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为什么要听这本书?倾听实业报国者的心声
-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系列,《实业之初》,讲讲一百年前,咱们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家们的传奇故事。 之前,咱们给大家讲了当代大败局这个系列。30集节目,30家企业,农业工业服务业,餐饮金融互联网,各行各业的佼佼者、领军人,却无一例外地走向了同一个结局:盛极而衰。 这些企业失败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耐不住名和利的诱惑。有的是走上了违法违规之路,有的是极速狂奔把自己累垮了,有的是兄弟股东之间为了争权夺利打起了架……当时我就和大家说,咱们不妨停一停,回头到一百多年前去找找榜样,看看国内现代工商业刚刚兴起的时候,民族企业家们身上的那种社会责任感。这不,这就有了我们今天的这个系列。 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谈论最多的,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这样的“晚清四大名臣”,是康有为、梁启超、陈独秀、李大钊这样的变法改革家,是鲁迅、胡适、陈寅恪等人的文人风骨,但很少有人,对当时民族企业家有足够的了解和尊重。 有人说了,那个时候能有什么民族企业家?要不就是晚清朝廷的红顶商人,要不就是给洋人办事的买办走狗,要不就是借着政治权力把持国民经济的大官僚。就算真的有认认真真、凭自己能力做实业的,他不也是为了自己赚钱?有什么值得我们去谈论、去称道的? 其实,这种想法实在是有失偏颇。那时候,固然有晋商、徽商这样的旧式商人,有大买办和官僚资本,但值得我们尊敬的实业家,其实大有人在。 一方面,他们超越了传统的社会视野,一只脚踏进了现代化的大门,带来了民族经济发展的火种。另一方面,虽然一样在追逐着商业利润,但他们的骨子里,始终饱含着强烈的家国天下情怀和民族意识。 比如说,九一八事变后,主持上海铜铁机器同业工会的上海商人胡厥文,率先在申报上发表《铜铁机器业抗日救国决议》。又比如说,八一三战事发生的时候,正与德国人洽谈石油业务的中国氯碱工业创始人吴蕴初,就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祖国怀抱。还有,著名的民族资本家、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荣毅仁之父荣德生,直到晚年仍念念不忘:“中国要富强,非急速变成一个工业化国家不可。”等等等等,一桩桩、一件件,至今说起来,无不令人动容。 除此之外,清末民初的实业家们,在承担社会责任,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也做出了许许多多的探索与实践,比如张謇,在南通留下了师范、图书馆、养老院,又比如“棉纱大王”穆藕初,在企业里引进科学管理方法,这些努力与探索,论及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之功劳,何尝就比同时代的官员、学者要小呢? 只是啊,历史是有选择的记载,咱们人的回忆也总是各有侧重。那段时间惊才绝艳的高官权臣、爱国志士、才子佳人和风云大哥,都实在是太多了。相比之下,这些民族企业家的故事,也就很难被人们注意到,慢慢地沉默在了历史长河里。 所以,今天呢,咱们就来打捞打捞,这些有情怀的民族企业家、有社会担当的商人,说说他们的人生,讲他们的商业传奇,不只是要说他们的经历有多波澜壮阔,或者说他们曾赚下过多少滔天的财富,更是要说说,这批中国现代民族企业家先驱,他们的实业报国精神,和时至今日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好了,话不多说,今天,我们就先讲讲讲其中大家最熟悉的,还被写进了中学语文教材的这位状元实业家,张謇。
- 2.是什么让一名状元郎走上实业之路?
- 3.天地之大德曰生:大生纱厂的创办
- 4.大生纱厂为什么成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 5.从纱厂到集团的大生,多业并行、相辅相成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LXJ,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谈起近代工商业,很多人都知道“红顶商人”胡雪岩,也熟悉主持洋务运动的李鸿章,然而,胡是旧式商人,李是清廷宰相。真正的民营工商业源头要往何处去寻?完备的企业制度由谁摸索着建立起来?是早期的民营实业家们。
本系列讲述的,是近代中国第一代民营实业家的故事。他们超越了传统的封建社会,一只脚踏入了现代的大门,带来了民族经济发展的火种,也将实干兴邦的爱国精神流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