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孙坚脱逃,袁绍黑化
- 今天咱们接演《三国演义》。 上一回咱们说到,曹操追击董卓大败而归,趁着醉意,将那十余路诸侯的花花肠子一一骂了个干干净净,索性,也就与大家伙儿撕破了脸。 窗户纸既然已经捅破,那就更没有必要揣着恶心装团结了。有几路诸侯,直接在营地就火并了。袁绍见状,知道自己这个盟主算是当到头了,便跟曹操、孙坚、公孙瓒一样,招呼也不打,脚底抹油回了老家。 名动一时的反董联盟十八路诸侯,到这儿,算是彻底散伙儿了。 这袁绍啊,在散伙之前,下了最后一道盟主密令——命令荆州太守刘表,在孙坚回家的途中,截击他。本来呢,刘表这人,保守又怯懦,是不可能蹚这种浑水的。可袁绍在信中,言之凿凿地讲,孙坚身上,有传国玉玺! 这一来,无论是于公还是于私,刘表都不能坐视不理了。老实人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让人意想不到。这孙坚平时在江东当老虎野惯了,根本没把刘表这个傻邻居放在眼里。没想到,这一回,刘表是有备而来,以逸待劳,竟然把孙坚围了个水泄不通,左冲右突,就是不能跑路。 眼看被刘表困住,既不能突围回家,又不能中心开花,情势越来越危急,孙坚这心里啊,也越来越烦躁。回想自己一路走来,接二连三的不顺,一个接一个的吃瘪,半道天降玉玺,以为是天命所归,以为自己的命运即将触底反弹,没想到,这是要折在回家的路上啊?想到这儿,不免有些气馁了。 好在呢,手底下程普、黄盖、韩当三名大将拼死奋战,虽然最后折算了大半人马,损失惨重,但总算是在乱军之中杀出了一个缺口,一丝血跑回了江东。 经此一役,孙坚与刘表的梁子算是结下了,江东和荆州曾经的睦邻友好,也算是走到尽头了,这也就为日后三分天下的局面,埋下了伏笔。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且说袁绍不告而别,辞去盟主职位,回了河北老家,屯兵河内。可是啊,回去后,这局面也不好应付,咋回事呢?原来,由于长期征战,军队消耗过大,辖区内的经济生产,也一年不如一年,从来不关心钱的袁绍,这下好了,生平第一次碰到钱不够用,就连部队的粮草,眼瞅着都要供应不上了。 可袁绍是什么人啊,人袁本初,四世三公,名望海内,想巴结他的人从河北排到了河内。这不,冀州牧韩馥,听说竟然连袁绍都钱粮吃紧了,怎么能放过这个绝好的巴结机会呢?那是宁可自己勒紧裤腰带,也要支援袁绍,立马派人连夜将粮草给袁绍送了过去。 收到钱粮,袁绍很高兴,这时,他手底下一个叫逢纪的谋士跳出来,献上一计:“大丈夫纵横天下,何待人送粮为食!冀州乃钱粮广盛之地,将军何不取之?” 这话前半段是说,堂堂大丈夫,怎能靠别人接济?这话要是就说到这儿,然后指导袁绍开始大搞生产,屯田屯军,说不定咱们伟大的南泥湾精神,就要早出现个一千多年了。但袁绍的封建部队,毕竟不是咱们的359旅,所以这话的后半段,就开始走偏了。 逢纪下半截是说,韩馥所占的冀州,历来是产粮大户,有钱得很,与其辛苦他隔三差五送一点,不如我们主动去取。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如果我们自己动手抢过来,那就不是嗟来之食,那就是咱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这等耍流氓的逻辑,是舔狗韩馥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他更没有想到的是,袁绍听了这个建议之后,非但没有痛骂逢纪以德报怨,没有臭骂他有损老袁家四世三公的家族清望,而是,认真地研究起了这个方案的可行性。所以说,舔狗的结局从来都是一样的,没好下场。 