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杠精大盘点,论抬杠,他们可是认真的
- 路上读书fm的朋友们,大家好啊,我是弗拉基米尔·大内密探零零九·良辰伊万诺夫,今天是个好日子,春暖花开阳光明媚万物生,特别适合放假睡觉吃饭打豆豆。 要有谁非得说一句“现在是冬天啦,不可能春暖花开阳光明媚万物生”,还非得在我说话音刚落之际立马就补上这么一句,那良辰就不得不尊称ta为杠精了。 朋友们,不知道您周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反正良辰我啊,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杠精。他们仿佛专以杠别人为己任,如果您翻看一下以前的相册,感叹一句,“唉,光阴似箭啊~”,他就会说“呵,度日如年呢”;您要是回味一下与心仪之人的过往说,“啊,在天愿作比翼鸟呀”,他马上一盆冷水泼过来,“哼,大难临头各自飞啦”;您要标榜一下您高洁的品质,“咱明人不做暗事”,只见他阴险一笑,“兵不厌诈,你知唔知啊!” 要说我们中华民族语言艺术博大精深,这会儿就看出来了,真是欲将杠你,何患无辞啊。 以前纯真善良的我不知道他们的套路,经常在没有一丝丝防备之际被杠得哑口无言,真是弱小可怜又无助。但后来我在屡战屡败中也逐渐成长了起来,有时候甚至可以精准判断这些杠精下一步的招数,机智地将他们“杠”的种子扼杀在摇篮里,掐断在源头上。 假如隔壁刘学兄对我说:“良辰啊,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这时候凭我的经验,这位可能要开杠了。机智如我,就会毫不留情地说:“不当讲。” 这三个字就像一把短小精悍的利器锁住了杠精的喉咙,对方什么杠言杠语都没法说出口了,我就避免了被“杠”的命运。嘿嘿,以上只是做个假设,刘学兄绝对不是杠精,特在此辟谣。 咳咳,不废话了,正式开始我们今天的话题——杠精。 杠精一词是现代网络流行语不假,但抬杠可不是现在才有的专利。别的不说,在这个词出来之前,你就不会抬杠吗? 古代人抬杠的也不少,特别是那些文人,他们一个看不惯,就可能会写诗杠你。他们又有文采,一不小心这诗流传下来,那千秋万代的后人就都会知道你被杠的糗事。更气人的是你还无法反驳,因为你早已作古,也没法再说话了,可他们写的诗还在。随意一杠,你的黑料将源远流长,想想就特别刺激。 咱们首先来康康这位大家熟知的、三国时代的大文学家曹植。没错,就是写“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那位。 身为曹操的儿子,曹植可以说是赢在了起跑线上,一出生便注定封王拜候,富贵荣华尽可享之。人家不仅家世显赫,才子基因更是不容小觑,建安七子单曹家就出了仨,他爹,他哥还有他。既有钱又有才,您说气人不?相形之下我们哪样都不怎么沾边的普通人上哪儿说理去啊。 才高八斗的曹植曾写过一首《杂句》,第一句是这样的:“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听完这句诗让人不由想起西汉李延年的名句:“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又很难不让人觉得曹植是看到那首诗不服气,所以当即写了这么一首来杠:“怎么,你们北方有佳人,南方就没有了吗?你们的佳人绝世而独立了不起啊?我们的佳人还容华若桃李呢。” 此诗作完后,身旁的书童记按照惯例记了下来,问道:“君侯,这首诗如何命名呢?”曹植挥了挥手:“你看着办,你说了算。”书童默默地写了俩字——杂句。 害,人家肯定是懒得想名字了,诗作那么多,想来应该也不会太在乎,毕竟人家七步之内便可作出一首。 像曹植这种“诗人读诗起杠意”的这种事儿可不是个例。唐朝末年,有一位诗人名叫高蟾,这位仁兄是个异类,诗作在当时争议颇大,很多人都想杠他。高蟾写过一首诗《金陵晚照》:“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世间有无数擅长画画的绝顶高手,但谁也画不出我此时此刻的伤心与难过。这句“一片伤心画不成”犹如神来之笔,一下便击中人心,迅速出圈,成为了网红金句。 同为晚唐时期诗人的韦庄决定杠他一把:“说得好有道理,我却想要反驳。”既然高蟾说“一片伤心画不成”,韦庄便化身杠精,写了一首《金陵图》:“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谁说这一片伤心之情画不出来呢,只是画家为了迎合世人心理而不去画而已。