油条喝鲜奶”的生意。
各位,今天咱们听起来,吃油条喝鲜奶,这生意点子就跟街边练摊差不多的规格,可当时是计划经济时代,人脑子里压根就还没啥市场经济的思维,更没听说过什么市场营销,老郑想出这么个“搭售”营销策略,您还别说,要不是有点商业天分,一般人还真做不到。
你还别说,老郑这一招,招待所的油条搭鲜奶,嚯,大受欢迎,月赚两万、一笔巨款,1983年哦。领导一看,这小子生意头脑不错呀,大手一挥——你就去呼市回民奶食品厂捣鼓吧。
当时的呼市回民奶食品厂,不是个啥好地方,蔫儿了吧唧。郑俊怀到那里一看,啥玩意儿啊,两个车间,都快成蜘蛛窝了,一个狭小的门面,八十几个无精打采的工人。这种调任,如果是我,百分之两百气炸了——这摆明是领导在给我穿小鞋好不好!。但郑俊怀完全没那么想,他眼里没看到蜘蛛网,他看到的全是机会。
1992年,总设计师南巡讲话之后,整个社会掀起了一股股份制改造的热潮。郑俊怀借着这股东南风,扩大了资本,率先搞起了企业内部的经营承包责任制,激励员工自负盈亏、多干多得。一时间,食品厂搞得是欣欣向荣,车间工人人人都干劲十足。而在这些人中,有一个高大壮实的小伙子,您猜是谁?那就是后来的蒙牛创始人、20岁出头的牛根生。
一开始,牛根生只是洗瓶车间的洗瓶工,但小伙子声如洪钟、敢想敢干。郑俊怀刚一提出承包制,牛根生就蹦出来承包了一个车间,扭亏为盈,一炮打响。郑俊怀一看,哟,这小伙子不错,好好干!甚至还分了他一套员工宿舍,俩人楼上楼下,花生米啤酒,见天坐一起聊企业的经营发展。
不多时,能力出众的牛根生就一路晋升,成了公司二把手。到了1993年,郑俊怀成立了伊利集团,出任董事长;牛根生顺理成章任副总裁。伊利集团也在这一年上市了,一切看起来都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然而,啥叫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呢。看似顺利的发展中,猜忌的种子已经悄悄种下。
牛根生业绩一直很突出,办事效率也高,做事风格也是雷厉风行、敢打敢拼。可以说伊利八成的业绩,都在牛根生的手里,一半的员工对牛根生说一不二。有一天,稳居一把手的郑俊怀猛然发现,牛根生的威望已经超过自己了。
这让老郑很不安。正所谓一山难容二虎,防人之心不可无,老郑开始处处节制牛根生了,他打算一点点把权力收回自己手中,甚至连办公室买把扫帚的钱,也得他签字,摆明了不信任老牛。牛根生一开始很傻很天真,以为是自己干的不好,领导对他有意见,于是,主动跑去找郑俊怀诉苦。
旁边有人实在看不下去,悄悄点了一下牛根生:老牛啊,你是不是傻啊,你能力太强,功高盖主啦。
一语惊醒梦中人。牛根生心灰意冷,顿生去意,主动向集团提交了辞呈。他也是口无遮拦,在董事会上亮堂堂地就说:“如果你想让我走,我就正式辞职,不能因为我个人影响公司的发展。”
郑俊怀推脱了两次,客气了一把,但到底还是放牛根生走了,名义上是“让牛根生去北大进修”,旁观者看来,这就是飞鸟尽良弓藏。
1999年,北大进修归来的牛根生创立了蒙牛。消息传开,大量伊利员工离职投奔蒙牛,表示要追随老牛,这一风波,终于让二人长达二十年的爱恨纠葛,正式拉开了序幕。
-
- 2.营销鬼才,强势崛起
- 3.赞助比拼,广告之战
- 4.中国乳业的转折点
- 5.伊利实现全面反超
- 6.千亿目标与口碑塌陷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Sue,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常言道,商场如战场。但战争还有结束的一天,商场却是永无和平可言。有时,它是和平友好的切磋互动;有时,它是暗流汹涌的阴谋诡计。
商战,看似离普通人的生活很遥远,但实则是息息相关。它是两个或者多个企业之间的较量和角力,但战利品却是你我的钱包或者注意力,而战败后,为飞流直下的股价牺牲的,也还是广大的投资人。
《商战风云》系列,为您讲述近几十年来,中外著名企业之间的相爱相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