袁绍和逢纪合计了半天,俩人最后决定,大户要吃,但是不能一个人吃,亏心事儿要做,但一定要拉个人来垫背,最后骂名全是他的,好处全是咱的。找谁来当这个幸运的垫背呢?俩人左思右想,最后相中了我们的老朋友、刘备的老师——公孙瓒。 逢纪是这么说的:“可暗使人驰书与公孙瓒,令进兵取冀州,约以夹攻,瓒必兴兵。韩馥无谋之辈,必请将军领州事;就中取事,唾手可得。” 听听,逢纪是把公孙瓒和韩馥给琢磨透了。他料定,这么大一块肥肉递到公孙瓒嘴边,他不可能不心动,而韩馥面对这么大一个威胁,他又不可能不就范。 接下来,就是四世三公袁本初的骚操作了。 第一步,秘密联系公孙瓒,公孙先生,我这儿啊,现在有个大项目,吞并冀州,兄弟有没有兴趣参与一下?咱一人占股百分之五十,各出一半兵力,事成之后,也各分一半底盘,咋样?这公孙瓒听了,也不想想这等馅饼儿为何会从天而降到自己头上,只顾着心花怒放,满口就答应了。 第二步,袁绍派人密报韩馥,连哄带骗、添油加醋:兄弟,公孙瓒,听说过吧?厉害吧?我得到可靠消息,他要来攻打你啦!你说你俩开战,我一个外人,本来也不好掺和,但咱兄弟多年手足情深?前一阵子我手头紧,还是你慷慨解囊呢!这份恩情我袁绍忘不了,得到这个机密消息我必须第一个通知你,得罪公孙瓒我也不怕!兄弟你提早做准备啊! 部署完毕,袁绍看了一眼身旁的逢纪,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
-
2.舔狗不得好死,大佬终有一战
- 话说韩馥那边儿听了袁绍为他精心编造的秘密情报,顿时傻了,也顾不得去分析这话的真假,这脑子就没过一过——公孙瓒平白无故干嘛要来收拾我? 说话间,韩馥赶紧召集手下商议。七嘴八舌,手底下人分成了针锋相对的两派。 一派说:“公孙瓒将燕、代之众,长驱而来,其锋不可当。兼有刘备、关、张助之,难以抵敌。今袁本初智勇过人,手下名将极广,将军可请彼同治州事,彼必厚待将军,无患公孙瓒矣。” 意思是,公孙瓒本身咱就打不过,现在他新招了刘、关、张三大猛人,合起来就是一个吕布plus!硬碰硬咱们肯定没好果子吃。袁绍实力强,人又宅心仁厚,关键是刚刚吃了咱们的嘴短,今天能来报信儿,明天怎么就不能出兵呢?只要袁绍出手,咱们的燃眉之急不就解决了吗!这一派,属于典型的投降主义。 投降派虽然糊涂蛋多,但另一派,却成了人间清醒担当,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乳哺,立可饿死。奈何欲以州事委之?此引虎入羊群也。” 这一大段说啥呢?是说袁绍现在在河内驻军,钱粮不足,全仗着咱们养活呢,怎么能因为个公孙瓒,咱就反过来主动地向袁绍投降呢?这不是引狼入室吗?哦,咱们才是狼,普通老百姓是羊……那这不是引虎入狼群吗? 这番话着实有道理,可是这个韩馥啊,此时心意已决,压根听不进去,直接就选了防守懒人包,将冀州全权交给袁绍,自己落得清闲,无论人间清醒派们怎么说,就是不为所动。甚至,他还主动PUA自己,在大会上公开地讲:“吾乃袁氏之故吏,才能又不如本初。古者择贤者而让之,诸君何嫉妒耶?” 意思,我韩馥本就是袁绍的学生,辈分这块儿就矮一截,才能更是差得远,我不接受他的领导,接受谁的领导? 这话一出,不少人心是彻底地凉了。人间清醒们纷纷长叹:“哎,完了,完了,冀州休矣!一个个心知此地不宜久留,卷铺盖走人,连N+1的赔偿也不要了。 对比之下,收到懒人包订单的袁绍,这会儿正与逢纪滑跪庆祝。冀州唾手可得!一切尽在掌握。 很快,袁绍便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冀州。上任第一件事儿,就是给韩馥升官,册封其为奋威将军。可还没等韩馥高兴起来,袁绍便开始大幅度地调整冀州的人事安排,一通眼花缭乱的操作之后,韩馥赫然发现,冀州的大事小情,嘿,全被袁绍的四大谋士田丰、沮授、许攸、逢纪接手了,他自己慢慢地说不上话、使不上劲儿,又过了两天,连知情权都没了。 