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国宝大熊猫的另一面:能上战场咬人,还爱啃铁器
- 路上读书fm的朋友,大家好啊,我是弗拉基米尔·大内密探零零九·良辰伊万诺夫,今天是个好日子,春暖花开阳光明媚万物生,特别适合放假睡觉吃饭打豆豆。 前阵子有朋友问我,良辰啊,你去过成都吗?我很想去玩一下,你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下? 虽然我没去过成都,但我决定装一下已经去过的样子,要不然如何保持我英俊帅气潇洒又博学多才的形象呢?于是我回答他:嗯,成都很漂亮,东西很好吃,妹子都很美,她们还喜欢在街上遛大熊猫。 那个朋友用怀疑的眼神看着我:really?遛大熊猫? 我说当然啊,四川不是遍地大熊猫吗,成都人更是家家都养,没事干就牵着它们出来遛一圈。这件事自从古代就有啦! 我朋友用一脸ZZ的样子看着我:你确定你说的是大熊猫?不是狗狗? 哈哈哈,开个玩笑,国宝怎么是普通人能养得了的,光是吃竹子就得吃到你破产吧?那么问题来了,古代的成都人,他们会在家里养大熊猫吗? 如果你穿越回古代,问成都人:你们知道大熊猫是什么吗?我保证,他们也会跟我朋友一样用一脸ZZ的表情看着你:什么?大熊猫是什么? 没有get到里面的梗?不会吧不会吧,都已经到了21世纪20年代了,不会还有人不知道大熊猫其实是个现代新词儿吧!不信你去翻翻之前的老《辞海》,要是真能在正词条里找到“大熊猫”仨字儿,我当众爬到十八楼给大家表演一个转体一千两百四十度的跳水动作。 果然找不到吧~是不是开始怀疑人生了?是不是开始质疑自己接受的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了?是不是抓耳挠心、可好奇了:我明明记得大熊猫已经存在了好多好多年了呀…… 这你的确没说错,这个圆滚滚的卖萌的家伙,的确已经是个有好几千年历史的老神仙了,但是熊猫只不过是它用了几十年的艺名而已。就像刘源和刘昊然、杨紫和杨旎奥、吴宣仪和吴玉婷、我和吴彦祖……哎哎哎,别走啊,我还没说完呐! 出来混嘛,在道儿上走,无论是黑天白天肯定是要加倍小心,更何况人家这可是国宝级的大人物! 你看武侠小说里面那些高手平时整的那些易容术、隐身术、改名换姓术,那是一出接一出的花样儿。咱们的国宝咱虽然文化水平不高哈,估计也不认识几个字,但是人家这打眼一瞄过去,这些知识点全给你整的明明白白,这几招玩的那叫一个出神入化。 什么易容啊,什么隐身啊,太复杂,它直接给自己造个乌眼青,比穿啥迷彩服都好使。这改名换姓人家玩的更溜了,你知道这几千年里,它在江湖上换了多少个名号吗!历史上这些古书典籍里,但凡提到它,一本书给它起一个名,那名字就不带重样儿的。你要没上过几年的学,压根都不知道这些怪名字都是说的咱熊猫大哥。 是不是很厉害?是不是很好奇,嘿嘿,今天良辰就跟大家聊聊大熊猫。 别看现在大熊猫天天就知道啃竹子和睡大觉,下炕都困难,日常出行基本靠滚。我告诉你,这都是假象!障眼法懂不懂! 在远古时期,大熊猫可没少上战场咬人,光荣榜上的第一名人家都当烦了。 比如四千多年前的阪泉之战,我们炎黄子孙的两位先祖——黄帝和炎帝,狠狠地干了一架。为了取胜,黄帝专门训练了一支暴力值满分的野兽部队,大熊猫是队伍里的得力干将,被评为模范打架标兵、干仗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被光荣地写进了《史记》里。 你可能就好奇了,就它?就那圆滚滚的身条,挪两步得歇三口气,上战场了能干啥啊? 千万别小瞧它啊大兄弟!大熊猫的咬合力、也就是“啊呜”咬一口的力量,高达1298.7牛顿,排在它上面的则是狮子、老虎、棕熊和北极熊这种顶级掠食者。 还有,你以为熊猫只会滚吗?野生的熊猫跑起来能达到每小时五十公里,而人类的最强男人——博尔特,他的最快速度也只有每小时四十五公里。也就是说,当一个跑的比博尔特还快,体重100多公斤,咬一口跟狮子差不多的怪兽向你冲过来,就问你怕不怕吧。 所以黄帝选熊猫冲锋陷阵,还是很有道理的嘛。 对于熊猫是猛兽这种说法,其实很早就有了。比如西汉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就在《上林赋》里专门说了,当时有个叫“上林苑”的动物园,但绝对不是让人花钱买票进去拍照合影的地方,是汉武帝专门来养珍奇异兽的。