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俞涉、潘凤送人头
- 今天咱们接演《三国演义》。 上一回咱们说到,反董卓联盟和董卓双方的先锋官:孙坚与华雄,在经过互相送人头的试探之后,一场一触即发的大战,眼瞅着就要开打了。但是,无论是试图抢夺头功的鲍忠,还是不知天高地厚的胡轸,都算是白死了。 为啥这么说呢?讲故事的套路都懂吧?按一般的路数,两个小配角委屈地死了,那必然是为了换来主角们光环四射的高潮啊。可没想到,三国演义它不按一般套路来,死了两个小配角,换来的是另一个配角的搅浑水、使绊子。 这个接上力的混蛋配角是谁呢?不是别人,正是袁绍的亲弟弟,掌管粮草的袁术。本来呢,不管是华雄还是孙坚,在相互试探过后,终于都鼓舞起了斗志、做好了准备,就等着一阵短兵相接,快意恩仇了。没想到,反董卓联盟这边,袁术忌惮孙坚的勇猛,害怕胜利之后,自己无法窃取胜利果实,突然开始使坏,故意扣下了给前线的补给。 缺衣少食的孙坚,在汜水关饿得是前胸贴后背,手发软,脚打颤,吃都吃不饱,将士的士气自然是一天比一天的低落。这一切,华雄都看在眼里。于是,他果断决定,趁人病、要人命,火速组织一支突击队,趁着夜色,直接偷袭。 这一仗,不仅给江东猛虎孙坚打得狼狈出逃,丢盔卸甲才总算保住了一命,还成功地斩杀了孙坚手下的大将祖茂。杀伤战果,不计其数。 消息传回十八路诸侯联军总部,自袁绍以下,除了袁术,全员震动。要说一开始鲍忠的人头送的纯属他个人脑残,输了也就输了,不影响大局。可自打出道以来,还“不知失败是一种怎样的人生体验”的孙坚,竟然也被华雄杀的如此狼狈,这对反董卓联盟来说,那可就问题大了。试问,诸侯联军里还有比孙坚更猛的吗?再说了,董卓那边还有一个压轴的吕布,迟迟没有出手呢。 各位,您想想,您细细琢磨,十八路诸侯当时心里那是个什么滋味儿? 然而,就在众诸侯众英雄人人低头不语、不知眼下该何去何从、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的响、会场气氛已经陷入冰点的时候!公孙瓒背后杵着的三个人,居然一直在冷笑。 什么来路?什么个意思?敢在天下英雄面前如此嚣张?! 这三人自然也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主角团刘、关、张。哥仨冷眼旁观着,就瞅着会场众诸侯各个心怀鬼胎,面对一个小小的华雄,竟然这般无计可施,不禁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这一笑,被主席台上的袁绍看在眼里,登时不快。心想,你们仨谁呀?我们在这儿开会呢,在座的都是天底下有头有脸的军阀,呸,有头有脸的英雄好汉,还能让你们笑话了? 于是,刘备哥仨自报家门。三兄弟在平定黄巾之乱中的战绩,众人本身早有耳闻,再加上曹操在旁一顿添油加醋实力猛夸,袁绍心里虽然老大不乐意,但还是给了刘备一张椅子,让他靠着公孙瓒坐了。 这椅子刚搬过来,刘备他那屁股刚刚落下,嘿,帐外就听一阵喧嚣声,敢情那华雄趁热打铁,率军前来挑衅了。只听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 赤帻是啥?孙坚突围时头上戴的红头巾,之前为了脱身,换祖茂头上戴着,祖茂宁死不屈,舍身救主,被围而死。现下华雄拿着这红头巾骂阵挑衅,没别的意思,羞辱!啥叫是可忍孰不可忍?这简直是在对十八路诸侯们骑脸输出了。 但是吧,孙坚败下阵来的狼狈场景,都还历历在目。十八路诸侯心中虽然对华雄的小人行径恨得咬牙切齿,却谁也不愿当冤大头去迎战。 袁绍呢,一而再,再而三,环顾左右,问,谁可一战?——没人吭声。 这时候,袁术绷不住了。袁术心想,这老没人去,就这么兵败如山倒下去,别说我们老袁家代董卓而称王天下的美梦要泡汤,只怕到时候追责下来,我克扣孙坚粮草的事儿,也得露馅儿。 于是,袁术也顾不得华雄厉不厉害,赶紧——不是他自己上啊,那是赶紧给自己身后的副将俞涉使眼色。这俞涉也是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主儿,眼看着众人没一个敢出头,领导又一个劲儿给自己暗示,恍惚间觉得——今天只怕就是我出圈的好日子吧?于是把心一横,大踏步走出,朗声说道:“小将愿往。” 话音一落,众人心里松了一口气,可算有人出去当冤大头了。虽然都觉得,这俞涉没啥希望创造惊喜,但还是忍不住地盼望着奇迹。 三分钟之后,探子来报:俞涉死了,被华雄一刀砍断头颅,前线将士人人面如死灰,竟不敢将俞涉的尸首收回来。可怜三分钟前还梦想着一朝成名天下的俞副将,顷刻间就成了华雄的刀下亡魂。 帐内的诸侯们听到消息,心情一下down到底了。