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方正破产:名校光环不顶用
- 今天咱们要讲的,是一家大名鼎鼎的校企,方正集团。前面俩字是什么?北大,北大方正。没错,方正集团背靠的,就是北京大学,那可是块金字招牌啊。想当年,我就是冲着“北大”这两个字,买了方正电脑,也是我的第一台个人电脑。说起来,还有点情结在里头。什么?您没听说过方正电脑?那不能啊,想当年,方正电脑的销量全国第二,仅次于联想,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5%,甚至,在整个亚太市场那都是排得上号的。 除了IT行业以外,方正集团下面还有不少业务。像方正证券,您在那儿开过户吗?方正人寿,您在那儿买过保险吗?北大医疗产业集团,靠着北大医学部,也就是以前的北京医科大学,那名声也是杠杠的。除此之外,还有地产啊,职业教育啊等等,业务范围可广泛着呢,还孵化了多家上市公司,体量一度超过3600亿元。 这么说下来,这方正集团不光有名气,还是一个有实力的庞然大物。想想呢也是,现在最提倡的那什么产教研相融合,大学自己办的校企,那最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一不缺资金支持,二不缺科研人才,三也不用给太高的工资,怎么能发展得不快呢? 别的企业,那是从起跑线一步一个脚印拼过来的。就像现在,多少企业以和北大清华合作为荣?看云南白药,前几年和北大联合在昆明成立了一个国际医学研究中心,恨不得宣扬得天下皆知。而方正呢?一出生就接近终点线,比别人领先了一大截。可是谁知道啊,它生在终点了以后,却是慢慢地、慢慢地,诶?给爬了回去。就在2020年,方正集团破产重整了。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对了,在这里给大家纠正一个观点,破产不一定就等于玩完儿,它有两种形式。一个是破产清算,相当于公司没救了,看看还有什么家当,变卖了来还债,还完了债,公司也没了。还有一个呢,就是破产重整,公司虽然资不抵债,但是可能还有救,就找一些投资人,或者调整一下债务,来帮公司度过危机。像现在,方正集团虽然还在,还在运转,可是在引进投资人以后,大股东就已经变了,变成了另一家我们也很熟悉的巨无霸:中国平安。 不过话说回来,甭管是哪种破产,都不好听,都说明你这个企业出了重大的问题。咱们也不管之后方正在平安的手里,还能不能老树发新芽,今天,咱们就来说说“北大方正的大败局”。 一流的资源,庞大的体量,怎么就成了扶不起的刘阿斗?北大对于方正,到底是帮助更多,还是祸害更多呢?听我老刘细细说。
- 2.梦幻开局:当代毕昇打基石
- 3.利润下滑:创新不足显颓势
- 4.内斗乍起:企业家?科学家?
- 5.纷争不息:方正科技不太平
- 6.引狼入室:为平纷争,李友入局
- 7.侵吞资产:方正成了李友后院
- 8.东窗事发:改制失效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芳嘉,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北大方正集团,生于1986年,卒于2021年。三十年前,它是以技术立命的最牛校企,是王选院士领导下的产学研代表,却也因为北大这块金字招牌,引来了蛇虫鼠蚁的啃噬。没完没了的内耗,虎视眈眈的野蛮人,腐朽的内部控制人,让它抛弃技术创新的根本,借着高杠杆跨足IT金融地产医药,却也最终因此走向了破产重整。重整后的方正集团,还是方正,却已经不再是我们记忆中的那个,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