全班四十多个大仙儿级别的猛兽,大熊猫丝毫不在怕的,随随便便动个指头,就能凭借凶狠名列首位。 《上林赋》中还说了,汉武帝是更会玩儿,专门找了个地方放养大熊猫。哎人家就不圈养,人家就爱玩这野的真人版本cs,就爱追求这种把脑袋系裤腰带上的刺激感,并且还以成功猎杀大熊猫为荣。 当时熊猫还比较低调,没有什么霸王啊、大侠啊之类的高逼格名字,而是叫了个“貔貅”的名字。在传说中,它是喜欢偷吃年夜饭的巨型吃货。 但是咱这个貔貅可不吃饭啊,人家不知道从哪遗传来的钢铁侠的混血血统,专门啃铁。 《山海经》就这么介绍它,“猛豹似熊而小,毛浅,有光泽,能食蛇,食铜铁,豹或作虎。”当然了,这还算比较内敛的说法了,人家《蜀中广记》直接喊它“食铁兽”。可见大熊猫真是人狠……熊狠话不多,牙口还挺讷! 联系到熊猫的咬合力惊人,啃铁倒也很正常。只不过这家伙馋劲儿一旦上来,还格外自来熟。根据《房县志》里的记载,大熊猫非常喜欢半夜去村子里敲门,它也不伤人,就想讨口吃的。但它一句话不说,也不打个招呼,上去就抱着人家的大铁门开始咔咔地啃。 毕竟是食铁兽嘛,人家胃口也刁,专门啃那些爬犁、镰刀、斧头什么的铁质农用工具,可把老百姓给气坏了。你把我们吃饭的家伙吃进肚了,我们吃啥啊! 气归气,打又打不过它,人家力量和速度摆在那呢,老百姓们只能忍气吞声,在背后偷偷给熊猫起外号,喊它“害兽”。依我说,这还是骂的轻,要我肯定上去就是:“你这个磨人的小妖精~” 能上战场咬人,还爱啃铁器,我原来还以为你是卖萌为生的小可爱,没想到你竟然是这样的国宝。 一个凶悍的黑道大哥,一个人见人怕兽见兽躲的强力杀手,为什么在今天以卖萌为生?这是道德的沦丧,还是环境的逼迫?有请看《今日说法》,哦不,《大内密探》。 大熊猫早年真是朴实,上了战场就卖力开干,打起架来跟战狼似的,逐渐有了战狼一样的好名声之后,它却慢慢退居了二线,开始改当吉祥物。 因为大熊猫发现,自己的外表一点都不吓人,打架的时候,就没有狮子老虎狗熊这样的威慑力。那既然可以靠颜值吃饭,为什么要干力气活呢? 后来大熊猫又发现,比起它的战斗力,人类更喜欢自己的颜。比如大禹治水成功后,老百姓就送他一套大熊猫的皮毛。可能是大禹的广告效应,对于大熊猫的喜爱越来越多,比如汉文帝的老妈薄太后,她老人家去世的时候,陪葬里也捎带着大熊猫。 你说这可真是爱的深沉呐!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给我感动的眼泪都要下来了。 大熊猫一想,既然颜值这么管用,那我为什么不转型呢? 等发展到了西晋,大熊猫已经自觉地进化成吉祥物,变成了一条完整的网红产业链了,都开始学会包装营销自己了。 两晋时期,熊猫被称作“驺虞”,因为它也不咬人也不伤害小动物,没事儿就躺在那儿啃竹子,看着性格可好相处了,被人们当作和平友爱的象征。 粉丝团还专门为它造了个词儿,叫“驺虞示和”,意思就是这将来要是哪一天打起来了,要是一方举起写着“驺虞”俩字的大旗,那就代表这边想求和,这仗可不能继续再打了,再打就不讲江湖道义了。牌面!这大熊猫也太有牌面了!这得多大个面子啊! 不过就这点儿事情对大熊猫来说还算不上啥,都是鸡毛蒜皮顺手办了的事,真正厉害的还在后面。 早在唐代,大熊猫虽然办不下护照来,更不会说点外语,但人家照样可以作为外交大使走出国门了,签证都不用看。 唐太宗曾经送了两只大熊猫给日本,等到武则天的时候,又送了两只熊猫和70张毛皮给日本天皇。当时那阵仗有多大呢,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呐,当时的长安宫廷护卫队和两个驯兽师,一块儿带着两只挂着大红花的大笼子上了海船。干啥去?漂洋过海送礼去。 所以今天咱们赠送大熊猫给外国,也是发扬了老祖宗的优秀传统啦! 此行是想表达个什么意思呢?我琢磨着吧,就和小沈阳那小品似的,“咱不差钱!”我们这地大物博的大中国,要啥没有?我是看你们小地方来的,可能没见过这么名贵的大熊猫,哥这次也让你们见见世面! 其实天天搞这种国际高端业务,也太累,大熊猫偶尔也会走平民路线,比如闲的没事儿帮大爷看个大门啥的。 根据乾隆年间编纂的《雅州府志》记载,当时峨眉山的出家人就说了,“我们这里有一种野兽,不知道它叫啥,不过很像那个角端神兽。它天天话也不说,就埋头啃东西,也从来不伤人,看着傻乖傻乖的,可招人稀罕了。我们就养着它,帮我们看个家护个院。” 大爷们呐!您们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呐!