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京华烟云(4)
乱世中谄媚,洪流中抗争,动荡中维稳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乱世中谄媚,牛氏兄妹发国难财
- 上回咱们说到,清政府倒台,陈旧腐朽的旧势力逐渐分崩离析,小说中的三大家族迎来了各自不同的命运。先是姚家,长子姚体仁去世后,在姚思安的带领下重振家风,有不衰反盛之象。牛家呢,儿子们在外作恶,父母则在家撑腰,终于激起民愤,在清廷倒台前,这家人死的死,逃的逃。曾家的处境算是居于此二家之间,曾文璞虽然辞了官职,却保留了好名声,靠之前积攒的财富,勉强维持家里的开销,只是家中两个儿子的前途和发展颇显渺茫。
就在这个时候,自打木兰嫁进曾家便处处嫉妒的牛素云,终于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开始实行起自己的大计划来。
她先是不断挑拨经亚和荪亚两兄弟的关系,对丈夫经亚说:“你看看荪亚,仗着自己是家里的老幺,就安心什么活儿都不干,天天白吃白喝,还老带着姚木兰出去玩儿,简直不像个男人。苦了你,得去干这个根本没什么用的破差事,每个月只有三百块的薪水,你说三百块钱能干嘛?哼,三百块还要全部交给家里!都给他们了,我们还花什么?”
时间一长,老实木讷的经亚,也开始有了怨言。紧接着,牛素云便开始怂恿经亚向自己的大哥牛怀瑜学习。学什么呢?学习怎么当一个男人。牛素云告诉经亚,是男人就得有血性、有气魄。说牛怀瑜早年间看上了家里的一个丫鬟,二话不说就把人弄到房里给奸污了,玩腻了就把人杀了埋在自家后院里,之后整个牛家上上下下,都没人敢拿这事嚼舌根。经亚听完直冒冷汗,牛素云又趁热打铁,让他通点关系,给哥哥怀瑜在财政局找了个临时雇员的职务。
就这样,牛素云把丈夫和哥哥都拽在了自己的手心。
牛怀瑜倒是没辜负妹妹的一片苦心,进了国民政府之后,他利用自己之前在清廷官场上培养起来的那些逢迎卖笑的把戏,很快便结交了天津市长的弟弟,然后又经由这位先生,认识了当时天津最有名的妓女莺莺。
要说这莺莺啊,那可真是美得惊天动地,无论是政客还是商人,如果能讨她一声巧笑,那得高兴小半个月。当然了,莺莺能勾得这些男人魂飞魄散,不仅仅是靠美貌,更重要的是靠她高超的社交本领,懂得如何吸引,如何求欢,如何拒绝。她周旋于这些男人之间,利用他们贩卖走私、炒卖股票,甚至傍上了不少日本政客,可谓是钻头觅缝,全面开花。
和怀瑜相识之后,莺莺发现他拥有混迹官场的高超手段,认定这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诡诈把戏,牛怀瑜也对莺莺的御男术叹服至极。于是两个龌龊小人一拍即合,互相帮衬着把权色交易利用到了极致。很快,怀瑜便从一个临时雇员,变成了政圈里的大红人,莺莺也从一个人人都可以觊觎的妓女,变成了只有上流圈层才可以染指的交际花。
等到这时,牛素云又出马了。她觉得,大哥牛怀瑜能有今天,那都是她的功劳啊。现在是他这个做哥哥的回报妹妹的时候了。于是,她让牛怀瑜帮经亚在山西的油矿管理局找到了一个新差事,每月有五百大洋的薪资不说,还额外发六百大洋的交际费。这一下,牛素云在曾家直起了腰板,横着走都没人敢拦她了。紧接着,她还努力和莺莺成为了好朋友,以回天津探望父亲为借口,天天跟着莺莺出入声色场所,流连于达官贵人之间,慢慢地,把自己也混进了当时的上流社会。
这一番操作下来,牛素云又是有钱又是有权又是有面儿,按理说,经亚应该高兴才对吧。错了,恰恰相反,他愈发厌恶起自己当下的生活来。
因为经亚的性格吧,本来就有些憋闷,不善与人打交道,结婚后,这个老婆一直逼迫他干些不喜欢干的事,结识一些他不想结识的人。更要命的是,自己去了还不讨好,反而频频遭到数落批评,说他哪哪儿都不如自己的哥哥牛怀瑜。在讲究夫为妻纲的曾家,牛素云这么强势,经亚实在是难以接受,时间一长,他这厌恶的情绪就转变成离婚的念头了。
与此同时,袁世凯离世,军阀们混战,国民政府无力应对这种局面,到最后,竟发展成各省军阀纷纷宣布独立,整个国家分崩离析。
