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吕布心虚,落荒而逃
- 今天咱们接演《三国演义》。 上一回咱们说到,王允的美人连环计,竟然一路顺风顺水,董卓和吕布这一对假父子,果然纷纷对貂蝉动了真感情。某一天,趁着董卓在朝堂之上和百官们煞有介事的时候,吕布悄悄翘了班、溜了出来,直奔太师府后堂,在凤仪亭边,和貂蝉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心谈话。最终,在貂蝉柔情似水的攻势面前,吕布上头了,决定冲冠一怒为红颜,和董卓的这一票,干了! 就在貂蝉手把手地鼓励吕布的时候,另一边的董卓正在皇宫大殿之上,和文武百官摆龙门阵,大山侃得飞起,不料一回头,他的干儿子吕布竟然不见了,还带着方天画戟不翼而飞了,这心中不免大大地怀疑了起来,许多不好的预感也一股脑儿地在心里浮现。想到这儿,董卓连忙假模假样地向汉献帝请了假,火速登车回府。 果不其然,董卓刚拐进太师府的小巷子,就看见一匹火红色的骏马,正在自家大门口悠闲地啃草皮呢。这不正是当初自己送给吕布的赤兔马吗?董卓就问看门的警卫员:“我儿奉先今天可曾来过府里?”只听警卫员说道:“温侯入后堂去了。” 董卓一听这话,当场暴怒。吕布啊吕布,你没完了是吧?我在屋里的时候,你去调戏你小妈,我不在的时候,你干脆自己到我房里去了,一点规矩都不讲。你不拿我当爹,总还得拿我当领导吧?但生气归生气,家丑也是不能外扬的。董卓一边叱退左右的随从,一边随手从其中一人腰间抽出砍刀,独自奔向了后堂。 然而,这屋里屋外搜索了一遍,却没有看见吕布的身影,四处寻找貂蝉,也没见着人。这俩人不会是狗急跳墙,直接私奔了吧?这个念头在董卓脑海里一闪而过,这不闪还好,一闪,那简直就好比在董卓心里噌地燃起了一股燎原之火。 这会儿,董卓脑子已经彻底炸裂,只见他拿起从侍卫那儿抽过来的砍刀,一把架在了一名侍妾的脖子上,厉声问道:那一对狗男女呢?哪儿去了?你说不说?你不说我把你一块儿砍了! 这侍妾从来伺候董卓,那都是太师在卧室里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女同志恩恩爱爱的场景,哪见过这种阵仗?不由得哇地一声哭了出来,浑身颤抖,带着哭腔抽抽搭搭地说:“貂…貂蝉,在后园,看…看花。” 董卓闻言一声冷哼,提刀悄悄摸入后园,心想,捉奸捉双,方才是有点冲动了,此刻一定不能打草惊蛇。眼看着快要到凤仪亭边,果不其然,一对男女正在窃窃私语,偷眼看去,不是旁人,正是吕布和貂蝉,二人执手相望,吕布的那柄方天画戟,静静地倚在一边。 这种画面,这种场景,是可忍,孰不可忍?董卓那叫一个怒不可遏,当即大喝一声,提刀直奔吕布、貂蝉二人而来。 也不知道是不是董太师的身躯太过沉重,当他带着怒气这么一奔跑起来,整个后花园,仿佛都在为之颤抖。 吕布一看,哎哟,董卓杀了过来,可能是做贼心虚,也可能是事出突然,刚刚和貂蝉吹出的那些牛皮,瞬间烟消云散。此时此刻,吕布心中有且仅有惊恐,也顾不上貂蝉了,转身便走,夺路而逃,甚至连立在一旁的方天画戟都忘记拿了。 可是董卓能让他这么跑了吗?既然已经撕破脸皮,岂能让吕布就这么全身而退?虽然一时吃了身宽体胖的亏,靠两只脚无论如何追不上吕布,但俗话说一寸长一寸强,董卓眼见自己手长莫及,便顺手抢了立在亭边的那杆方天画戟,一边挥舞一边叫喊,继续在吕布身后紧追不舍。 只可惜,这捉奸的精神再可嘉,师出再有名,那多出来的一百多斤养尊处优的肥肉骗不了人,太扎实了,太沉重了。所以,饶是吕布心虚理亏,慌不择路,也仍然把董卓,轻轻松松给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董卓眼见着追是追不上了,索性矛头向前,将方天画戟一把扔了出去,直击吕布。