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苦寒出身入青楼
- 各位路上读书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良辰周,今天继续您带来《明朝那些事儿》之番外篇。 前面几期节目里,我们说了几位女英雄。这几位女中豪杰,个顶个都是好样的,可要论儿女情长,似乎又都少了一些故事。咱不是说几位没有细腻的感情生活,但她们的功业都在政治舞台上,其他的都被掩盖了,相对来说也就不重要了。 明朝是个充满了生活气息的时代,特别是明朝后期,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女性的柔美与多情得到了充分的发扬。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聊一聊风月场中的传奇女子。 听到这可能有人要问了,良辰你绕个大弯弯,不就是要说失足妇女吗?这种不符合社会公序良俗的、违反法律的、属于万恶的旧社会的服务行业,也值得讲? 您这么说,确实是有道理,但咱要强调一下:首先,在明朝,青楼是公开存在的合法行当,它确实是不符合公序良俗的要求,但它并不违法。去逛青楼的,就有不少高级官员。 其次,正所谓有需求才有市场,先得要有逛青楼的人,才会有青楼的存在。所以就算要批判,也不该只批判失足妇女。像唐朝诗人杜牧的著名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样的价值观,其实良辰并不太认同。 更何况杜牧先生自己就是风月场中的老手,还留下了“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诗句呢。 最后,别把青楼女子看瘪了。历史上很多的有名女子,比如才华横溢的唐朝著名女诗人薛涛,抗金女英雄梁红玉,还有我们之前说的柳如是,都出身青楼。再加上近代的侠妓小凤仙,保护北京的赛金花,上海锦江饭店的创始人董竹君,哪个不是妥妥的传奇。 说回明朝。明朝青楼中最耀眼的女子,当属大名鼎鼎的“秦淮八艳”,她们堪称是明末、乃至明朝的顶流女团。 “秦淮八艳”,顾名思义,是八个活跃于南京秦淮河畔的美女。秦淮河虽然不宽也不长,但它穿越了繁华富裕的南京老城,沿河就有无数青楼,活跃过数不胜数的美女歌姬。那时候的秦淮河,是文人墨客、官二代、富二代们流连忘返的胜地,上演了无数才子佳人的故事。而“秦淮八艳”,就是明朝青楼美女中的顶流。 那这八艳是哪“八艳”呢?顾横波、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寇白门、柳如是,还有陈圆圆。在之前的节目中,我们提过柳如是与陈圆圆的故事,但要说起来,这两位女同学的地位,却都比不过我们今天的女主角——顾横波。 要问为什么,您听到后面就明白了。OK,正篇开始。 顾横波到底何许人也?其实她就是南京本地人,原名顾媚,万历四十七年、也就是1619年,出生于一个穷苦人家。父亲很早去世,只留下她、母亲和奶奶,祖孙三代,三个女人,艰难度日。 顾媚的母亲平日里做些零工,勉强糊口。但到了崇祯年间,天灾、人祸、战事不停,物价飞涨,母亲微薄的收入已经养不活这个家庭,她们断粮了,体弱多病的祖母因为饥饿而死。 悲痛之余,新的难题又摆在了母女面前:家里穷得已经揭不开锅,今后的日子又该怎么过,坐等饿死吗? 百般无奈之下,母亲做出了一件今天看起来荒唐,但在当时再正常不过的事:卖女儿。 说旧社会经常“卖儿卖女”,其实并不夸张。可能有人觉得,怎么能卖孩子,这当爹妈的也太差劲了。讲真的,过去人走投无路的时候,什么易子而食都能干出来,卖儿卖女又算什么。一家人穷困潦倒,与其全家饿死,不如把孩子卖出去,换一笔钱,双方都能寻一条活路。 在吃不上饭的年代,谁会买孩子,给家里添张嘴呢?一般就两类:大户人家买佣人,妓院老鸨买女儿,总之都是不差钱的主。顾媚因为长得清秀漂亮,被老鸨相中,离开母亲,进入青楼,又改了个好听的名字——顾横波。 这一年是崇祯四年,她才十二岁。
- 2.是顶流,但不是上流
- 3.找到那个心仪的男人
- 4.国破山河碎,死生皆难事
- 5.一品诰命夫人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两百年大明王朝,英雄豪杰、帝王将相不计其数,史海悠悠,唯独少了红粉佳人。长达两百多年的明朝历史上,有不少女性搅弄风云,影响着天下大势,却无人重视,史家闭口不谈,但她们的故事却在民间野蛮生长,传颂至今。女人能否影响国家,改变明朝历史?
跟随百变声优良辰周,翻开明朝新篇章,聆听女人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