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了解民事行为能力,了解日常交往的基本资格
- 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小的时候去买一样贵重的物品,却被老板挥挥手给赶了出来:“小孩子家家,去去去,找你家长来买!” 你可能听过这样的新闻,还在上小学的孩子给网络主播打赏,一掷千金,事后家长忙不迭地联系平台追回款项。 你还可能注意过这样的现象,年迈的老人在办理房产过户等重要手续时,往往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要有亲属的陪同。 这些现象,其实都和咱们今天的主题,“民事行为能力”有关。 您要是常看法制节目,肯定觉得这个词儿特耳熟。但有的听众可能就不太了解了,说:能力我知道,比如说小孩儿,会说了会跑了,比如说大人,会码代码跑销售,这都是能力。可是,啥叫“民事行为能力”呢? 从法理角度来说,民事行为能力,指的就是民事主体以其行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的资格。没错,就是资格。就像你没有考教师资格证,就不能当老师;没有证券从业资格,就不能从事证券行业。 其实,我们每个人啊,每一天都在参与着各种各样的民事法律关系,进行各种各样的民事行为。小到在小卖部买瓶水,大到去房管局过户登记,都属于具体的民事行为。可是,你干了这个事儿,它有效吗?它成立吗?那就得看你有没有资格,有没有这个民事行为能力了。 怎么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民事行为能力,或者说,一个人具有怎样的民事行为能力呢?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看看你的年龄,有没有到“成年”这条标准线。 根据《民法典》第十八条规定:“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这一条文怎么理解呢?咱们分几个年龄层来说。 举个例子,有人看中了地铁站边上的一套公寓,一个月租金2500元,押一付三,签合同付钱交钥匙。如果说,租客是一个年满18周岁的人,没毛病。房东大可签约,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房屋租赁流程了。因为条文规定了,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而如果租客是一个,未满十八岁的呢?那是不是说就一定不能签约呢?情况分两种。一种,租客是一个才十六七岁的高中生,虽未成年,但他早早地脱离了父母、自立门户,还勤工俭学,上学生活用的都是自己赚的钱。所以,即便未满十八岁,但按照法条的规定,他就是一个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有独立签订租房合同的资格,房东可以放心大胆地和他签协议。 另外一种,这个高中生和绝大多数普通高中生一样,吃父母的、喝父母的,花父母的。那房东可就得注意了,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这个租客还不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独立签订租房合同的资格。到时候,监护人完全可以打上门来,说这是小孩子不懂事、随便乱签的,不能作数,那可不是吃了个哑巴亏吗?再说了,从收房租的角度来看,租客要是不能自食其力,没有拥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收不上租金你找谁要去?所以说,怎么看,都不应该签这个合同。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租房的人不是高中生,而是一个不到十六岁的人,那房东就不用纠结了,直接一句话:把你家长叫来。 因为《民法典》第十九条说了:“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也就是说,未满十六周岁的孩子签的合同,代理人要是不同意、不追认,那这合同签了也和没签一样,房东要是贪心,随便租了,收不上租金,人家父母不给,你也没辙。 听到这,有朋友可能要好奇了。照这意思,8岁以上的孩子,是不是离开了家长,什么也做不了?其实不然,所谓“限制”,是既有能为、也有不能为,而不是什么都不能为。 比如说,十九条还规定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什么是“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呢,比方说,小孩过年过节收个红包啊压岁钱啊什么的,这你家长总不能去找人去说:“哎呀,我家孩子没有资格独立收红包,我现在来退红包钱啦!” 再一个,是在他认知范围内的民事法律行为。比方说,你家孩子在学校的小卖部买了盒巧克力,你总不能跑过来说,我家孩子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买巧克力这事儿,我不同意!买卖无效!谁要这么干,还不成了耍赖了么?都上初中了,买个巧克力就这么难,这超出他的智力范围啦? 好啦,以上刚刚说到的,都是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那要是八周岁以下呢?又该作何解呢?我们接下来,就来看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 2.熊孩子为手游氪金上万,家长能不能要求退钱?
- 3.独居老人将百万房产赠予水果摊主,有效吗?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言语,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拥有国家法律职业资格。相信法律的力量,更相信法律的温度。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民法典》是一本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涵盖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离世的每个阶段,影响着一个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通俗点说,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民法典》,我们一辈子都在和《民法典》打交道。
本系列节目,我们将一起走进《民法典》。通过具有代表性的鲜活生活案例,解读每一个故事对应的法律条文及其背后的法律道理,融会贯通各个民法知识点,为你编织一个清晰而系统、生动而实用的民法“知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