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京华烟云(3)
清王朝覆灭,当官的纷纷没落,经商的重振家风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喜欢是一回事,结婚是另一回事
-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依然是林语堂先生的经典作品《京华烟云》。
在前两期节目中,咱们介绍完了姚、曾、牛三大家族,这三个家族里,曾、牛两家都是京官家庭,两家家主曾文璞和牛思道乃是官场好友,向来关系亲密。而姚家的家主姚思安则是京城的大富商,和曾文璞在古董收集方面趣味相投,关系也很不错。
机缘巧合之下,这三个京城里的大户人家,以曾家为圆心,构成了一副婚恋关系图。先是牛家的大女儿牛素云,嫁给了曾家的二儿子曾经亚。紧接着姚家的大女儿姚木兰,又嫁给了曾家的三儿子曾荪亚。从朋友变成亲戚,整个故事的前半段全部洋溢着幸福、美满的气息。
但是大伙儿不知道,在姚木兰和曾荪亚订婚后,其实还出过一个小插曲,这个端庄大方的姑娘,爱上了另一个男人。
那个人叫孔立夫,出生于四川,不是什么名门望族,父亲只是北京的一个小官,由于俸禄微薄,除了一套破烂的旧房子,去世后也没有留下什么家产。为了节省家用,孔立夫的母亲将房子出租,然后带着他住进了北京的四川会馆。那里的馆长同意免费挪两个房间给他们母子居住,以便孔立夫能继续完成学业。
那木兰是怎么认识这样的人家呢?
话说有一天,木兰陪着父母登山,行至一个大山洞处,突然听到一阵爽朗的笑声,走近一看,是一个眉目清秀的书生正在给他母亲说故事。
那书生指着山洞前的一座庙,说道:“妈,您看,这就是乾隆爷来过的那个庙。那时候他到这儿来,碰巧看见庙前面的池子里有两个绿色的小东西,看着跟虫似的。乾隆爷没当回事,转身想走,庙里的和尚却说,那两条虫其实是龙。这乾隆肯定不信啊,立马大笑着说,你这和尚简直异想天开。谁曾想,话音刚落,两条绿色的小东西越变越大,最后索性从池子里一跃而起,飞到天上,消失在了云雾里。”
书生边说边比划,引得他母亲开怀大笑。见此场景,木兰不禁感慨,这位母亲可真幸福啊,她儿子愿意为了她,这般倾情表演。再想到自己那个不成器的哥哥,哼,他可不愿意费这种口舌,只讨父母一笑。
木兰顿时对这个年轻人心生好感,便想着上前和他说说话,正犹豫着怎么找说辞呢,就看见父亲的好友傅增湘走了过来。这位傅先生,可是个大文化人,不仅在北京创建了好几所学校,还在全国开展演讲,鼓励青年男女们都去学堂,强知识,兴国家。顺便说,木兰的哥哥姚体仁去英国读书的事,也是这位傅先生帮着张罗的。
远远看见木兰一家,傅先生疾步上前打招呼,刚寒暄了两句就看到了山洞旁的那对母子,只见傅先生兴奋大喊:“立夫!是你呀!”所以啊,没等木兰亲自上前搭讪,傅先生就热情地介绍两家人认识了,还组织大伙儿一块儿登山。
登山途中,姚思安问起孔立夫的家世和求学经历,发现这个年轻人虽出生贫寒,但心气却不卑微,有理想,知礼数,即便是同他这样的长辈攀谈,也丝毫不见胆怯和慌张,言语间尽显超然的智慧和洒脱。所谓“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说的大概就是孔立夫这样的人。
从那以后,姚思安便时常邀请孔立夫来家里做客,木兰也多了和他相处的机会。
木兰发现,孔立夫这人啊,知识渊博,思维活络,敢于直抒胸臆,对于自己了解或者信仰的事物,特别较真儿。比如有一次,他和木兰谈论到中国古文字解析的问题,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不顾男女授受不亲的忌讳,拉着木兰好一通阐述和解释,直到说无可说,才肯罢休。他不愿意一知半解的状态,更不喜欢不懂装懂的行为,他告诉木兰:“对一事一物若有真知,有真了解,实乃一大乐事。”
老实说,这样求真务实的男孩子,木兰可是头一回见。木兰打小生活在富贵家庭,身边都是一些过惯了好日子的公子哥,个个得过且过,从不为虚无之物耗费精神,她自己的哥哥姚体仁就是典型。
但孔立夫不同,他深知声名要自己去争取,真理要自己去守护,对自己已经得到和即将得到的东西,都格外珍惜。他会把所有自己买得起、读得到的书,通通学个底儿透。不仅对科考有用的中国传统知识了如指掌,对西方传进来的那些先进思想,他也秉持着非常包容和好奇的态度,一有机会便向人讨教。另外,他也羡慕姚体仁能去英国读书,一听说这小子因为怕受欺负就滞留香港了,就写信苦苦相劝,希望他不要错过成长的机会。
