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
2012年12月,本书作者奇玛曼达‧恩格兹‧阿迪契在关注非洲问题的TEDxEuston会议上做了一次演讲,《我们都应该成为女权主义者》就改编自这次演讲。阿迪契起初认为,“女权主义”并不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主题,但有重新阐述这个概念的必要。所以在TED会议当天,她站在演讲台上,把关于“女权主义”的见解和台下的观众进行了深入的分享,演讲结束以后,全场观众起立鼓掌喝彩。下面,我们就来听听阿迪契的故事和她关于女权主义的独到见解吧。
-
-
2.“女权主义”有时候并不是一个褒义词
-
阿迪契对“女权主义”的懵懂认知开始于她的童年。小时候,她有一个好友叫欧科罗马,这两人在少年时代就像一对亲兄妹,阿迪契经常向欧克罗马倾诉自己情窦初开的小秘密,还会询问他的意见。欧科罗马呢,也是一个非常风趣聪明的男孩子。那时候,他们真是最要好的玩伴。
2005年12月,欧科罗马却在尼日利亚南部的一场坠机事故中不幸去世了,阿迪契伤心欲绝,时至今日她还不时惦记着这位儿时好友。她还记得,当年欧科罗马就是第一个叫她“女权主义者”的人。但对她来说,这并不是一个褒义词。当时阿迪契只有14岁,他们在欧科罗马的家里讨论各种稀奇古怪的话题。虽然已经完全不记得讨论的内容,但是阿迪契很清楚地记得,他们争论地非常激烈,接着,欧科罗马突然对她说了一句:“你知道吗?你就是一个‘女权主义者’。”
在阿迪契看来,欧科罗马说这句话的语气,就像在指责她是一个恐怖分子一样。当时阿迪契并不知道“女权主义者”这个词的具体含义,所以她避开了这个字眼继续讨论其他问题。但同时,她也在心里暗暗地打算,回家以后去查查“女权主义”这个怪异的字眼。
-
-
3.大众对“女权主义者”有千奇百怪的误解
-
2003年,阿迪契正巡回宣传她的新书《紫色木槿花》,一个男记者把她拉到一边聊天,希望能给她提一些建议。阿迪契幽默地表示,在尼日利亚,大家就喜欢没事到处乱给人提意见。也许是出于好意吧,那个友善的记者警告阿迪契,她这本书里的观点会被人打上“女权主义”的标签。当然了,一般没有人会愿意被人叫女权主义者的!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女权主义者就是一些找不到丈夫的怨妇。所以后来,阿迪契决定把自己称为“快乐的女权主义者”。
之后她又遇上了一位尼日利亚女学者。她说“女权主义”是一个西方的概念,而阿迪契正是受到了这些西方文化的影响,才产生了这些和非洲格格不入的想法。阿迪契当时并不认为这些想法是源于西方,但她也不愿意被人认为“不够非洲”。所以阿迪契决定把自己称为“快乐的非洲女权主义者”。结果,又有朋友说“女权主义者”都恨男人,阿迪契只好又一次改变了对自己的称呼,把自己称为“快乐的,不憎恨男人的非洲女权主义者”。很快她就变成了“不憎恨男人,喜欢涂口红、穿高跟鞋的、快乐的非洲女权主义者”。
阿迪契用这些示例向人们展示“女权主义”这个词所传达的负面印象。如果你是女权主义者,你就必须憎恨男人、不化妆、怨气冲天而且邋里邋遢。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女权主义者,那这些就是你的特征。
-
-
4.“我是女生,我想当班长”
-
阿迪契小的时候,在尼日利亚东南部上学。刚开学的时候,老师告诉他们,考试成绩最好的学生就能当班长。阿迪契非常想当班长,因为这意味着她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管理班上的同学,以免他们影响课堂纪律。
于是,阿迪契开始刻苦学习,而且后来真的拿下了全班最高分,但她最后却并没有当选班长。为什么呢?因为老师说班长必须是男生,而阿迪契是个女生。这位女老师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规定,也从来没想过一个女生可以胜任这个职位。最后,考试成绩全班第二的男生成了班长。
阿迪契当时非常伤心,尤其是当她知道那个男孩其实并不想当班长。直到现在,这件事依然困扰着她。阿迪契说:“如果我们一遍又一遍做着同样的事,人们就会习以为常;如果我们一遍又一遍看到同样的事发生,人们也会习以为常;如果只有男生才能当班长,最终人们就会觉得男生做班长是天经地义的事。”而这些,都是女性在生活中受到轻视的表现。
-
-
5.在非洲,男性对女性的轻视无处不在
-
阿迪契的一位男性朋友路易斯和她有着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多年来,他一直不理解阿迪契为什么总是心事重重。因为对于路易斯来说,现在女性的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她们在待遇上并不比男性低。