韩馥就是再懒再傻,这会儿也琢磨过味儿了:我的冀州,是袁绍的了。闹了半天,我给袁绍送粮,求袁绍保护,这一来一回,就算是没有雪中送炭的恩情,也有公平买卖的契约吧?他袁绍,好歹也是名门之后,怎么、竟然、居然,就是这般下三滥的野心家、阴谋家呢? 这世上,就没有后悔药,明白过来又怎样?这韩馥是懊悔无及,可还能咋地?不仅不能生气,还得小心翼翼,试想想,那袁绍今日能夺他的权,明日就不会要他的命吗?想到这儿,韩馥吓出了一身冷汗,当即决定抛弃一家老小,只身匹马,投奔陈留太守张邈去了。 逃跑一路上,他就琢磨,就回想,我好歹也是一方诸侯,怎么就落魄至此?愤恨,悲伤,羞愧,五味杂陈。怪谁?怪自己,居然想着做袁绍的舔狗,结果不得好死。想着想着,他又开始恨那个公孙瓒了,奶奶的,我跟你无冤无仇,你干嘛突然拿我开刀? 呵,说来真是蠢得让人好笑,这韩馥至今都不知道,就连公孙瓒,都是袁绍专门给他找来的。 不过,说起来,被袁绍阴的还不只韩馥,这公孙瓒也是受害者。
-
3.我乃常山赵子龙
- 却说公孙瓒,起兵奔向冀州,刚走到半路,便听说袁绍不费一兵一卒,拿下了冀州。公孙瓒哪里能知道这其中的诡计阴谋,但他心里清楚,袁绍之所以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很大原因是他这边的牵制作用。 于是,他公孙瓒一路行军,从北平郡浩浩荡荡地出发,一路上那都是尽可能地高调,就是为了配合他袁本初的行动。他想的是,既然现在目标提前达成,那战果也得提前分享啊。 于是,公孙瓒派弟弟公孙越,快马加鞭,星夜兼程,抢先大军一步赶到冀州,亲见袁绍,要当面敲定瓜分冀州的各项安排。 不料,一脸兴奋的公孙越,见到袁绍之后,却是热脸贴上了冷屁股,那袁绍冷冰冰地说道:“叫你哥来,我和他说。” 搞不清楚状况、摸不着头脑的公孙越,只好又快马加鞭的赶回去给公孙瓒汇报,正琢磨着是因为自己级别不够,还是说哥哥和袁绍已有了什么秘密的协定? 正琢磨着,突然间,道旁闪出一彪军马,扯着嗓门喊道:“我乃董丞相家将也!”然后一通乱箭齐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公孙越给射死了。 公孙越的仆从,有两个侥幸逃回的,见了公孙瓒,泣不成声,通报了公孙越半路被伏击至死的消息。公孙瓒听后大怒,一下子全明白了。什么前后夹击瓜分冀州,什么董卓家将半道设伏,董卓都他奶奶地跑到长安去了,我这是河北! 盛怒之下,传令三军:“袁绍诱我起兵攻韩馥,他却就里取事;今又诈董卓兵射死吾弟,此冤如何不报!” 公孙瓒的战略目标于是从瓜分合围,变成了突击歼灭,当即收拢所有部队,摆开进攻阵势,朝着冀州全速杀来。 而袁绍呢,从盘算这场阴谋诡计之初,就早已料定他与公孙瓒必有一战。但他不怕。一来自己经营河北多年,底子在那儿;二来刚刚吞并了粮仓冀州,恶补了一波经济,风头正盛;三来若想统一天下,像公孙瓒这种硬骨头,早晚都是要啃的,迟啃不如遭啃。于是,决定出击,正面迎战公孙瓒。 最后双方会面于磐河之上,以磐河桥为战场,袁绍在东,公孙瓒在西。一场大战一触即发。当然了,按照三国这书的惯例,真正动手之前,是要先骂人的。只听公孙瓒先开口了:“背义之徒,何敢卖我!” 这属于开场白式的试探。面对挑衅,袁绍反倒轻松:“韩馥无才,愿让冀州于吾,与尔何干?”公孙瓒一听这话,怒火翻着翻儿地往上冒:你找我瓜分冀州却自己先吞了,还好意思问与我何干? 当即放开了喉咙,一连串开骂了:“昔日以汝为忠义,推为盟主;今之所为,真狼心狗行之徒,有何面目立于世间!”这是连袁绍当诸侯联军时的陈芝麻烂谷子,都一并翻了出来。 袁绍理亏,到这儿就有点还不上口了,于是直奔主题,问左右部将:“谁可擒之?” 