这样的有志青年,谁能不爱呢,木兰也不例外。但是,喜欢是一回事,结婚又是另一回事了。这点,木兰还是分得清的。她喜欢孔立夫没错,但她从未向父母提及过自己的想法。一方面是由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还屹立不倒,她在认识立夫之前,已经和荪亚订婚,不论是为了两家的关系,还是顾及自己的体面,悔婚都是万万不可的事;另一方面,木兰也从不怀疑自己对荪亚的喜爱,比起对孔立夫,还多了一份世俗的考量。要挑选丈夫,荪亚恐怕是更为合适的对象。
可能听众会想啊,这么好的男人就这么放弃了,多可惜啊。是啊,姚家也是这么想的。但回头一看,家里不还有一个女儿么,莫愁啊!
-
2.逆子去世,女婿进门,姚家重振家风
-
3.牛家二少强抢民女,好日子到了头
-
4.木兰成为当家主母,曾家另谋出路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林语堂,福建漳州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
其一生钟爱以北京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不仅以北京为背景,先后创作了《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脍炙人口的作品,还在大量的散文杂记中反复表达了对老北京的温情记忆和浪漫想象。其文风幽默豁达,诙而不谐,被世人成为幽默大师。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一字,大学中文系教师,着力于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研究。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时,用8年时间创作的英文小说,原名为《Moment in Peking》,他转译后才将中文名定为《京华烟云》。
创作这本书时,林语堂抱着“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初心,以姚、曾、牛三个大家族在北京的生活为背景,通过建筑、书画、哲学、工艺等方方面面的艺术形式,向西方读者展示了一个古老而繁华的中国。同时,他又兼顾了中国由传统封建社会向现代新兴中国的转型过程,借由人物经历,展现了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三十多年间发生在中国社会上的诸多大事,使得本书有情怀,更有内涵,可谓是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物各有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永远占有一件物品。
福气不是自外而来的,而是自内而生的。一个人若享真正的福气,或是人世间各式各样儿的福气,必须有享福的德行,才能持盈保泰。
在人的一生,有些细微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事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却发现其影响之大,殊可惊人。
老一代腐败而无能,少一代反叛而欠教养。
在那个时代,生为女儿身的人,曾经怀有不能实现的梦想,不能满足的雄心,一出嫁就受了挫败的希望,这些希望后来一直潜伏在胸中而形成对儿子的希望,这样的女子真是屈指难计!多少愿继续求学而不能如愿的!多少要进大学而不能的!多少想嫁个自己认为理想的男人而不能的!在少女心中,青春期所形成的朦胧的理想,像花苞一样,在未曾盛放之前,就被无情的狂风摧残了。曾经有可爱而得不到歌颂的女人,曾经有默默无名的女英雄,嫁的丈夫不管和她们配与不配,她们留给后代的传记,只是在村落山岗上,荒烟野蔓荆棘纵横中一丘土坟前,那平凡无奇的墓碑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