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史记·魏世家(三)
人才流失,联盟解散,灭亡不过是大势所趋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中臣子之计,魏襄王罢免成陵君
- 上文书说到,经过魏武侯和魏惠王的统治,曾经天下第一的魏国走上了下坡路,不仅被齐国打败,后来又被秦国夺回了河西之地。甚至在三晋内部,赵国的实力都超过了魏国。等魏惠王去世,儿子魏襄王上位,那就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魏惠王活着的时候,还有人认为他富有心机,老谋深算;至于魏襄王,《孟子》有句话对他的描述非常经典:“望之不似人君。”就是远远看过去,一点君王的样子都没有。
接下来还有句补刀的:“就之而不见所畏焉。”意思是凑近了,也看不到他有什么让人敬畏的地方。总而言之,魏襄王就没有国君的那种气质和威严感。
这种没有君主样子的君主,更遑论个人能力了。魏襄王在位期间,魏国在天下纷争之中越来越被动,几乎是被打得没有还手之力,西边被秦国夺去七百里土地,东边被齐国击败,南边又挨楚国打。
您问魏襄王有没有主动出击的时候?有倒是有,但唯一的一次主动出兵,还是跟赵、韩、楚、燕等五国合纵攻秦。这是关东国家第一次合纵攻秦,结果因为组织不力,闹得是虎头蛇尾,只能灰溜溜退兵,还被秦国追打,损失惨重。
能让魏襄王挽回一点面子的,是他上位第八年,对小卫国(保卫的卫)之战。但这种欺负弱小的仗,魏襄王还搞成了一地鸡毛。
公元前311年,魏襄王派大臣成陵君率军攻打小卫国,很快就打下了两座城。可这时候他手下却出了一个“叛徒”,有位叫如耳的大夫,不知道是跟成陵君有矛盾,还是担心人家打下了小卫国,功劳太大,居然跑去跟小卫国的国君说,如果我有办法让成陵君退兵,而且魏王还会免他的职,你怎么报答我?
小卫君一听,感动到快哭了,他说,“先生如果真能这样,我们一定倾尽全国之力来报答先生。”
如耳得到小卫君的承诺,如耳就跑到军中对成陵君说:“咱再打下去,卫国很快就会灭亡,但他们肯定不甘心这么亡国,就会跑去求秦国出面。秦国一出兵,咱就什么都捞不到了。所以与其由秦国来坐收渔翁之利,不如咱见好就收,放过他们,这样,卫君一定会感激您的大恩大德。”
成陵君一听,觉得有道理,但他也不敢擅作主张,决定先回去报告魏襄王。
成陵君这边还没动身呢,如耳却已经抢先一步,跑回国对魏襄王说:“臣以前去过小卫国,虽然国家不大,但贵重的宝贝非常多。现在他们都快被咱打下来了,还不见他们把宝贝献出来求和,原因是什么,大王您知道吗?”
魏襄王忙问为什么,如耳解释说:“因为在他们看来,不管此战结果如何,都不是由大王您做主,所以宝贝献出来也不一定会到您手里。所以,如果接下来谁来跟大王建议见好就收、放过小卫国,谁就很有可能接受了他们的贿赂,不信您等着瞧。”
这番话让魏襄王半信半疑。等如耳离开后没多久,果然,成陵君来了,把如耳教他的话对魏襄王说了一遍。魏襄王恍然大悟:原来是成陵君收了小卫国的贿赂!
魏襄王很生气,但他也觉得成陵君这话有道理,要是秦国坐收渔翁之利,那就麻烦了。于是他表面上采纳了成陵君的建议,撤回军队,但又炒了成陵君的鱿鱼,并终身不再与其相见。
您瞧这事整的,魏国竟然出了如耳这种吃里扒外的人;而且这魏襄王也糊涂,什么也不调查,就轻信小人之言,难怪他啥啥也干不好,魏国也一天比一天弱。
-
2.智商再次下线,竟让太子当相国
-
3.被秦国追着打,屡战屡败
-
4.信陵君力挽狂澜,合纵抗秦取胜
-
5.大势所趋,魏国灭亡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司马迁,西汉人,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史学家之一,出生于史学世家,早年从父亲学习,后来又游历各地,考察风土人情。后因替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被投入监狱,后又被施以腐刑。出狱后,司马迁决定完成父亲的遗训,用十四年时间写出《史记》。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余少镭,前媒体人,专栏作家,影视制片人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世家》为《史记》五体之一,讲述的是自西周至西汉初的各诸侯国的兴衰败亡,它以编年之体记诸侯之事,前后三十篇。三十世家,有的长寿,延续数百年之久;有的短命,分封几年即灭国;众多诸侯,有的带领封国走上争霸称雄的道路;有的陷于权力斗争,狗血事件不断。《史记》之世家系列,带您体验先秦、西汉初期各诸侯的百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