一天晚上,路易斯和阿迪契一起来到了熙熙攘攘的拉各斯城。和很多大城市一样,晚上在拉各斯找停车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好在有些无业游民会向司机们提供停车服务。如果你不想把车交给他们,他们会帮你找到一个停车位还帮你看车。
在一天晚上,一个小伙子帮阿迪契和路易斯找到了一个停车位。在确保车的安全以后,阿迪契从钱包里拿出一笔小费递给了他。这个男人很感激的拿过小费,却突然转过身对着路易斯说了一句:“谢谢你,先生!”路易斯很困惑:他为什么要感谢我呢?又不是我的钱。但是很快阿迪契就明白了:这个小伙子很自然地认为,这钱是属于路易斯的,就因为路易斯是一个男人。
-
-
6.女性不能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无法做真实的自己
-
即使在尼日利亚最现代化的城市拉各斯,阿迪契也能感受到性别不平等带来的负担。她不能在没有男人陪伴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去饭店或者俱乐部。如果她走进一家酒店,服务生会拦住她问东问西。如果她是一个人,酒店工作人员就会认定她是性工作者,因为没有女人会独自出行,也住不起酒店,他们根本就不会想到她有可能是一位客人。
在俱乐部,阿迪契的男性朋友们会帮陌生女人进出酒店,因为没有男性伴侣的女人都会被人看做性工作者。在饭店里,服务生也只会向阿迪契的男性朋友打招呼。他们并不是想羞辱她,只是在拉各斯,人们从小就有这种偏见,认为男人才有掌管一切的权利。虽然这些都是习俗,但是还是让阿迪契感到深深的伤害。
她还讲了一些美国女性朋友的故事。比如有一个女人因为在工作中过于激进收受到了处罚,而她所做的和被她取代的前任老板并没有什么不同。公司中的男性员工都认为她会有一套不同的管理方式,更加温和友好,更有“女人味”。
阿迪契还有另外一位美国女友,在一次会议上,她因为激烈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而遭人排挤,但她的男同事的发言却受到百般拥戴。最后她只能躲进洗手间里默默地流泪,因为她发现自己竟然没有发声的空间,而且大家都理所应当地认为:只有怨妇和不招人待见的女人才会满腹牢骚。
在这个世界上,女孩从小就被教育要受人喜爱,尤其是受男人喜爱。人们写书指导女性如何吸引男人,嫁给他们并把他们的心留住。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女人不要太激进、太坚强。但另一方面,这样的男性却能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誉。
-
-
7.我们应该改变对子女的教育
-
一个尼日利亚的男孩,从小就被教育要强壮、坚韧和激进,做一个“硬汉”。他们不能不轻易流露感情,不能展现自己脆弱的一面,而且他们需要为家庭付出一切,金钱就是成功,强壮就是有男人味。正因为如此,男孩比女孩更容易隐藏自己真实的状态。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教育男孩变强实际上让他们更加软弱,他们无法做真实的自己,只能把脆弱的一面封存在内心深处。
这一点也影响了女人。因为男人隐藏了自己脆弱的一面,女人就必须承接这一面。她们不能比她们的丈夫更加成功或者富有。如果一个女人成功或者富有,她不能让别人知道,以免给丈夫丢面子。
阿迪契现在已经不再需要依靠这些讨好男人了。在尼日利亚,已婚女性比单身女性要更受尊敬。阿迪契就认识这样一个女人,为了不让男人认为她是个成功女性,荒唐地卖掉了自己的房子;另外一个女人在工作的时候,时时刻刻都戴着一枚婚戒,这样就能让人们更加尊重她。对于女人来说,结婚是生活的终极目标。女孩们即使需要牺牲自己的生活目标,事业和快乐,最终也会选择结婚。不只在非洲,这个观念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
当一个男人和女人同时从公司回到家,那女人就要开始进入她管家婆的角色,如果男人和孩子一起帮忙,女人会感谢他。但为什么女人要感谢男人为自己的家尽责呢?在尼日利亚,如果提到强暴事件,大多数人都会很自然地认为,那些女性受害者是做了什么罪有应得的事。阿迪契对这样的言论一直都很反感,因为这不止是对受害人的二次伤害,还进一步加深了“女人天生有罪”这样的观念。
引用阿迪契的话来说:“关于性别的一个大问题就是,人们总认为它决定着我们应该怎样,而不是清醒地认识自我。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不用被这些性别问题所困扰,我们将更加快乐,也能做更加真实的自己。”
-
-
8.“我不会委屈自己!”
