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四世同堂(下)
隐忍,换不来一时太平;呐喊,方能唤醒沉睡之人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呐喊,唤醒更多沉睡的人
- 在上集节目中,咱们说到,为人清白正义的钱默吟,竟然被日本人给抓走了。一时激起千层浪,小羊圈胡同顿时人人自危。但是,惊慌愤怒之后,大多数人也只能忍气吞声,继续活在日本人以及日本走狗的欺压之下。
可是那天,钱先生突然回来了。
那天,小羊圈胡同的住户们格外疲惫,因为他们刚刚发完了两场丧事。先是送走了钱默吟重病去世的大儿子,接着又送走了他因悲恸过度而一头撞死的老娘,好端端一大家子人,现在只剩个身怀六甲的大儿媳妇。大伙儿原本以为,钱默吟多半有去无回,于是大老远把他的亲家公金三爷给请了来,希望金三爷可以留下照顾自家闺女,好为钱家护住这根独苗。
当时已经夜深,月光洒在胡同里,亮得很。祁家长孙祈瑞宣正在钱家帮忙,突然听到嘭地一声响,回头一看,哟,好像有个人栽倒在院门口了。他跑过去瞧了半天,仔细辨认,这……这,这不正是钱先生么!
当时钱默吟脸上已经没了肉,只剩一层松垮垮的黑皮,太阳穴附近有烧焦的痕迹,但痂壳已经坚硬脱落,看来受伤已经有了一段时日。昔日平静睿智的双眼,此时早已没了神采。干裂的嘴唇微张着,里面一颗牙也不剩了。身上就更加糟糕,现如今已是冬日,他却还穿着刚被捕时的那身粗布单褂,脆弱的布料经不起日本人的毒打,早就变得破破烂烂。而那些伤口,有的肿得厉害,有的污秽不堪,有的正往外渗着血。
读书人的体面和素净,已经烟消云散,此刻的钱默吟,看起来就跟那游街示众的死刑犯没有什么两样。
可他为什么突然回来了呢?大伙儿不知道,钱先生自个儿也不知道。在狱中被严刑拷打的时候,他咬紧牙关,绝不求饶,打算豁出自己这条老命和日本人死磕到底。没曾想,日本人竟然还看不上他这条命。那看不上正好,钱默吟心想,与其白白死在狱中,还不如留着这条命,真正参与到抗日活动中,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为家,也为国,出一口气。
钱默吟立志报国的决心,激励了小羊圈胡同里那些早已蠢蠢欲动的抗日之心。可谁都没想到,第一个应声而起的,竟然是冠家的小妾,那个唱奉天大鼓的戏子尤桐芳。
旧社会里,坊间有句老话,说什么“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呸,尤桐芳虽然是戏子,可绝对是个有气节的人。她出生于东北,一个最早被日本人占领的地方,即便离开家乡这么多年,尤桐芳也一直记得沈阳的“小河沿”,记得生活在那儿的乡亲。所有她一直关心国家局势,她知道,只有中国胜了,才能收复东北,而她才能回到老家去。
这样的小妾,在冠家自然是个异类。不过,她和冠家大小姐高第倒是很合得来。之前说过的,高第因为得不到父母喜爱,反而没怎么受家风邪气的影响。这俩人凑在一块,成为了朋友。刚开始时,她们对冠家夫妇的做法,是敢怒不敢言,更不敢走。因为高第当惯了大小姐,不愿意轻易接触外面的世界,而尤桐芳则自认能力低下,除了唱曲儿,啥都不会,所以俩人只是在无望地抱怨,互相诉说生活的苦楚。
可现在,尤桐芳的心态却发生了变化。
这事儿还得从钱默吟说起。钱默吟死里逃生后,开始在街头四处游说人们抗日,他厉声痛斥日本人的恶行,宣扬抗日的必要性,企图唤醒沉睡的国民。尤桐芳也在一旁听着,时间一长,也萌生了一些亲自参与抗日的想法。但想归想,要真去做,她终究还是不敢的。另外,她自认学识低下,身份又卑微,压根儿配不上钱先生说的这些高尚的事情。
钱默吟看出了尤桐芳的犹豫,不但没瞧不起她,反而以温和中肯的态度告诉她:“锄奸惩暴是我们的责任,尽管你是个唱鼓书的,作姨太太的,但也是个中国国民。是国民,就必定能够做出点有关于国家的事。”
这话虽然简单,但一下子拂去了尤桐芳对自己身份的顾虑。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加入到了钱默吟组建的抗日小队中,两人一块谋划,打算就拿日军最近筹备的义赈游艺会下手。
这个义赈游艺会,其实就是戏曲联欢会。由于中国军队死活不投降,北平人的反日情绪也跟着越来越浓,所以日本人想着用锣鼓的喧嚣,营造出一种太平盛世的假象,好让这些每天喊打喊杀的中国人放松警惕,觉得现在的日子也挺不错的。