让这位海归精英、外交大使、宇宙第一吉祥物看大门,这人才引进也太下血本了吧! 在我们中国人眼里,万事万物只有两条归宿:能吃,和不能吃。很显然,大熊猫这种武功盖世又深得民心还通神性的家伙当然是……可以吃的!对,我没疯,也没发烧,快把你要报警的电话给挂了,这是真事儿! 在史前时期,大熊猫就被三峡古人类当食物吃了,不少数十万年前的山洞里都能发现大熊猫的遗骨,那上面还有人类用石头啊、刀啊砸过的痕迹。这还真应了那句话儿,人有多大胆,嘴能吃多远。 《回到三国》这部剧有人看过吗,里面又斗智斗勇,又打打杀杀,那叫一个闹腾,剧中男主角穿越回三国,还吃上了熊猫肉,只不过那会不叫熊猫,用的是白罴这个名字罢了。虽然这只是电视剧,但你可知道,在历史上的三国时代,大熊猫也要加入这场血雨腥风的混战吗?以人类盘中餐的身份参与的。 谁管你可爱还是凶猛呢,只要我打得过你,就能把你吃掉。不是闹着玩,是真吃,清蒸油炸红烧干煸的那种吃!天呐,熊熊那么可爱,怎么可以吃熊熊!我的眼泪忍不住从嘴角流了下来。 古代的熊猫可不像今天这么宝贝的,毕竟当时还没有动物保护法,它们也不是濒危物种,在那种食物匮乏的年代,人们吃熊猫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不吃才奇怪呢!不过我想对熊猫大哥说两句话,你可是之前的“钢铁侠”,古代第一猛兽,称霸上林苑的王啊!被人类做成家常便饭,丢不丢人呐? 大熊猫一寻思,对啊,我好歹也算是贵族血统,就不能有个高级点儿的做法吗? 这话让白居易听见了,他立马举手答应:好嘞,这就拿你“入药”!白居易平时是个文艺小青年,整天就爱呆在家里写个诗,可能最近用脑过度,总感觉自己身上发冷,脑袋也晕晕沉沉的。要是放到今天,那指定就当场拉走隔离了,但是那会儿不讲究这个,那会儿的时髦就是现在说的封建迷信。 朋友听说白居易好像得了偏头痛,就专门送了他一副画着熊猫图样的屏风,和他说“寝其毗辟瘟,图其形辟邪”。那意思就是,你看这熊猫身上有黑色又有白色,是不是和那个太极阴阳八卦盘似的?你让它给你挡挡风,驱驱邪。 人家白居易一个知识分子能信这个?没办法,那会儿也没谷歌百度,知网更没有了,架不住病急乱投医啊,他把熊猫屏风在屋子里摆正了,睡了两晚上,结果还真就神清气爽地痊愈了。 在见识到熊猫的“神力”之后,白居易是佩服的五体投地,立志要当大熊猫的粉丝后援会会长,专门写了首《貘屏赞》来表达自己的小粉丝心情,对,这个貘就是熊猫的别称。严格来说这不算是“入药”,不过好在终于没有吃吃吃了,不然就太馋人……残忍了。 李时珍都认识不,广大中医爱好者心目中的活神仙,明代中老年养生妇女的偶像,他也是真敢对熊猫下嘴。人在《本草纲目》里说了,这熊猫浑身都是宝,熊猫皮,做睡垫能护腰保暖,做膏药能祛湿驱瘟;熊猫肉,吃了不仅能护肤,还能防治肿瘤疾病。瞅瞅,过年过节还要啥脑白金啊,赶紧逮只熊猫吃吧!后果自负啊! 最后,容我感慨一下下,为什么这个曾经的吉祥物不是被吃掉就是被利用,难道人们就不能单纯地欣赏它的可爱吗?哦对了,大熊猫难道是被吃成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 别说,可能真的有关系,毕竟物以稀为贵嘛。其他的原因比如熊猫繁殖能力低,栖息地被破坏等等,也是促成国宝诞生的重要因素。当然,能从凶猛的食铁兽变成惹人怜爱的国宝,最最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大熊猫太可爱了、太可爱了、太可爱啦! 好想rua可爱的熊猫宝宝啊,恨我为啥不是四川人,听说可以人手一只熊猫是嘛,四川的朋友出来解答一下? 好嘞,今天的节目就要结束了,我要去“云吸熊猫”了,拜拜了各位,下次见~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五梨,在读研究生,白天正经做科研,晚上是网络文学大师。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探索史书夹缝里的新奇故事,角度刁钻,逼格满满,不一定有用,但一定有趣。
别看现在大熊猫天天就知道啃竹子和睡大觉,下炕都困难,日常出行基本靠滚,在古代它可是能上战场咬人、爱啃铁器的大力野兽!不过比起超强的战斗力,人们还是更喜欢它的颜值,比如西汉薄太后的陪葬品里就包括大熊猫,唐太宗曾经送了两只大熊猫给日本,开启了“熊猫外交”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