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慢读《庄子》13
人间世(一):谁说庄子不懂政治?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孔子师徒闪亮登场
- 上一期节目,我们一起解读了《庄子》的第三篇文章《养生主》,了解了庄老师顺其自然的养生养心之道。我估计啊,听完后不少朋友应该会感慨:你说的这些好是好,可我怎么就觉得忒不现实呢?养生?养啥生啊,社畜有什么资格养生?看看我们,走出家门、踏入社会,在公司在单位,能安安稳稳当一根勤勤恳恳的螺丝钉,混个现世安稳就不错了。你看看如今的这个大厂裁员那个行业不景气,就算工作不烦心,回到家瞅瞅娃,辅导家庭作业,气个五脏俱焚七窍生烟,养生啊,太难了。
这庄老师除了关心养生之道,有没有点接地气的、人间关怀的?还别说,真有,今儿这一篇就叫《人间世》,咱们今天就来听听,走进人间烟火的庄老师,他有什么高超的处世哲学。
说到处世,有一伙儿人呐,可能比咱们庄老师更适合当代言人。这不,接下来,庄子特地请来了两位咱们的老熟人。一位是大名鼎鼎、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另一位,是孔子最最心爱、最最器重的徒弟,颜回。庄老师用他俩的名义,来了一段对话。
话说有一天,颜回突然去拜见孔子,“老师啊,我过几天,就要离开这里了,过来跟您道个别。”
孔子有一点小惊讶,怎么这么突然?你这是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吗?但转念一想,颜回这个徒弟,一向乖巧听话,不会无缘无故地搞这种心血来潮举动。于是,就问他:“你,这是要到哪里去啊?为什么说走就走?”
颜回神色坚定地回答:“我要到卫国去。”
卫国?那个国家,现在可是正在大乱啊。孔子看了一眼颜回,心中已大概猜了个七八分,转念一想,一股掺杂着欣赏、疼爱、惋惜,等等等等复杂情绪的感触涌上心头。但孔子呢,毕竟是个大教育家,他心想:也好,正好借这个机会,向颜回传授一下从政之道。
孔子就问他:“你去卫国,是要做些什么呢?”
只听颜回回答,句句铿锵有力:“我听说,卫国的国君,年轻气盛,横行霸道,独断专权,又草率行事,而且从来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他不重视国家的安危,更不在意百姓的生死。多少老百姓就因为他的暴政白白枉死。那些可怜的尸体,横七竖八,就像一堆乱麻一样叠在一起。卫国的百姓,已经走投无路了啊!
“我曾经听您说过这样一句话:‘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我们要离开那些已经治理得很好的国家,去那些正在动乱着的国家做事,这样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就像一个好的医生,门前肯定有很多急需医治的病人。现在,我就要遵从您的教诲,把它付诸实际。也许,我去了这一趟,就能让卫国有救。”
一口气,颜回把想说的话全说了出来,说得那叫一个情真意切,那叫一个令人动容。奇怪的是,孔老师听了,好像没有感到多高兴、多自豪,他只是微微地摇着头,怜爱地看着这位好徒弟。
孔老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哎,你这一去,恐怕是凶多吉少,自讨苦吃。”
颜回愣住了,why?What’s wrong?我刚才讲的每一句话,要仁义有仁义,要道德有道德,思想觉悟这么高,社会正能量这么强,挑不出什么毛病呀?怎么老师上来就给我泼了盆冷水?
颜回想不明白,眨巴着小眼睛,一脸真诚地等着孔老师为他答疑解惑。
孔老师捋了捋胡须,慢条斯理说道:
“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还别说,这古今第一大教育家孔子,还真不是浪得虚名,长篇大论分析之前,先亮最核心的观点。
他说,做一件事情,要像“天道”一样,始终为一,不能有别的杂念。因为,一旦有了杂念,就会想得太多,想得多了,就会觉得困扰。有了困扰,渐渐就会感到忧愁。一旦让忧愁充满了我们的头脑,这人也就差不多没的救了。连自己都救不了的人,又何谈去救别人呢?古代那些了不起的前辈们,哪个不是先好好地活下去,才能把他们的智慧和经验,传授给别人?
颜回你这傻小子,你可倒好,自己往枪口上撞。如果只是帮社区打扫打扫卫生,搞搞垃圾分类,救助一下流浪的阿猫阿狗,这些举手之劳的小事,说干就干,那就是干得好啊。可你呢,一上来,就要去干那种硬刚残暴君王的活儿,整日pk一群吃人不吐骨头的奸臣,那是什么活儿?那可是分分钟掉脑袋的事情,别说救卫国百姓于水火,你自己一不留神都自身难保。
听到这儿,估计您已经和颜回一样蒙圈了?什么?老师你怎么说话一套一套的,自己打自己脸?前面你讲大道理,说要治国去之、乱国就之,要干大事就得去乱国;怎么等我要去了,你又拦着不让去?哦,闹了半天,你那都是忽悠粉丝报你的孔门培训班?
别多想,孔圣人这么说,是让颜回三思而后行,其中自有深意。
-
2.最疼你的还是师父
-
3.助纣为虐的,也可能是贤臣
-
4.赢了面子,输了里子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庄子,庄氏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沈不周,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金圣叹盛赞其为“天下第一才子书”。鲁迅先生则有云:“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然而,令人望而却步的经典,细细读来,实则很有趣:它看起来晦涩难懂、讨论的都是深奥哲理,可里面到处是精彩故事;它写作于战火纷飞的战国年代,却不教人如何努力拼搏,满本书都像在说“努力不一定会成功,躺平一定很舒服”。
其实,这部成书于超级内卷的战国年间的古书,只想心平气和告诉你:不争不抢,顺其自然,命运自有最好的安排。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庄子·齐物论》)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庄子·山木》)
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