可吕布再怎么惊慌失措,这点武艺的本能,那也是融化到了血液里的,耳听得背后脚步声节奏变化,金属破空之声猛然袭来,当即转手挥手,一气呵成,将飞来的方天画戟打落在地。 董卓一击不中,更加恼羞成怒,也顾不上身上层层肥肉的高潮迭起,继续疯狂燃烧小宇宙,跑过去又将地上的方天画戟捡起,打算实施第二波投射。此时吕布早已远远逃走,不见了踪影。可董卓还在气头上,脚步根本停不下来,没看到吕布也得追,直到追出了后园的大门。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人飞奔而来,如一阵疾风刮进了董卓的怀里,和董卓胸膛相撞,因为撞击速度太快,结果愣是把二百多斤的董太师,给撞到地上了。 正可谓是:冲天怒气高千丈,扑地肥躯一大堆。
-
2.李儒思政课开讲
- 话说董卓捉奸追赶吕布未果,末了却撞见一人。你道此人是谁?不是旁人,正是董卓手下,仅次于吕布的第二号人物,李儒。 李儒心急火燎地赶来太师府,没成想一脑袋撞上了肉山一般的一副巨大身躯,饶是李儒常年行走于行伍之间,下盘扎实没摔倒,但这么一撞也已是天旋地转。再打眼一看,撞上的竟然就是董卓,赶忙上前将董卓扶起,而后二人回到后园中坐定。 此刻的董卓已经渐渐恢复了理智,便问李儒:“你怎么来了?” 其实啊,有关董卓、吕布和貂蝉的风风雨雨,这几日朝野上下早就传开了。刚刚在凤仪亭边的一阵大闹,也早传到了文武公卿们的耳朵里。大伙儿瓜吃的虽爽,也明白这种事儿可大可小,弄好了云淡风轻,弄不好血流成河,所以必须得出手干预一下。就算干预不了,也得刺探一下情况,掌握一下瓜是不是真的包熟。 那谁去刺探呢?看来看去,大伙都觉得李儒比较合适。李儒是董卓的嫡系,就算知道了,家丑也不算外扬。其次,李儒也算是除了吕布之外,我方阵营里武力值最高的存在了。吕布要是狗急跳墙,剩下这帮人有几条命够吕布解恨的? 这不,李儒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往太师府的后园去,心里又是一线吃瓜的兴奋,又是揭领导家丑的恐慌。好巧不巧,正在董卓和吕布这场追逐戏达到最高潮的时候,赶到了。这一下,想不揭领导的短都不行了。 所以啊,听到董卓问话,李儒赶紧俯首低头,诚惶诚恐地说:“我刚到大门口,门口站岗的侍卫跟我说,太师不知道为什么生气了,一回来就到后园来了,还四处搜寻吕布的下落。结果谁成想呢,太师没抓着吕布,却偏偏让我赶上了,微臣和温侯大人正撞了个满怀。这吕布一边逃,一边还嚷嚷呢:‘太师杀我!太师杀我!’我一听,太师这是生气了。可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啊,当下也顾不得吕布了,就赶紧进来找您,却不小心又撞到了恩相。微臣死罪啊!死罪!” 董卓听了李儒这番话,也顾不得什么家不家丑了,再残暴、再胸怀天下的男人,摊上这样的事儿,也终究是一肚子委屈,也终究需要找人倾诉。于是,便一股脑地和李儒交了实底儿,咬牙切齿地说道:“逆贼!!流氓!!吕布调戏我的爱姬,我非杀了他不可!” 虽说这点事儿,在朝野上下早就传开了,但是李儒也不能揣着明白还真就不装糊涂,于是努力装出第一次知道这事儿,一副大惊失色的样子。 不过,李儒到底还是武将,演技这一块儿,和那些在仕途里摔打了一辈子的老头子们,还是没法比。装不了一会儿,李儒就开始背稿子了: “恩相,臣有句话,不知道当不当说。您的心情大家伙儿都可以理解,但是您是胸怀天下的人,可不能因为这种小情小爱,妨害了真正的大事儿啊!臣没文化,但是也知道楚庄王的故事。当年他的爱姬,也被手底下一个叫蒋雄的人调戏了,但是楚庄王抓大放小,还专门搞了个什么绝缨之会,昭告文武,不予追究了。