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精力,底层人的必备资源
- 常言道,商场如战场,但战争还有结束的一天,商场却是永无和平可言。欢迎继续走进今天的《商战风云》。 每当夜深人静,城市灯火通明的写字楼里,加班狗们还在拼命赶最后一份报告;学生党呢,还在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复习功课;高速公路上,许许多多个熬夜奔生活的卡车司机,还在为剩下几十公里强撑着。于是,他们一个个拿起了手边的一罐“红牛”,仰头喝下去,很快,人也不困了,头脑也清醒了,浑身精力充沛了,精神抖擞地继续开足马力干。 大家知道我说的重点是啥了吧?就是咱们各位从读书时候就十分熟悉的一款功能性饮料:红牛。 说起来您可能都不信,“红牛”在咱们中国大陆,都跑了快三十年了,可要不是 2018年打响的一场商战,估计很多人和我一样,完完全全都不知道,这头迅猛的“红牛”,最早是从泰国跑进来的。准去地说,是一名泰国华人带进中国的。 自打那一年,这头“红牛”泰国跑进中国,随后,在两名华裔商人的强强联合之下,那是过五关、斩六将,一举冲上中国饮料榜的头牌,光是2014年一年,红牛在中国大陆市场的销售额,就高达200多亿。 然而,就像王老吉与加多宝一样,这头来自泰国的红牛,红到极致就开始发疯了,一场从合作转向竞争、最终反目成仇的悲剧故事,在中国红牛和泰国红牛之间,激情上演。多年的信任与合作,最终栽在了“利益冲突”这道沟里,摔得是四分五裂。 而要说起这段商海恩仇录,还得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出生的一个穷小子,也就是“泰国红牛”之父许书标。 许书标,泰籍华人,1922年出生于中国海南。不用说,那个年代出生的人,半辈子都生长在战乱与动荡之中,偏偏许书标还家境贫苦,2岁那年,被亲戚送到了泰国。当时他的爸妈在泰国,一边卖水果一边养鸭子,日子过得紧巴巴,自然也就没钱供他读书什么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许书标很早就走进了社会。小小年纪就在公共汽车上卖票,后来又去药店当推销员。在药店,许书标一干就是十几年,十几年下来,他对药品行情了如指掌,不光卖药卖得风生水起,还认识了不少人脉,也摸索出了一些做生意的门道。 在许书标34岁的时候,泰国的制药行业正发展得风生水起。都说遇上了风口,猪也能飞起来,更何况又聪明又有经验的许书标呢?他乘着东风,成立了一个药企,叫“天丝制药厂”,也就是后来的天丝集团。 本来呢,这个制药厂经营了好几年,一直平平无奇,但许书标的脑子,一直在琢磨,要是能搞出一款拳头产品,制药厂肯定能飞黄腾达。可是,什么产品才算拳头产品呢?一次偶然的机会,许书标发现了一个十分巨大的市场需求:精力。 那位说,啥?精力,什么精力?——精神的精,力量的力。 要说明这个问题,咱们的回到许书标生活的那个年代,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同于今天,在当时东南亚,到处都是劳工,那时候工业化机械化还没起来,加上也没什么《劳动法》,对底层劳工来说,你干得多就挣得多,才不管你什么八小时还是二十四小时呢。无一例外的,都是起早贪黑地拿命赚钱。可是,再怎么拼,人的身体都是肉长的吧?谁也不是铁人,时间一长,难免会累了、困了,效率降低不说,有时候甚至会丧命!扛大包的,精力不济就扛不动,流水线上的,注意力涣散一下,可能就切没了。 精力不济,不仅赚不到更多钱,还还容易出事故。许书标就琢磨,这要是有一种东西,能人人更有精力,能喝一口就不困,开足马力继续干,岂不是很有市场? 就这么着,他带着团队,把水、糖、咖啡因、维生素B等等,各种材料调配在一起,七七八八一顿捣鼓,最后,制成了一款“滋补型饮料”,起名“红牛”。这便是“红牛”最早的由来。 当然了,各位别听我这么说回家自己也去捣鼓,没这么简单,人家毕竟是在泰国药店里摸爬滚打一二十年了,咱不行,咱顶多捣鼓个橙子柠檬水气泡水什么的。
- 2.红牛,奔驰在亚欧大陆上
- 3.“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
- 4.中国红火火,泰国惨兮兮
- 5.1%的股权:权力,毫厘之间!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Sue,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常言道,商场如战场。但战争还有结束的一天,商场却是永无和平可言。有时,它是和平友好的切磋互动;有时,它是暗流汹涌的阴谋诡计。
商战,看似离普通人的生活很遥远,但实则是息息相关。它是两个或者多个企业之间的较量和角力,但战利品却是你我的钱包或者注意力,而战败后,为飞流直下的股价牺牲的,也还是广大的投资人。
《商战风云》系列,为您讲述近几十年来,中外著名企业之间的相爱相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