牛怀瑜和莺莺二人对政坛风向极其敏感,察觉到军阀的势力大起来以后,立刻攀附上了天津一位姓吴的将军,两个人一个用钱、一个用色,和吴将军打得火热,牛素云也因着这俩人的关系而掺和在其中。四个人,似情人而非情人,似通奸而非通奸,坊间关于他们的流传无数,一个比一个难听。
终于有一天,这些腌臜事传到了曾府那儿。
经亚忍无可忍,跑到父母面前直言道:“爸、妈,恕儿子无能,无力管教好素云,任她由着一己私欲,犯下这等下流恶俗之错,令曾家蒙羞。恳请爸妈允许我休了她,以证家风清白。”
二老对这个久不归家的儿媳妇,早就颇有微词,听儿子这么一说,更是怒火中烧,觉得丢人至极。于是,便由曾文璞做主,在报纸上发了一则休妻声名,和牛素云以及牛家彻底断了关系。
-
2.洪流中抗争,有志青年参加革命
-
3.动荡中维稳,姚氏姐妹只求平安
-
4.衰老中谢幕,过往兴盛归于沉寂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林语堂,福建漳州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
其一生钟爱以北京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不仅以北京为背景,先后创作了《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脍炙人口的作品,还在大量的散文杂记中反复表达了对老北京的温情记忆和浪漫想象。其文风幽默豁达,诙而不谐,被世人成为幽默大师。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一字,大学中文系教师,着力于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研究。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时,用8年时间创作的英文小说,原名为《Moment in Peking》,他转译后才将中文名定为《京华烟云》。
创作这本书时,林语堂抱着“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初心,以姚、曾、牛三个大家族在北京的生活为背景,通过建筑、书画、哲学、工艺等方方面面的艺术形式,向西方读者展示了一个古老而繁华的中国。同时,他又兼顾了中国由传统封建社会向现代新兴中国的转型过程,借由人物经历,展现了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三十多年间发生在中国社会上的诸多大事,使得本书有情怀,更有内涵,可谓是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物各有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永远占有一件物品。
福气不是自外而来的,而是自内而生的。一个人若享真正的福气,或是人世间各式各样儿的福气,必须有享福的德行,才能持盈保泰。
在人的一生,有些细微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事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却发现其影响之大,殊可惊人。
老一代腐败而无能,少一代反叛而欠教养。
在那个时代,生为女儿身的人,曾经怀有不能实现的梦想,不能满足的雄心,一出嫁就受了挫败的希望,这些希望后来一直潜伏在胸中而形成对儿子的希望,这样的女子真是屈指难计!多少愿继续求学而不能如愿的!多少要进大学而不能的!多少想嫁个自己认为理想的男人而不能的!在少女心中,青春期所形成的朦胧的理想,像花苞一样,在未曾盛放之前,就被无情的狂风摧残了。曾经有可爱而得不到歌颂的女人,曾经有默默无名的女英雄,嫁的丈夫不管和她们配与不配,她们留给后代的传记,只是在村落山岗上,荒烟野蔓荆棘纵横中一丘土坟前,那平凡无奇的墓碑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