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史记·晋世家(六)
三家分晋,超级大国晋国正式下线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赵氏孤儿”案
- 各位路上读书的听友大家好,欢迎继续收听我们的《史记》世家系列之《晋世家》完结篇。
上回书讲到,晋文公去世后,后世的几个国君也都还算争气,在跟楚国的争霸战中,虽然各有输赢,但胜多负少,基本上还是维持了晋国的霸业,没让雄心勃勃的楚庄王独美。可以这么说,晋国在对外方面,从来就没有怕过谁。
可就在晋国风光无限的时候,内患却在逐渐加重。这个内患,主要就是“六卿专权”,即卿大夫势力坐大。
“六卿专权”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前面说过,晋献公上位后,为了防止有人夺权篡位,便把兄弟亲属全部诛杀,这导致“晋国无公族”,自然也就没人跟他抢位置了。可谁知道,这又埋下了另一个祸根。
人是杀完了,但后来大家又发现:国君不可能一个人管理国家,还是需要依赖其他臣子。等到晋文公上台,就把权力分配给自己的小团体:设置上中下三军,每军设有将、佐各一位,可以通俗理解为主将和副将。这六位将佐既有统兵权,又是高级行政长官,全称“六卿”。
这个制度有好处的:官员选择面扩大了,可以吸收更多人才,这是晋国后来得以称雄天下的重要原因。强调一下,“六卿”是六个职位,但当上六卿的可不止六家,至少有十一家之多。这样就不会造成权力过于集中。
但古往今来,无论是什么制度,都很难保持其初衷。随着时间发展,“六卿”的位置开始固定,有人渐渐地掌握了大权。这对国君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万一君不如臣,哪天被“六卿”们赶下台,那国家就要改姓了,就要变天了。
除此之外,“六卿”虽然一个个大权在握,可绝不会就此满足,他们也要争风吃醋,惹出各种乱子。因此而爆发了一场著名的大悲剧。
当时在“六卿”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就是赵家。在上期的末尾,咱们就提到,晋景公对赵家的壮大有所警惕,后来他也的确对赵家下手了。这就是著名的“赵氏孤儿”案。
在后世的各种小说、戏剧、电影里,“赵氏孤儿”是一出可歌可泣的悲壮大戏,但在《史记·晋世家》里,司马迁讲这件事,只用了不到50个字,并无太多演绎。简单来说,就是晋景公杀了赵家掌权的赵同和赵括,并屠灭赵氏一族。
赵氏被灭后,“六卿”之一的韩厥受过赵家提携,他不忘旧恩,就对晋景公说:“当年赵衰、赵盾父子对晋国的功劳很大,可现在赵氏香火都断了,这会让天下人寒心的。”
晋景公觉得韩厥说的有理,就让赵家的独苗赵武继承了香火。赵武就是“赵氏孤儿”故事中的那个孤儿。后来经过很多年、好几代人的经营,赵氏才再次兴盛起来。
这段故事更多的内幕,司马迁都放在《赵世家》里面,因为在那里,赵家才是C位嘛。所以在这我们就是简单说一下,等我们说到《赵世家》时,再跟大家详细掰扯掰扯赵氏孤儿的真相。
-
2.大败齐国,延续霸业
-
3.晋景公滑稽的死法
-
4.晋厉公时代:西伐秦,南攻楚
-
5.六卿争权,内乱四起
-
6.三家分晋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司马迁,西汉人,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史学家之一,出生于史学世家,早年从父亲学习,后来又游历各地,考察风土人情。后因替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被投入监狱,后又被施以腐刑。出狱后,司马迁决定完成父亲的遗训,用十四年时间写出《史记》。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余少镭,前媒体人,专栏作家,影视制片人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世家》为《史记》五体之一,讲述的是自西周至西汉初的各诸侯国的兴衰败亡,它以编年之体记诸侯之事,前后三十篇。三十世家,有的长寿,延续数百年之久;有的短命,分封几年即灭国;众多诸侯,有的带领封国走上争霸称雄的道路;有的陷于权力斗争,狗血事件不断。《史记》之世家系列,带您体验先秦、西汉初期各诸侯的百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