-
很久以前,阿迪契曾经试着通过着装去满足他人的要求。由于害怕穿女性化的衣服会让人觉得太傻,她会穿着男人的衣服,让人更加正视自己。现在她意识到,只有做真实的自己,穿自己喜欢的,才能展示最精彩的自我。
性别平等从来都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有些人会问:“为什么要强调性别权利?其他的人类权利就不重要了吗?”阿迪契的回答很简单:她并不忽略其他人权,而是认识到女权主义探讨的是对其中一个人类群体的压抑。要解决人权问题,不正是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吗?总会有人阻止其他人获得平等。有些人,比如阿迪契的朋友路易斯会说,女性主义不是一个问题,是小题大做。有些人还会搬出生物学,提出“雄性猿猴也是支配雌性猿猴的啊。”但是阿迪契说:“我们不是猿猴!猿猴住在树上,每顿都吃虫子,难道我们也一样吗?”
有些人会说,很多贫穷的男人也很受罪。但这是关于性别的对话,而不关乎阶层。而即使是贫穷的男人也因为是男人而比贫穷的女人更有优势。还有人会说女人有真正的权力,因为她们有性别权力,阿迪契会立即告诉他们,那根本就不是权力,而是一条不可靠的通往其他人权力的捷径。
还有人会说,我们的文化传统决定了对待女人和男人方式的不同。但在很久以前尼日利亚的文化传统中,杀死双胞胎婴儿都是很正常的事,因为那是不祥的征兆。但现在谁还会这么做?文化在不停地演变,这在全世界都是不变的真理。文化不会塑造人类,人类塑造文化。
-
-
9.不管你是不是女权主义者,都应该成为更好的人
-
我们接着说回阿迪契童年的那个故事,从欧科罗马家回家以后,阿迪契在字典中查找“女权主义”的意思。字典里的解释是“女权主义:一个相信两性在社会、政治和经济上拥有平等地位的人。”看到这个解释,她很自豪成为一名女权主义者。
她的祖母也是一名女权主义者,她甚至都不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但是她却为了嫁给自己爱的人而斗争,最终维护了自己的权利。阿迪契的哥哥也是一名女权主义者,同时他还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一个女权主义者会说:“是的,现在的社会有性别问题,而我们一定会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做得更好。”
“所有人,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应该做得更好。”
-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本书根据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在关注非洲问题的TEDxEuston会议上同名演讲改编而来,阿迪切基于大量的个人经历以及她对性别政治的真实现状的深刻理解,为21世纪的“女权主义”提出了一个根植于包容和认知的独特的定义:女权主义不是一个统计数字,也与政治无关,更不是权力的争夺。在这本书中,她并不指责男性群体,也丝毫没有愤怒或者别有用心的企图。本书是作者对现代女性的一次深入探讨,同时也是关于当代女权主义的呐喊。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 所有人,不分男女,都应做得更好。
- All of us, women and men, must do better.
● 我希望大家能够开始企盼并计划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个更加公平的世界。一个男人和女人都更加快乐,更加真实的世界。
- I would like to ask that we begin to dream about and plan for a different world. A fairer world. A world of happier men and happier women who are truer to themselves...
● 我们的世界在不停的进化,为什么我们关于性别的观念还是原地踏步呢?
- Our world has evolved. Why hasn't our idea of g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