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慢读《庄子》15
人间世(三):怎么做不得不做的事?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人生常有困境,常有左右为难
- 上一期节目,我们讲述了一场孔子和他的学生颜回的精彩论道。故事里,我们的庄子庄老师,调皮地披上了孔子的外衣,假扮了一回孔夫子。他借着孔子的嘴巴,告诉颜回,当我们踏入社会,与人交往时,第一步要想的呢,不是什么仁义道德,更不是怎么去讨好别人,怎么去利用别人。最高级的处世技巧,往往其实是最简单的,只有四个大字——那就是“没有技巧”。
人世间,再多的套路,再多的话术,有时也抵不过“真诚”两个字。与其满脑子想着如何成为社交达人,如何得到别人信任,还不如抛去杂念,顺其自然,做无愧于内心的事情,剩下的,尽管交给时间和命运。
今天啊,又有一位小伙伴,要向工具人孔子请教。这个人不是孔子的学生,也不是庄子的学生,而是楚国叶县的一位县官,名叫沈诸梁,字子高,我们也可以亲切地叫他叶公子高。
这位叶公平日里的工作,也就是治水开田,带兵打仗,小日子忙碌又充实。可突然有一天,楚王把他叫了过去,交给了他一个新的政治任务,让他动身去齐国,做一点外交工作。楚王交代了:这次时间紧、任务重,速去速回、不许耽搁。
可话是这说,实际操作起来,那可真是难上加难。难在哪儿呢?咱们来看看当时的中国版图:楚国和齐国,一个在西南角,一个在东北角。楚王让人去齐国,还速去速回,这么远距离,交通不便且不说,还是语言不通,怎么个速去速回啊?这又不是孙悟空可以一个筋斗云。此外,还有更麻烦的问题。
人家齐国是谁?春秋时期,它就是东方海岸上的一颗明珠,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春秋时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就是在这里建立了他的伟业。所以,人家是大国外交,底气足、面子也大,跟其它诸侯国摆摆谱什么的,实在是太平常了。
再看楚国,蛮夷一个。是,楚国打仗是还行,但是在中原先进发达诸侯国眼里,啥玩意儿啊?一群土包子、山野刁民,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正眼都懒得瞧上一眼。
楚王让叶公去搞外交,人家高高在上的国际先进一流强国齐国,搭理你?凭啥?
果然,叶公出使齐国,跋山涉水拼了老命,可算是走到了齐国,结果呢,一去就碰了一鼻子的灰。齐国倒也没有刻意刁难,这要是刁难吧,还显得把你当回事儿,就你说啥人家都礼貌而客气地跟你打哈哈。叶公说,我想拜访拜访你们领导,门卫客客气气彬彬有礼:啊,抱歉,我们领导正在忙,你先坐这儿,等一会儿啊。然后,茶水点心依次摆好,让他一等就是一整天。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门卫一直很礼貌,这是职业素养,领导一直在忙,这是大国特色,叶公一直在等,这是小国待遇。
可叶公耗不起啊,他是有KPI在身的。临出发前,楚王一再叮嘱:你速去速回啊。叶公的心里急。照这么个耗法,别说外交了,就是和普通人交往,也什么都做不成啊。
一边是来自楚王的KPI压力,不能及时回去复命,就可能受责罚。另一边是不紧不慢的甲方爸爸齐国,你都不知道他们到底在忙什么。原地等着嘛,没这个时间;耍横硬闯吧,显得忒没素质。叶公就像饼干里的夹心,汉堡里的鸡排,肉夹馍里头的碎卤肉,夹在甲方爸爸和乙方老板之间,左右为难。
想想看,咱是不是也有这种经历?被两股强大的力量夹在中间,身心俱疲,里外不是人?咱的人生里是不是也有过十字路口,让人左右为难,不知道往哪儿走?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是不是都会找人求助?至少也是找人吐个槽对吧?抓耳挠腮的叶公,也和我们一样,他去找了他心目当中的百事通:孔老夫子。当然,注意了,这个剧情,都是庄老师编出来的。
叶公说:“孔老师啊,您之前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无论大小,都很难说有完全成功的。如果,一件事没有做成,那么‘必有人道之患’,也就是会受到人为的伤害。拿我出使齐国这件事来说,如果,我这次无功而返,两手空空地回了楚国,楚王肯定会怪罪于我吧,别人肯定会看我的笑话吧,说不定,咔嚓一声,脑袋就和脖子说拜拜了。但如果,事情做成了呢?也难免有‘阴阳之患’。”
叶公这里说的阴阳之患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情绪上的失调。情绪有低落、有高涨,有悲伤、有喜悦,有压抑、有张扬。一般来说,这些情绪上的自然变化,都是正常现象。但是,一旦平衡被打破,比如,当我们乐极、悲极,或者在大喜大悲之间反复横跳,那么就有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
叶公这话的意思是,就算事情圆满做成了,我也遭受了一顿掉发、秃头的焦虑摧残。还有,最最难熬的不是结果带来的痛苦,而是等待的这个过程。、
叶公又跟孔子抱怨:“您总说啊,那些有道德、有德行的人,不管事儿能不能成,都能不受影响。可到底要怎么做,才算是有德行呢?我知道,我肯定是不行的,您看看,我来齐国办这点事,每天吃吃粗粮、啃菜叶,大鱼大肉一律不沾,为的就是一个清心寡欲。可实际上呢?我天天着急上火,冰纯净水一桶一桶地喝,嘴里的溃疡一波一波地长。这八字还没有一撇呢,我自己就先阴阳失调了。要是最后事儿再没办成,回去再受一次楚王的‘人道之患’,这谁受得了啊?孔老师,为人臣子可太难了,您说,我该怎么办?您给点拨点拨?”
面对叶公一顿焦心的提问,咱们的孔老师,又给出了怎样的职场指导意见呢?
-
2.叶公好龙:一场因误解而起的“冤案”
-
3.一切只为忠于自己
-
4.专注眼前事,不必讨好谁
-
5.庄老师的真实想法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庄子,庄氏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沈不周,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金圣叹盛赞其为“天下第一才子书”。鲁迅先生则有云:“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然而,令人望而却步的经典,细细读来,实则很有趣:它看起来晦涩难懂、讨论的都是深奥哲理,可里面到处是精彩故事;它写作于战火纷飞的战国年代,却不教人如何努力拼搏,满本书都像在说“努力不一定会成功,躺平一定很舒服”。
其实,这部成书于超级内卷的战国年间的古书,只想心平气和告诉你:不争不抢,顺其自然,命运自有最好的安排。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庄子·齐物论》)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庄子·山木》)
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