话音未落,手下大将文丑策马挺枪,也不答话,直杀上桥。公孙瓒为弟弟报仇心切,也不差遣人手,直接亲自上阵,在桥边与文丑交起手来。 咱们说,一对一搞实战,公孙瓒可以说是人菜瘾还大,你指挥官的命,非要干先锋官的活儿,这不是笑话吗?果然,战不到十余回合,就扛不住了,败阵而走。文丑呢,此番是在全书中这是第一次登场,前面在虎牢关,错过了和吕布交手,眼下送上门的机会生擒公孙瓒,岂能放过? 不多时,公孙瓒已逃回阵中,可文丑丝毫不惧,飞马于阵中往来冲突。逼得公孙瓒手下四员大将,一齐出阵对战,结果,被文丑一枪一个,刺落下马。 这叫啥局面?狼入羊群!其与众人,哪个还敢上前?眼瞅着文丑撵着公孙瓒,从阵前一直追出阵后,直把众人都看得呆了。公孙瓒一边躲,一边是气恼,关键时刻,手下这帮废物点心,真是一点都指望不上啊,要是刘关张哥仨此刻在,该多好? 公孙瓒这边内心戏还没结束,只听文丑大叫一声:“快下马受降!”公孙瓒呢,弓箭都掉了,头盔堕地,披头散发,狼狈至极,他自己倒还没啥,可坐下这马,扛不住了,一个惊跳,把公孙瓒生生给摔落于坡下。 电光火石之间,文丑拍马赶来,抬手就是一枪刺来,公孙瓒两眼一闭,暗呼“我命休矣!” 然而,终究是公孙瓒命不该绝。草坡左侧,忽然转出来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硬是从文丑的枪尖儿上,救下了公孙瓒一命。 公孙瓒一个就地翻滚,爬上高坡,定了定心神,看那少年,只见他: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回合,胜负未分。 这时,公孙瓒其余部下眼见来了救星,也都如梦方醒,前来解围。文丑看这局面,知道机会已失,对方人多势众,也不恋战了,调转马头就跑了。那少年也不追赶。公孙瓒连忙滚下土坡,问少年姓名。那少年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赵名云,字子龙。” 各位,到此,三国故事中最重要也最精彩的人物之一,赵云赵子龙,终于出场。那么接下来,天下局势会因为这白衣少年的出现,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吗?公孙瓒与袁绍之间的这场狗咬狗,笑到最后的会是谁?精彩节目,咱们下一讲继续。咱们下次节目再见!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罗贯中(约1315-1385),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祖籍东原(今山东东平),流寓杭州,元末明初小说家,主要作品为《三国志演义》,传说师从施耐庵,《水浒传》的编写者之一,今存其所作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廉鹏举,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故事起于桃园结义,终于晋统三国,描绘了东汉末至西晋初近百年间的风云变幻,数不清的英雄人物在这里闪耀又陨落,说不完的传奇故事在这里上演又谢幕。忠与义,如何取舍?智与勇,谁负谁赢?权与情,孰重孰轻?
《三国演义》的故事原型起自正史《三国志》,经数百年的流传改写,至晚唐时已妇孺皆知,宋元又有了专业艺人表演,并出现“尊刘抑曹”的鲜明倾向。元末明初时,文人罗贯中在世代累积基础上,杂采正史记载、民间传说,创作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同时也是历史演义的开山巨著《三国志演义》。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