此时,诸侯之一的韩馥终于绷不住了,缓缓站起身来,带着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绝感说道:“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此言一出,不少人开始窃窃私语起来。潘凤此人,素来勇武,在武将圈内知名度甚高,自打追随韩馥以后,走南闯北,战功赫赫,为韩馥扫清了不少的障碍。要不是潘凤手中那一对劈山开石的大斧,韩馥又如何能有今天和天下诸侯平起平坐的机会?如今韩馥主动派出潘凤来,那是决心要赌上家底,和华雄真刀真枪的干一场了。 各位,这韩馥为什么要出这个头,派出他身边No.1的猛将潘凤迎战华雄呢?其实,韩馥此时正上演着一出内心戏。 原来啊,十八路诸侯虽已结成联盟,但却各自心怀鬼胎。曹操后来专门写了一首叫作《蒿里行》的诗,回顾这段往事的时候是这么写的:“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人人都只想躺赢,不想出力。不但自己不出力,真有想出力的,还要给他使绊子。 韩馥在刚加入诸侯联军的时候,本来也是这样的心态。但接二连三的失利和华雄堵在家门口的羞辱,把他体内消失许久的作为军人的热血豪情、男人的血性,给激发出来了,自然地,那些作为阴谋家的理智退场了。简单说,韩馥此刻热血上头。 他心里想的是,自己千里迢迢来到洛阳,每天和这些伪君子、真小人们明争暗斗,最后连一场痛快仗都没打上,反而被人骑脸羞辱个没完,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一方太守,岂能受这种窝囊气? 再者说,依我看,孙坚那莽汉,恐怕也是徒有其名。在江东那鸟不拉屎的地方瞎折腾两下也就算了,那点儿本事儿,真以为到中原来还行得通吗?当我中原无人了!我看那华雄有多少真本事倒也不见得,只怕全是你们这帮废材给衬托出来的!我上将潘凤,乃万人敌,难道真就不是对手? 我!不!信! 想到儿,大手一挥,令潘凤拿上斧头,出阵应敌! 眼看潘凤全副武装,大踏步地出门去了,韩馥脑海中不禁回想起此前许多个相似的瞬间:哪一次不是形势危急,哪一次不是凶多吉少?但是,又有哪一次,潘凤没有让自己转危为安?没有将敌人的主将一斧劈成两半?这一次,也一定可以…… 韩馥的内心戏,在这一浪接一浪,一浪比一浪激动高亢,结果呢,还没来得及达到高潮呢,就听见帐外传来长长的一声:“报!!!” 前线探子急速来报,帐内诸侯们无一不伸长了脖子,韩馥本人,更是腾地一下便站了起来。只听那探子上气不接下气地道:“潘凤又被华雄斩了……” 瞬间,整个会场陷入了一片死寂。每个人心中,都涌上了千万种滋味,也萌生出了千万种阴谋诡计。但最后,所有这一切,全部陷入了无边的沉默之中。 袁绍作为名义上的领袖,想了半天,也不知道应该说点什么以打破这死一般的沉静。憋了半天,支支吾吾地挤出一句:“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 要说呢,这话的内容明明十分硬气,却被袁绍说得无比心虚。好了,各位,到了这会儿,人群中,关羽关二爷终于是再也憋不住内心的冷笑、嘲笑了。伴随着这一声发自内心的冷笑,关羽关二爷在本书中的一个名场面,终于是来了。
-
2.关二爷温酒斩华雄
- 只见关二爷,缓步而出,对着在座的各路诸侯,轻轻说道:“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 此言一出,内心防线早已崩溃的众诸侯们,也只是稍微抬了抬眼。怎么?难道这里还有比孙坚、潘凤更厉害的人吗?还是说,袁盟主终于不再藏着掖着他的颜良、文丑了?可话说回来,就算他们真来了,就一定能打得过华雄吗? 等到诸侯们好不容易在绝望中把眼皮抬了抬,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张陌生的面孔。只见此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 诸侯们一个个在脑海里放电影般快速滚动着当今天下的名将,翻遍所有,却没有哪一个能和眼前这位红脸汉子对得上号,众人有点懵,这谁呀?袁绍见状,便替大伙儿开口问道:你谁啊你? 还没等关二爷开口,旁边的公孙瓒生怕不知天高地厚的刘、关、张三兄弟惹出什么麻烦来,赶紧上前帮忙介绍道:这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叫关羽。 袁绍一愣,关羽?这名字从来没有听说过啊。便又追问道:此人现身居何职? 