后来秦兵打进楚国,楚庄王之所以捡回一条命,全是靠着蒋雄死力相救。 “您和吕布的事儿,按道理说是您的家事儿,我们做臣子的,无论如何也管不着。但是,吕布,不光是您的义子,还是您的心腹猛将。无论是将来进一步图谋天下,还是就此退一步经营关中,咱们这伙子人,都离不了他的方天画戟。 “至于貂蝉,她就是再好看,太师就是再舍不得,终究不过是一个女子。太师与其为了貂蝉和吕布翻脸,还不如化被动为主动,化风险为机会,干脆做个顺水推舟的人情,把貂蝉赏赐给吕布得了。事情闹到这个份儿上,吕布自知死罪,却不仅得到太师宽恕,而且还能与他朝思暮想的貂蝉,终成眷属。有这两重恩典,难道还愁吕布以后不死心塌地地给您卖命吗?” 李儒的这一番长篇大论,从政治的角度说,真可谓无懈可击。但是从人性的角度说,从单纯男人的角度看,那可真是一万个不行,董卓心里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作为政治家的董卓与作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一个普普通通的雄性的董卓,斗争了许久,最终,作为政治家的董卓胜出。只听董卓沉吟良久,缓缓说道:“汝言亦是,我当思之。” 李儒明白,自己方才的那一番话起作用了。而既然此刻董卓已经做了决定,那自己也就不好久留在跟前儿了,便拜谢而出,向满朝文武报喜去了。
-
3.凤仪亭变罗生门
- 李儒走后,董卓心中越发地不是滋味。虽然男子汉大丈夫,胸怀天下,不该为这般乱七八糟的儿女情长乱了方寸,但也正是因为男子汉大丈夫,才越发地咽不下这口气。在朝堂上做政治家没问题,但在自己家里,总要放肆地做一回男人。既然大局不能乱,那拿貂蝉出出气总没事吧? 只见董卓大踏步地回到卧室,一把揪过貂蝉问道:“你为什么要与吕布私通?” 貂蝉自打吕布逃走、李儒闯进以后,就始终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局势的发展。虽然难以偷听到董卓和李儒谈话的内容。但是李儒出门时的如释重负和满脸喜色,确实显而易见。貂蝉明白,头顶大草原的董卓忍了。如果这一忍真的就这么忍下去了,那司徒大人苦心经营的连环计,就全盘落空了。现在,正是自己力挽狂澜的时候! 面对董卓杀心四起的逼问,面对敌我形势空前扭转的危机,只见貂蝉丝毫不乱,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第一步:先哭。几滴眼泪一掉,貂蝉那盈盈粉脸,多情风韵,又是藏也藏不住了。眼见貂蝉那楚楚可怜的模样,董卓心中虽然无限愤慨,却也不由得心中荡漾不起丝毫的波澜。 第二步:讲故事。万事万物,对人心而言,说到底其实不过一扇罗生门。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理,版本可以有很多,而在这些诸多版本之中,重要的不是哪个才是真的,而是董卓愿意相信哪个是真的。 就在刚才不到两行眼泪的工夫间,貂蝉已经构思出了自己的版本。只听貂蝉柔情款款地对董卓哭诉道: “臣妾本来在后园好好地看花,没想到吕布大白天突然造访。男女授受不亲,我怎可光天化日之下,与吕布在家中单独会面?我便想要赶紧回避,但是……但是吕布却一下子挡在了我的身前。我想转身绕开,却又被一把抓住了手。 “大人,他的手,就像一把铁钳一般,任我怎么挣脱都无法脱身。吕布是您的义子,我眼下又有洪福跟了大人,臣妾再没文化,也知道家丑不可外扬的道理,所以我也不敢呼喊求救。 “那吕布说道:我乃太师之子,何必相避?说罢,也不等臣妾据理力争,就一手提着方天画戟,一首拽着臣妾,来到了凤仪亭边。臣妾心知他必然存心不良,更知道自己无力抵抗,恐怕失了贞洁,有辱大人您,便欲投荷池自尽,了此残生算了。