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史记·魏世家(一)
魏国:出道即巅峰,迅速成长为战国首霸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从周王室子孙,到晋国臣子,再跻身诸侯
- 路上读书的听友大家好,在讲完赵国的兴衰史后,我们进入它的邻国,战国七雄中的另外一个国家、同样也是从晋国独立出来的魏国,来看看它的历史,又是怎样一番波澜壮阔。
要说魏国的起源,很有意思,算起来他们得有两个祖宗,以及同一个祖先。
这话怎么解释呢?且说当年周成王分封诸侯,在今天山西省的芮城县分封了自家的一位姬姓亲戚,这就是最早的魏国,也是魏国的第一个祖宗。
那么第二个祖宗呢,则是一个叫姬高的人,据说是周武王的异母弟弟,被封在位于今天陕西的毕国,称为毕公高。他有个后代毕万,是晋献公手下的大臣。
毕万跟魏国又是怎么产生联系的?在《晋世家》里面我们讲过,晋献公热衷于扩张,开疆拓土,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有一次他御驾亲征,一口气吞并了三个小国:霍国、耿国以及魏国。战争结束后,因为毕万随驾护卫有功,晋献公就把魏国封给了他。
毕万得到魏国后,听了算命先生的话,改姓了魏。因为“魏”字有高大、巍峨之意,比较高大上,也比较吉利。听到这您应该明白了,魏国确实有两个祖宗,一个是老毕家的,一个是老姬家的。但再往上追溯,又跟周天子同根同源了,所以他们又是同一个祖先。
毕万拿到了封地不假,挺光荣的,但在当时,被分封的臣子其实还真不少,有人的封地比他要大的多。想要混出名堂,就得有点眼力见。毕万儿子魏犨的眼光就不错,他追随公子重耳,一起流亡了十九年,还是核心圈子“五贤士”的成员。
等重耳成了晋文公,魏犨自然也就发达了,位于士大夫之列。从这一步开始,魏氏方才进入了晋国的政治核心;又过了两代,才成为六卿之一。
魏氏在晋国一直经营军事方面的工作,但他们也长袖善舞,擅长外交。比如晋悼公时代的魏绛,出使少数民族戎、狄,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让他们认晋国为老大。魏绛的儿子魏舒,这位名气不大,但在古代军事史上的地位很高。他大胆改革,首开用步兵方阵取代战车的先例,这在中国战争史上还是第一次。后人称之为“魏舒方阵”。
魏氏在六卿中虽不显山不露水,没有赵氏、荀氏那么风光,但他们一直把握着自己的优势,在军事方面立下不少功劳,而且长袖善舞,很少得罪人,所以六卿纷争不停,变迁不断,魏氏却一直能站得牢。
公元前453年,魏氏的魏桓子联合赵、韩两家,灭掉了狂妄自大的智伯,在这场漫长的纷争中笑到了最后。而魏桓子之后的继承人魏斯,也就是著名的魏文侯,参与了三家分晋的最后工作。终于,在他上位的第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403年,赵、韩、魏三家,得到周王室的承认,被列为诸侯。至此,魏国总算是正式成立了。
-
2.魏文侯:军事、人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
3.名臣李悝论选相
-
4.君臣齐心,变法图强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司马迁,西汉人,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史学家之一,出生于史学世家,早年从父亲学习,后来又游历各地,考察风土人情。后因替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被投入监狱,后又被施以腐刑。出狱后,司马迁决定完成父亲的遗训,用十四年时间写出《史记》。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余少镭,前媒体人,专栏作家,影视制片人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世家》为《史记》五体之一,讲述的是自西周至西汉初的各诸侯国的兴衰败亡,它以编年之体记诸侯之事,前后三十篇。三十世家,有的长寿,延续数百年之久;有的短命,分封几年即灭国;众多诸侯,有的带领封国走上争霸称雄的道路;有的陷于权力斗争,狗血事件不断。《史记》之世家系列,带您体验先秦、西汉初期各诸侯的百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