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乱世不做教书匠,开拓丝织业的蓝海
- 开始今天的故事之前,我先问问各位,家里有没有那种十字绣挂画?比如绣了个锦鲤的,或者是“家和万事兴”的字。有吧?有吧?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织锦大王”都锦生,他卖的产品就有点类似这个,只不过要更高级一些。不但是用真丝织成的,而且还能把湖光山色、古字古画都给织上去。 您看我们之前讲到的几个企业家,做的都是什么?纺织、面粉、煤炭、火柴、轮船航运,个个走的都是实用路线。可都锦生倒好,一来就做了个“轻奢品”。而且,他开创的这个轻奢品,产品远销欧美、港澳台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之花”。 这就奇了个怪了,在那个积贫积弱的时代,他为什么要做这个呢?他又是怎样让印着中国山水的织锦走出国门的呢?咱们这就来好好说道说道。 大家十二三岁时候都在干什么?忙着考小升初,闲的时候打打游戏?1897年出生的都锦生,少年时代正赶上中国社会的大变革。辛亥革命爆发了,清王朝完蛋了,中华民国诞生了,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买国货、办实业的风潮。 过了几年,都锦生进了浙江公立甲种工业学校,也就是浙江大学的前身。这里师资雄厚,聘请了陈建功等著名数学家和众多留洋归来的专家。在这里,都锦生读的是机织专业。他一边听着老师们爱研究、求创新的教诲,一边听着一战爆发、我国实业趁机飞速发展的新闻,热血澎湃、思绪万千,真想快点走出校门、快点闯出一番事业。 终于,1919年,他毕业了。本来,校长和他老爸给他安排了一个留校任教的工作,安安稳稳地当个大学老师。可是,他却不乐意:当个大学老师就安稳了吗?时局动荡,他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专心教学吗?五四运动就是从校园里爆发的,可是作为学生、老师,除了喊喊口号、做做宣传,能做的其实很有限。不如自己制造国货,为工业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这样才是对西方殖民者最最根本的抵制! 想法有了,行动也很快跟上。他思前想后,觉得现在的浙江丝织业已经人满为患,想去跟那些老牌子抢市场,怕是会赔了夫人又折兵。他能不能另辟蹊径,从这一片红海里头,找出片蓝海出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都锦生突发奇想,怎么从来只见用丝线织成牡丹花、卷云纹,怎么没人用它织出风景画呢?怎么就没有人做呢?既然没有人来做,那就我自己来吧! 这法子想起来容易,可等到真正上手,都锦生才明白,怪不得没人做,丝织风景画跟那些丝织小图案,根本就不是一码事!如果说织出小的纹路就是小学数学题,那大幅丝织风景就好比微积分,虽然都是数学,可解题思路完全不一样。在大幅的风景画里,层次性的东西,好比说水的波光啊、云彩的变幻啊,是很难用传统的丝织手法表现出来的。换句话说,丝织风景画的技术领域,目前还是一片空白。那咋整?就这么放弃了?算了,来都来了。既然是一片空白,那我就把这片空白给填上呗。 于是,都锦生潜下心来,自学照相技术,下了苦功来研究光影和线条。经过半年多的研究实验,他终于自创了一种新的丝织方法,用了整整33种组织画法和35个色阶,大大提高了丝织作品的分辨率,让它从低糊走向了高清,也更好地表现了风景的层次和远近。 就这样,1921年,都锦生亲手织成了中国几千年来的第一幅丝织风景画,《九溪十八涧》。
- 2.生产营销一把抓,淘到人生第一桶金
- 3.巧借两次博览会,中国织锦扬名海外
- 4.弃廉就贵,做生意不能丢了做人底线
- 5.英年早逝却后继有人,丝织厂喜获新生
- 6.鲁滨其人:有书生意气,亦不乏游侠之风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LXJ,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谈起近代工商业,很多人都知道“红顶商人”胡雪岩,也熟悉主持洋务运动的李鸿章,然而,胡是旧式商人,李是清廷宰相。真正的民营工商业源头要往何处去寻?完备的企业制度由谁摸索着建立起来?是早期的民营实业家们。
本系列讲述的,是近代中国第一代民营实业家的故事。他们超越了传统的封建社会,一只脚踏入了现代的大门,带来了民族经济发展的火种,也将实干兴邦的爱国精神流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