没想到这厮反应如此迅速,一把将臣妾抱了回来。臣妾当时心中万念俱灰,到底是粗苯妇人一个,彻底没了主张。好在生死之间,太师及时赶到,才救了臣妾的性命,保全了臣妾的名节啊。” 貂蝉说罢,便将头深深地埋在了胸前,又是一阵呜咽。可董卓听了貂蝉的这番哭诉,脸上却是红一阵白一阵,半晌,才对貂蝉说道:“既然温侯对你有意,我便把你赐与他算了,你意下如何啊?” 貂蝉闻言大惊,没想到自己这一番声情并茂,都是徒劳,赶紧说道:“妾身今生今世,已属于大人,若是大人想要把妾身下赐家奴,妾宁死不辱!”说罢,起身抽出墙上悬挂的宝剑,便要作势自刎。 董卓虽胖,反应倒还灵光,一把夺过貂蝉手中的长剑,环抱住貂蝉说:“我跟你开玩笑呢!”貂蝉一听,就势倒在董卓怀中,掩面大哭道:“这肯定是李儒出的馊主意!他和吕布向来穿一条裤子,定然是吕布指使他来的,他心里丝毫不顾惜太师的体面与贱妾的性命。有机会,臣妾定当生噬其肉!” 董卓赶紧向心爱的人解释:“我怎么会舍得你呢?”貂蝉听了,收起眼泪,娇嗔说道:“虽蒙太师怜爱,但恐此处不宜久居,必被吕布所害。”董卓当即表态:“咱俩明日回郿坞去,同受快乐,宝贝儿别担心。” 次日,李儒来求见,按照说好的计策,向董卓进言:“今日良辰,可将貂蝉送与吕布。此事夜长梦多,绝对不能拖延。” 可没想到,昨天才说好的事儿,董卓现在却一百八十度地变了脸,冷冷说道:“吕布与我有父子的名分,不便赐与。我可以不追究他的罪责。你传我的意思,好言好语地安慰安慰他,也就行了。” 李儒一听大惊失色,心里明镜一般:太师这是没抗住貂蝉的枕边风啊!于是赶紧再度劝说董卓:“太师不可为妇人所惑。”此话一出,董卓立马变了脸色。厉声说道:“你这么大度,不如把你媳妇儿送给吕布吧!貂蝉之事,再勿多言;言则必斩!姥姥!” 李儒一看这情况,也不敢再多言了,灰溜溜地告了退,心如死灰一般,仰天长叹道:“吾等皆死于妇人之手矣!” 后人读书至此。有诗叹曰: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 事已至此,董卓、吕布什么时候会彻底撕破脸皮?又是谁会笑到最后,抱得美人归?天下大势,真的会因为太师府中凤仪亭边的这一幕,发生逆转吗?精彩节目,咱们下一讲继续。咱们下次节目再见!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罗贯中(约1315-1385),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祖籍东原(今山东东平),流寓杭州,元末明初小说家,主要作品为《三国志演义》,传说师从施耐庵,《水浒传》的编写者之一,今存其所作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廉鹏举,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故事起于桃园结义,终于晋统三国,描绘了东汉末至西晋初近百年间的风云变幻,数不清的英雄人物在这里闪耀又陨落,说不完的传奇故事在这里上演又谢幕。忠与义,如何取舍?智与勇,谁负谁赢?权与情,孰重孰轻?
《三国演义》的故事原型起自正史《三国志》,经数百年的流传改写,至晚唐时已妇孺皆知,宋元又有了专业艺人表演,并出现“尊刘抑曹”的鲜明倾向。元末明初时,文人罗贯中在世代累积基础上,杂采正史记载、民间传说,创作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同时也是历史演义的开山巨著《三国志演义》。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