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战国3.5
张仪戏楚:六百里土地变六里,楚怀王欲哭无泪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楚怀王的性格弱点
- 各位路上读书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良辰周,今天继续为您带来《战国》的故事。
上一讲我们说了战国中期,齐、楚、赵、韩、魏五国在公孙衍的主持下,共推楚怀王为盟主,联合抗秦。若是五国联军齐心协力,没准真的能打败秦国。然而联军各怀鬼胎,就连带头大哥楚怀王也不情不愿,最后是一触即溃。
声势浩大的合纵运动,却落得这么一个下场,很重要的一点是楚国君臣的政治眼力太差,鼠目寸光。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那就是楚怀王缺乏主见,容易被人忽悠,不能坚持自己的观点。所以一开始他兴致很高,到后面又兴趣索然了。
上回说了,张仪想要报复楚国,要给楚国好好上一课,他就要利用楚怀王这个性格上的缺陷。听到这,可能有听众朋友要好奇了:张仪远在秦国,又没见过楚怀王,他怎么晓得对方的弱点呢?
对于张仪这种善于察言观色的人来说,其实是很容易的。有的人跟你握个手,跟你说几句话,他就能了解你的性格,以及大概的背景和阅历了。接下来你的行为你的判断你的决定,便尽在他的掌握之中。
至于张仪是如何了解楚怀王的脾气的,可能是通过这件事:
有一次,魏国为了表示友好,送给楚怀王一个绝色美女,江湖人称魏美人。楚怀王很喜欢她,因此冷落了先前的宠妃郑袖。
史书记载,郑袖也很漂亮,还有心计,而且歹毒。面对这个新来的对手,她很嫉妒,很痛恨,但她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却特别关心魏美人的吃穿用度,一切都让人给安排最好的,甚至比自己用的都好。
楚怀王见了,很是感动,连夸郑袖格局大,识大体。至于魏美人,她不是看上去傻白甜,她是真傻白甜,完全看不透郑袖的小九九,还以为郑袖是个好心善良的大姐姐,凡事都愿意听人家的。
接下来,戏精本精郑袖就开始演戏了:她对魏美人说,大王很喜欢你,但唯独觉得你的鼻子不好看。小姑娘忙问怎么办,郑袖就说,眼不见心不烦啊,你下次见大王的时候,用袖子把鼻子遮住不就行了吗。
魏美人还真的照做,一见到楚怀王,就用袖子遮住鼻子。楚怀王对此很费劲:小美人为什么一见到我,就要遮住鼻子呢。郑袖便在一旁温馨提示:不久前,魏美人曾说讨厌闻到大王的气味。
楚怀王感觉自尊心受到了严重伤害,他勃然大怒,下令割掉魏美人的鼻子,又把她扔进了监狱。《韩非子》中记载了这个故事,解释为“故君先见所赏,则臣鬻之以为德;君先见所罚,则臣鬻之以为威。”大致意思是,君主如果有赏罚的意图,臣子就会拿来加以利用,为自己谋利。
随后《韩非子》引用了一句老子的话:“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如果说君主的好恶、性格、脾气是“国之利器”的话,通过魏美人这件事,楚怀王已经充分暴露,他冲动、又容易轻信别人。张仪就要从这一方面下手。
张仪的计划是——拆散当时的齐、楚联盟。
听到这或许有人会好奇了:齐、楚两国在五国攻秦的时候,表现都不积极,为什么又会走到一块儿去呢?情况是这样的:五国攻秦失败后,各国开始自寻门路。楚国看秦国强大,就想跟秦国好,但当时秦国忙着追打韩、魏,没工夫搭理它。这时候,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人站出来了,主张联合齐国,共同抗击秦国。
谁呢?你端午节能放假能吃上粽子,得感谢谁啊?不用说,那就是屈原啊!
在今天,我们对于屈原的概念,认为他是一个大诗人。但在当时,他首先是楚国的大贵族和高级官员。屈原的眼光敏锐又长远,为了振兴楚国,他搞过改革,还促进了齐、楚两国结盟。
关于屈原的故事,我们以后专门会说,现在来讲主线剧情。当时齐、楚、秦三国实力相当,齐、楚联合在一起,对秦国构成了压倒性的威胁。齐国还帮助楚国攻打秦国,攻城略地。秦惠文王对此非常头疼,就让张仪想办法。
张仪一开始设计了两个方案,第一是军事讨伐楚国,第二是利诱,给楚国足够多的好处。其最终目的都是让楚国同齐国断交。但经过推演,第一个方案不可行,因为当时的秦国并没有打败楚国的底气。至于第二个方案,可行,但价码肯定得非常大,金银财宝、美人玉器的是不够的,怎么着也得割让十几座城池。
可秦惠文王是个老抠门,别说城池了,事实上,他连一百块都不肯给。
没法威逼,又不能利诱,简直就是又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吃草,换一般人肯定撂挑子不干了。但张仪就是张仪,面对甲方的苛求,他又提出了第三个方案:自己去一趟楚国,靠嘴炮把楚怀王忽悠瘸了。
-
2.楚国君臣,一同落入张仪的圈套
-
3.骗局揭晓,楚怀王上大当
-
4.攻秦失败,倒赔六百里土地
-
5.齐国助攻,楚怀王孤注一掷
-
6.决战蓝田,功亏一篑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刘向,西汉皇族大学者,涉猎广泛,在史学、经学、神学、文学、目录学方面皆有建树,著有《别录》《新序》《战国策》《说苑》《列女传》等作品,并编订《山海经》《楚辞》。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250年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激烈最动荡的变革时代。旧的制度与规则被打碎,新的秩序尚未建立,在新与旧的交替之中,军事奇才们驰骋沙场,上演了智慧与武力的巅峰对决;改革家们励精图治,变法图强,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纵横家们东奔西走,陈说利害,连横合纵;思想家们发展学说,传播主张,奠定了中国人的思想根基……
每一段旋律都振聋发聩,每一个故事都精彩纷呈,每一次转折都令人深思。战争虽波澜壮阔,却也血腥残忍;复仇虽畅快淋漓,却也让人齿冷战栗;梦想虽远大,却也透露着壮志未酬的悲凉。人性的善与恶,坚强与脆弱,理性与感性,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每个国家只要倾力而为,都会迎来自己的巅峰时刻,哪怕是不起眼的小国;每个人只要抱定信念,总会找到自己的辉煌篇章,不管最终是胜利还是失败。请跟随百变声优良辰周的声音,回到战国,一起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