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如意算盘再落空
- 各位路上读书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良辰周,今天继续您带来《明朝那些事儿》之番外篇。 上一讲我们说了王保保的崛起:元顺帝和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争权夺利,各自联络军阀,上演了一场宫廷大乱斗。这场内讧是导致元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却也让王保保能登堂入室。等到明军攻陷大都,实力几乎没有受损的王保保,便成了元朝全村的希望。那么王保保能否扭转乾坤,重现大蒙古帝国的盛世局面呢? 估计王保保一开始根本没考虑这么多,眼下最怕的,是明军攻占了大都,接下来就要收拾他了。 果不其然,明军攻占大都后,便开始着手消灭王保保。按主帅徐达的计划,常遇春的明军主力从河北直逼山西,汤和则率领一支偏师从河南北上,与常遇春构成南北夹击之势。 面对明军两路来袭,王保保果断决策,先以主力部队攻击实力较弱的汤和。当时汤和轻敌冒进,结果中了王保保的埋伏,明军被杀得尸横遍野,汤和好容易捡了一条命,狼狈地逃回河南。 这是明军北伐以来,元朝取得的少有的大胜。消息传开,元朝君臣免不了要弹冠相庆一番。元顺帝更是大喜过望,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王保保身上,又是给他封王,又是给他大号的金印。这些恩赐自然不是免费的,元顺帝同时下令,要王保保尽快收复大都,重新恢复大元江山。 这个时候王保保也有点上头,之前他跟明军交手不多,互有胜负,这一次大获全胜,觉得明军也不过如此,自己定然能完成任务。 话是放出去了,但怎么才能击败明军,并收复城防坚固的大都呢?王保保作了一番设想:徐达一定会亲率明军主力,从河北进攻太原。若想从河北到太原,自古以来,都只能穿过太行山。要是跟这支兵马正面刚,胜算不大。 于是王保保想了个奇招:自己手下大部分是骑兵,速度很快,可以抢在明军攻打太原之前,由居庸关突袭大都,来个围魏救赵。接到情报,徐达肯定会率军回援。一来一回,明军疲于奔命,王保保则可以以逸待劳,又在利于骑兵行动的平原上跟徐达决战,到时候必能取胜,接下来收复大都,也是板上钉钉。 你别说,王保保确实厉害,他把明军的想法猜的是一清二楚:徐达确实驻军河北真定一带,计划翻越太行山,向太原进军。当王保保逼近居庸关时,当地守军也果然飞报徐达,说元军要袭击大都。王保保甚至猜到了如下场景:部将们纷纷向徐达请求,要前队变后队,驰援大都。 一切都在王保保的计划之内。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把他给整懵了。 当部将们请求回援时,徐达却不为所动,随后他给部下算了一笔账:王保保打大都,明军打太原,说白了就是对子。看起来大都更为重要,明朝是拿车换炮。可明朝刚占领大都,还处于稳定治安阶段,丢掉了也不可惜。太原就不一样了,是王保保的大本营,他的家当都在那。真要对子的话,其实是王保保拿车换炮,吃亏的是他。 更何况,此时大都城内还有几万明军,守将孙兴祖又擅长防守,坚持个十天半个月,绝对没有问题。于是徐达一拍板:向太原进军! 徐达的这招“批亢捣虚”,就像打蛇打七寸,让自以为高明的王保保,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可不肯拿自己的大本营太原去换大都,那显然是亏本买卖。得知后院起火,王保保立刻放弃了攻打大都的计划,全军掉头,火速回援。
- 2.宿敌初见面,王保保完败
- 3.因祸得福,从西北东山再起
- 4.冤家再聚,王保保二战徐达
- 5.从头再来,漠北重振旗鼓
- 6.一雪前耻,王保保三战徐达
- 7.奇男子无力回天,朱元璋念念不忘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元末乱世之中,诞生了许多英雄。北有支撑元朝的几大豪杰,中有揭竿而起的红巾军领袖,南有朱元璋的诸位宿敌。金戈铁马,沙场红尘,滚滚人海之中,到底谁能脱颖而出?到底谁能雄霸一方?到底为何又是朱元璋夺得了天下?
跟随百变声优良辰周,回到元末明初,聆听豪杰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