这事儿由谁来操办呢?碰巧就是冠家。冠晓荷为了讨日本人欢心,不仅把二女儿招弟派去学戏曲把式,还四处游说,想把北平里的那些名角都给请来。尤桐芳说到时候自己肯定也得跟着去,那她就可以趁着热闹,偷偷地把钱默吟给放进去,俩人一个在剧场前,一个在剧场后,等本子一唱到高潮,就齐齐往台下扔手榴弹。反正能来看戏的不是日本人就是汉奸,炸着一个算一个,怎么都不亏。
计划得倒是挺好的,可到了游艺会当天,却出了大岔子。
一个日本军官,不好好坐着看戏,频繁调戏人家唱戏的。女戏子不乐意搭理他,他竟拔枪相向,冲戏子的胸口开了一枪。就在这一枪射出前,尤桐芳刚和钱默吟打好手势,俩人一块扔出了手榴弹。戏子这一中枪,尤桐芳想也没想便飞扑向前,想把她从台上给救下来,可人的速度哪儿能和炮弹相比?还没等尤桐芳捞着人呢,那两颗手榴弹就“哐哐”炸开了花,一时间台上台下血肉横飞,吓得日本人肝胆俱裂。
可能有人会说,尤桐芳这死得不值啊。确实,尤桐芳是死得不值,每一个因为战争而死的人,都不值。如果没有这场侵略,谁不是好好过自己的太平日子?但她的牺牲,一定程度上震慑了日本侵略者,让他们看到一个普通人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再说到钱默吟,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死里逃生的人,他能做的就是继续唤醒更多沉睡的人。唤醒一个尤桐芳后,再唤醒无数个尤桐芳,将他们拧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去进行更有组织更有计划的反抗。
-
2.一步错,步步错,自投深渊
-
3.隐忍,换不来一时太平
-
4.我们反抗的到底是什么?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老舍,原名舒庆春,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骆驼祥子》《茶馆》等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
老舍一生都心系人民,用最朴实的笔调反应了人民最迫切的渴望,阅读他的书就仿佛在直接和那个时期的中国人对话,音容笑貌,全都跃然纸上。而他独特的京味儿风格,更是为作品注入了不少地方特色,让人读起来有滋有味,别有一番意蕴。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一字,大学中文系教师,着力于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研究。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一朵花,长在树上,才有它的美丽;拿到人的手里就算完了。北平城也是这样,它顶美,可是若被敌人占据了,它便是被折下来的花了。”
以卢沟桥事变、北平沦陷为背景,描写了以小羊圈胡同众生为代表的北平人,在国破家亡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小家与大国、生与死、名与利之间作出抉择。以巧妙的切入口,生动形象的展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抗敌精神,也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累累恶行。
《四世同堂》是老舍规模最大、写作时间最长的作品,也是抗战文学乃至中国现代文学的丰碑。1949年曾在美国出版节译本,书名为《黄色风暴》,被誉为“好评最多的小说之一”。被《亚洲周刊》列入:“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当一个文化熟到了稀烂的时候,人们会麻木不仁地把惊魂夺魄的事情与刺激放到一旁。而专注到吃喝拉撒的小节目中去。
头上已没有了飞机,城外已没有了炮声,一切静寂。只有响晴的天上似乎有一点什么波动,随人的脉搏轻跳,跳出一些金的星,白的光。亡国的晴寂!
一朵花,长在树上,才有它的美丽;拿到人的手里就算完了。北平城也是这样,它顶美,可是若被敌人占据了,它便是被折下来的花了。
五分钟的热气能使任何人登时成为英雄,真正的英雄确实无论受多么久,多么大的困苦,而仍就毫无悔意或灰心的人!
战争会创造人,坏的也许更好,而好的也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