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蓝海战略:避实就虚,人弃我取
- 今天要给大家讲述的这位,了不得,不得了,“一代船王”卢作孚。那位说,嗐,就听您瞎掰掰,什么面粉大王啊纺织大王,这个王那个王的,每个出来你都咋呼。各位,虽然吹牛是我老刘说书的基本操守,但今儿这位,我不得不铆足了劲儿吹。没办法,人太牛了,我要不可劲吹,对得起自己的职业操守吗? 就这么说吧,卢作孚这人吧,土生土长一中国人,却操着一口流利的英文,不用翻译,自个儿就能跟外国人谈合同。是谈合同哦,百万千万单子那种,不是say hello 、古德拜。 这人创立了一家民生公司,坐拥数十艘轮船,是整个长江上游航运业的霸主。他不但是商业巨子,足迹还踏遍政界和军界,上至国民政府,下至地方军阀,嘿,都得给他三分薄面。而且,这人还特别博学多才,差不多在一百年前,就提出过今天盛行的经济思想。 就这么说吧,卢作孚从个人能力来说,一整个就是民国版谷爱凌,没毛病。那您猜猜,他是那个大学毕业的?是北大呢还是哈佛?学历是本科啊还是博士?专业是工商管理呢还是国际金融?答案是:小学本科。 不敢相信吧?我跟您说,这十项全能的卢作孚,打小就家境贫寒,贫寒到什么程度呢?贫寒到他为了上学,只能一边读书一边卖家乡的桃片,赚点生活费,填饱肚子,就这样,也才勉强混到了小学毕业,跟谷爱凌那斯坦福大学没法比,可您再想想他后来飙一口流利的英语,跟外国资本家谈合同签单子,哎哟,简直不敢信。 更有意思的是,他后来不是整个长江上游航运业的霸主吗?可人家一开始闯荡社会,也不是就瞄准了要干物流搞航运,刚辍学的几年里,他当过老师、干过记者、做过报纸编辑和主编,跟商业一毛钱关系没有,统统都是文化人干得事儿。 要说呢,一个山沟沟里出来的穷小子,一没学历二没资本三没人脉,能在城里混成这样,不错啦。可卢作孚这个人呐,一辈子都头铁,就喜欢挑战高难度。 他不是出身川渝吗?巴蜀一带山势高耸陡峭,又多急流险滩,水路陆路交通都不方便,早在千年之前,李白就曾写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也不知咋想的,反正吧,有一天卢作孚开始头铁了:我们凭自己的本事,怎么就走不出崇山峻岭了? 就这样,1925年,32岁的卢作孚创办了民生公司,开局一条小破船,就这条件搞航运,别说在当时,搁今天都挺听起来像个笑话,还一点都不好笑。 再说了,当时,扬子江上游的航运业正萧条着,很多公司都撑不住想跑路了,你反倒凑上去,这不是找死吗?可谁知道,民生公司硬是靠着一艘小破船开了工,而且还站稳了脚跟。 奇了怪了,这笑话怎么变成神话的呢?你道他是怎么做到的?正所谓“避实就虚,人弃我取”,民生公司打从一开始就想着避开拥挤的赛道,专攻别人不做的领域。用咱们今天的话来说,这就叫“蓝海战略”。当时的蓝 海是什么呢?人家都做货运、做长线,那民生就做客运、做短线,首航三年内,就赚回了两艘新轮船!从0到1,成了。 当然了,三条船加在一起,总吨位也只有230吨不到,连有些公司的一条船都比不上。不过,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一切就有希望了。 手握三艘轮船,卢作孚信心百倍,他没打算从1变3,从3变4,他要以小博大,一统整个长江上游的航运业!你说他是不是痴人说梦啊? 有些梦,在凡夫俗子身上,那就是黄粱一梦,在能人身上,那就是战略蓝图。
- 2.兼并商轮,兼并军轮,兼并外轮
- 3.民生崛起:制度之重,重于泰山
- 4.逃出宜昌:中国式敦刻尔克大撤退
- 5.乡村教育运动:学校与科普并行
- 6.北碚实验:与南通齐名的区域现代化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LXJ,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谈起近代工商业,很多人都知道“红顶商人”胡雪岩,也熟悉主持洋务运动的李鸿章,然而,胡是旧式商人,李是清廷宰相。真正的民营工商业源头要往何处去寻?完备的企业制度由谁摸索着建立起来?是早期的民营实业家们。
本系列讲述的,是近代中国第一代民营实业家的故事。他们超越了传统的封建社会,一只脚踏入了现代的大门,带来了民族经济发展的火种,也将实干兴邦的爱国精神流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