你看这六幅描摹南朝往事的画中,枯树和寒云笼罩着整个金陵城。 韦庄成功地杠了高蟾,不过高蟾应该不会介意,可以看出,两位诗人都是借写金陵之景,来写自己的心情,进而上升到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在艺术表达上异曲同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两人也可以称得上是知己了。再说啦,人家高蟾承受过那么多敌意,抗打击能力能不强吗,根本没在怕的啦,讨厌我的人那么多,多你一个不多! 有朋友说了,这些杠别人的人也忒计较了,我等超脱之人决计不会如此。哎?您要这么说良辰我就要杠您了哦。禅宗六祖惠能,您就说他老人家超脱不超脱?要知道,人家这个禅宗六祖可是杠来的呢。 当年惠能的师傅,五祖弘忍大师打算传衣钵时,让弟子们作一首偈语,也就是佛经中的唱词。以此来考核他们对佛法的参悟程度。当时众望所归的首席高僧神秀写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惠能听到这首偈语后却有很多的问号,便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句偈语非常非常有名。诸位请看,是不是每一句都在杠神秀呢?这里面有个冷知识:据说这句偈语是惠能找人替他写的。因为他从小穷困,靠卖柴为生,没上过学,是不识字的。 五祖弘忍大师看到惠能的法偈后,认为惠能的悟境高于神秀,便夜授《金刚经》,密传衣钵于他。 当然,你也可以说,人家惠能大师只是表达自身感悟,并不是特意要杠。接下来才是高级杠。有请我们的两位演员庄子和惠子,为我们带来著名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一高级辩题! 一天,庄子和惠子这对好基友相约去濠梁一起游玩。看到清澈的溪水中鱼儿游来游去,庄子甚是喜欢,便说:“小惠,你看鱼儿自由自在的,真快乐呀。”这时候您猜惠子会怎么回答?是说“对呀,自由自在的真好”?NoNoNo,惠子可不是为让朋友开心就会顺着说的人,耿直如他杠道:“小庄啊,你说这话未免有些武断了,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它是快乐的呢?” 庄子一听来劲了,当即怼道:“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继续杠:“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知不知道;你不是鱼,所以你也不知道鱼快不快乐呀。” 庄子不甘示弱又杠回去:“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说‘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前提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那我就告诉你,我是在濠水河边上知道的。” 庄子这杠人的本领,就问各位服不服?以上就是赫赫有名的濠梁之辩,出自《庄子·秋水》。 看样子最终还是庄子杠赢了,也难怪,毕竟这事儿是庄子记录下来的嘛,就算最后他输了,他也可以做一下艺术加工呀。不过这只是我的随意猜测,无事实依据,还请庄子先生勿怪。 此外,喜欢和朋友抬杠的,还有豪放不羁的文艺boy苏轼,这位只要有事都少不了他。 除了因政见不合,在朝堂上杠宰相王安石外,在日常生活中时不时化身杠精,杠一下他的这位好友。 话说那日,东坡先生来到王安石的府邸,不巧王大人却不在。他轻车熟路地走到书房,发现书桌的宣纸上赫然写着这样一句诗“秋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墨迹还未干透,显然王安石还未写完这首诗便出去了。 苏轼心想,这无知的老王,此时正是金秋之际,菊花正当盛开又怎么会落呢?这个杠他的好机会我可得抓住,他期待地搓搓手,提笔加了两句:“秋花不似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想到王安石回来即将哑口无言的窘态,苏轼很是得意,脸上不由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心满意足地回家了。可王安石回来看到诗句,便知道苏轼是特意杠他,无奈地摇摇头:“唉,这自作聪明的小苏,竟不知世上有落瓣菊啊。” 