说到这,公孙瓒的脸上已经有点挂不住了,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实事求是地说:啊,这个,现在这位贤弟是跟着刘备的,好像是,这个这个,什么来着刘贤弟,我还真不太清楚你们……哦对对对对,现在是任马弓手一职。 此言一出,会场一阵微妙反应,众诸侯不仅觉得自己刚刚眼皮子白抬了,还觉得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严重的侮辱! 堂堂江东一方诸侯孙坚,都被打了个灰头土脸,上将潘凤说话间便身首异处,就算是此前白送的人头鲍忠、俞涉,那至少也是副将级别的!你一个马弓手,来凑什么热闹?你这不是消费大家沉重悲伤的心情吗?这什么场合,你一个下等兵也有资格凑热闹? 别的诸侯,尚且还给公孙瓒一点面子,只演内心戏,不说台词。袁术仗着自己哥哥是盟主,可管不了那么多,直接就开骂了:“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 面对袁术的辱骂和众诸侯的质疑,关羽啥话没有,全当空气的,他轻轻地抚了抚自己的长须,淡淡地表示:“如不胜,请斩某头。” 说罢,便擎起青龙偃月刀,披甲牵马,信步而出。刚要走出大帐,曹操叫住他,手捧出一杯热酒,要为关羽壮行。 虽然关羽的勇猛,早在平定黄巾之乱时,曹操便早有所耳闻。但今天却不知道怎么了,这么多名震天下的大将,一个又一个的折在华雄的手里,兴许真的今日不宜作战。关羽这一去,也不知是否凶多吉少。所以啊,曹操手里捧着这一杯酒,心里实在是有些五味杂陈。 面对举到眼鼻子前这一杯刚刚热好的酒,关羽关二爷向曹操微微致意,算是表达了谢意,却没有接杯,仍旧是轻轻地说道:“酒且斟下,某去便来。”说罢,飞身上马,扬长而去,很快就消失在了众人的视线之外。 旋即,只听得帐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饶是各位诸侯一生大小场面也算经历过无数,听到这番声势,仍不免心惊肉跳。一个个赶忙派探子上前线看看,这是发生了什么,怎么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探子畏畏缩缩,刚要出门,只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关羽已经从从容容地回来了。不仅关二爷自己如天神下凡一般,毫发无损地乘马而归,马头旁边,还系了一个血包裹。只见关羽进到帐中,把那血包裹往地上一摔。你道是何物?不是别的,分明便是那华雄的人头。 众诸侯看了,一时之间,那是跟做梦似的,又惊又喜,竟然一个个都说不出话来。 此刻的关二爷呢,也不多看众人一眼,径直走向曹操曹老板适才刚刚热好的那杯酒,抓起酒杯,一饮而尽。那酒,还散发着尚未消散的温热呢。 这一幕温酒斩华雄的名场面,不仅让关二爷一日之内闻名于天下诸侯面前,而且也让他不朽于后世。后人有诗赞曰:“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关二爷的这一次胜利,总算替十八路诸侯军挽回了之前丢失了的颜面。 然而华雄如此惨死,董卓得知了,又会有怎样的反应,他能善罢甘休吗?他会派出自己的义子吕布前来迎战吗?刘、关、张三人,接下来又要怎样对付董卓方面的反击呢?精彩节目,咱们下一讲继续。咱们下次节目再见!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罗贯中(约1315-1385),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祖籍东原(今山东东平),流寓杭州,元末明初小说家,主要作品为《三国志演义》,传说师从施耐庵,《水浒传》的编写者之一,今存其所作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廉鹏举,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故事起于桃园结义,终于晋统三国,描绘了东汉末至西晋初近百年间的风云变幻,数不清的英雄人物在这里闪耀又陨落,说不完的传奇故事在这里上演又谢幕。忠与义,如何取舍?智与勇,谁负谁赢?权与情,孰重孰轻?
《三国演义》的故事原型起自正史《三国志》,经数百年的流传改写,至晚唐时已妇孺皆知,宋元又有了专业艺人表演,并出现“尊刘抑曹”的鲜明倾向。元末明初时,文人罗贯中在世代累积基础上,杂采正史记载、民间传说,创作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同时也是历史演义的开山巨著《三国志演义》。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