这些高级杠,要是认真说起来,也都是小打小闹。因为往上还有专业级的——职业杠精。 职业杠精,也就是以杠为职业的人,靠杠这门手艺来吃饭。 职业杠精的一大代表,便是战国时期的公孙龙先生了。当时,赵国的平原君赵胜喜好名家论辩之言,公孙龙能言善杠,就很专业对口,于是顺利入职,做了平原君的门客。 期间,赵国的马不知道染上了什么病,大批死亡。各国都视赵国的马为洪水猛兽。但这时公孙龙要去往秦国办事,走到函谷关时,被守卫拦住了。 守卫说:“我们大王有令,赵国之马不得入内。”公孙龙装作不懂的样子:“大哥,why?”守卫说了:“少搁那给我装,你健康码都是红色还说啥呢?人可以进去,但马不行。” 公孙龙道:“咱就是说我的白马不是马,咋就不能入关?”守卫一听,这家伙真是成心找茬,大吼:“呔!白马不是马,那是个啥?我读书少你别骗我!” 没想到公孙龙丝毫没有害怕,也大声说:“难道我公孙龙是条龙吗?”守卫愣住了,不知道这人在说啥。杠精公孙龙杠趁机全力以杠:白马和马分明是两个概念,马指的是这种动物的形体,而白马却侧重于这个动物的颜色。假如我要一匹白马,你不能牵一匹黄马或者黑马又或者红马给我,一定要一匹白马对不对?so,白马是不等同于马的!so,‘白马’不是马!!” 这就是著名的“白马非马”。 那一刻,守卫大哥被杠到怀疑自己、怀疑人生,稀里糊涂间就放公孙龙和他的白马过关了,当然也因此受到了惩罚,这是后话。后来守卫大哥逢人便说:“不要靠近杠精,会变得不幸。” 公孙龙却因此一杠成名,他将自己的白马讨论一口气放大,还专门写了与之相关的论文《白马论》与《坚白论》,世人称他的“白马说”为诡辩学。平原君看了连连点头:“是我需要的杠精没错了。”公孙龙因此开山立派,成了诡辩大神,还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据说有人专门找他来抬杠,结果被他杠的只能灰溜溜地逃跑。 公孙龙杠出了职业理论,但不代表没有职业理论就不能杠。在他之前,就有以杠为职业的人了。这就是中国律师的开山鼻祖,春秋末期思想家,“名辨之学”倡始人邓析。这位老兄比公孙龙资格还老,也更能杠。 邓析“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词”。用其诡辩之术常常杠得对方百口莫辩。后来他干脆以此为生,不仅承揽诉讼方面的业务帮人出庭,而且开设法律培训班,传授法律知识以及抬杠技巧。 《吕氏春秋》中是这样记载的:“民之有讼者约,大狱一衣,小狱襦裤。民之献衣而学讼者不可胜数。”找他帮忙杠人打官司,他的律师费为大案子一件衣服,小案子一条裤子,人们都积极参加他的培训班。 价格很便宜?别以为都像你一样,家里要有个专门的试衣间,那时候普通百姓可能也就两套衣服,一套冬天穿,一套夏天穿。 就这样,邓析当上了职业杠精,哦不,是律师,说律师是不是显得礼貌点?兼民办杠精学校的校长。做成了事业,做出了新高度。 但他的结局不好。邓析引起的这股思潮致使“郑国大乱,民口欢哗”,对当时的统治者造成了严重威胁,便找借口将他砍头了。古人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小杠怡情,大杠伤身。 良辰我也是感慨颇多啊,仔细想想,幸亏我生活在现代,生活节奏如此之快,杠精们可能也没时间专门杠我。日后我若是红到四字弟弟那份儿上,成为十八字哥哥,有了什么颜粉、事业粉、女友粉、路人粉等各种各样的粉,自然也避免不了会有黑粉专门杠我,那就是另一种情况啦。所以我得珍惜还没有成为“顶流”的日子。 好啦,本期节目就聊到这里,咱们下期再会!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金一池,编剧,自由撰稿人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探索史书夹缝里的新奇故事,角度刁钻,逼格满满,不一定有用,但一定有趣。
杠精一词是现代网络流行语,但是抬杠可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庄子和惠子曾经在河边就“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个话题互相抬杠;公孙龙凭借“白马非马论”一杠成名;春秋时期思想家邓析因为太善于抬杠而丢了性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小杠怡情,大杠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