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曹老板陈留举兵
- 今天咱们接演《三国演义》。 上一回咱们说到,曹操借了司徒王允的宝刀,要效法那荆轲刺秦王,趁着董卓的信任还没过期,先来一出曹孟德刺杀董太师,从根源上一刀切除汉家江山最大的毒瘤,可惜没能得手。刺杀是个高危动作,杀人不成瞬间可能就被反杀,得亏曹老板打小练就一身好演技,危险时刻,上演了一出刺杀变献刀的好戏码,脱离虎口,一路狂奔。 骑着从吕布手里递来的好马,曹老板那是一刻不敢停留,直奔老家谯县方向。没曾想,跑到半路,在中牟县一不留神崴了泥,没糊弄过去,让当地的侦缉队长陈宫一眼识破,给拘了进去。 但是,这点小挫折岂能难住我们主角光环普照大地的曹老板?三言两语,直接就地策反了陈宫陈大队,拉着他一起踏上了亡命天涯的逃犯之路。 俩人上路后,一个误会接着一个误会,途经成皋县时,原本是二人救命恩人的吕伯奢,先是阴差阳错被曹老板带着陈大队杀了人全家,接着又在路上遇见他本人,曹操一不做二不休,把自己的救命恩人、世交伯父斩杀于马下,没有一丝丝犹豫,没有一点点手抖。 饶是陈宫一个县级公安局局长,一辈子扫黄打非、扫黑除恶的事儿不知道干了多少,这种场面,那也着实不曾见过啊。可谁知曹操不仅丝毫不往心里去,反而说了一句古往今来最流氓的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老板这话陈宫一直想到半夜,想来想去,终于想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董卓在洛阳无恶不作,终究也是一时的,和将错就错把吕伯奢全家赶尽杀绝的恶魔相比,那都算不得什么。以后真正断送汉家江山的,恐怕不是别人,正是此刻酣睡在自己身旁的曹操! 想到这儿,陈宫不禁杀心顿起,竟然想要重演一番曹操单刀刺董卓的“义举”。但是,陈宫他毕竟只是个县公安局局长的魄力和胆量,刀还没抽出来,便将自己疯狂的想法入了鞘。 一方面,陈宫确实不敢杀人;另一方面,他也确实不认可这种刀光剑影的办事儿手段。趁人不备把曹操一刀砍了,那和不分青红皂白就杀人如麻的曹操有什么分别? 陈宫在那暗夜里左思右想,越想越不是个事儿,可身旁的曹操呢?杀了人一家,倒像没事儿人一样酣睡,想到最后,他轻轻地叹息道:“罢了,罢了。”呆了一会,把刀收好,悄悄起身,趁着夜黑,选择了单飞,回去继续干他的公安局长。与其陪着一个魔鬼浪迹天涯,还不如回去接着当自己的地头蛇。 曹操的起床气要比董卓好一些,早上醒来,四处找不着陈宫,心里一下子就想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和陈宫散伙儿倒也没什么,就怕他回去之后告密,把自己的行踪泄露了。于是曹操更加小心谨慎,一路快马加鞭,不一日,就逃到了陈留。 前面咱们说曹操原计划是逃到老家谯县去,怎么突然跑到陈留了呢。一来,谯县在今天安徽亳州,距离不算近,二来吧,曹操觉得,要想真正躲过董卓的追杀,最有力的对策是尽快组织起一支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有军队保护,才有人身安全。想到这儿,曹操决定改道,直奔陈留。 各位说,为什么是陈留这个地方呢?首要的原因就是,他爹曹嵩此刻就在陈留。这不,回到陈留之后,曹操转身就变成了地头蛇,可以开始搞事儿了,跟他爹说打算在陈留起兵。 可起兵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儿?还记得当初刘关张三兄弟是怎么出道的吗?那是有天使投资人赞助,给钱给兵器,这才拉起了一支队伍。在官场混迹已久的曹操,自然明白这个道理,要起兵,无非要有两样准备,一个是钱,一个是人。现在的关键是,曹老板怎么搞到钱和人。 第一步,吃大户。当然,大户不会白白给你吃,你总要给他们画个好饼、讲个好故事,PPT要做漂亮点吧?看来看去,曹操盯上了陈留县的首富,卫弘。 曹老板找到卫弘,别的虚头巴脑的一概没有,开门见山:我要起兵,我要打仗,我要干董卓!而你呢,你要出钱,你要结账,你要做投资人! 当时的东汉天下,上到一方诸侯,下到盲流乞丐,那真是全都苦董卓久矣。而且东汉二百年基业,社会贫富差距已经相当大,全国各地的有钱人不少,有钱人的钱那也是真不少。对有钱人来说,钱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是没有敢出头的人。现在,这个叫曹操的愣头青要带头要玩命,正是求之不得。 一句股权占比没提,首富卫弘当即慷慨解囊,大义凛然表示:吾有是心久矣,恨未遇英雄耳。既孟德有大志,愿将家资相助。 曹操听了大喜过望,钱的问题解决了,事情就成功了一大半。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找人。找人主要是靠花钱,但也不能单纯靠花钱,还得有一个好听的名目,所谓师出有名,得道多助,就是这个道理。于是曹操一边流水一样的花钱招兵买马,一边苦心经营自己的舆论攻势。 第一步,比较简单,在自己的队伍中竖起一面大旗,上书“仁义”俩字,这是给自己的脸上贴金,也是让前来投奔的人放心,咱要干的,可不是乱七八糟的非法勾当,咱要干的,是替天行道。 但是,你要替天行道,天答应了吗?所以这就有第二件事儿,发布矫诏。 天是谁呀,天是皇上,这个诏呢,就是天子诏书的意思,皇帝要跟底下的人说个什么事儿,颁布个什么政策,这才叫诏。可是这会儿小皇上汉献帝,还在董卓的手里攥着呢,甚至这个皇帝,还是董卓亲自给他换上岗的,他怎么能发布诏书呢?所以这个诏书,就得有人自作主张,替皇上代劳了。 说白了,这诏书是假的,古人把这种假的诏书,叫做矫诏。 曹操现在挑头做了这个自作主张的人,那他在假诏书里写点什么呢?曹操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董卓现在这么猖狂,在座的各位都有责任。要收拾这个烂摊子,我曹操可以领个头,但是你们也不能干看着,有钱的已经出钱了,剩下咱们这帮有力的,都得给我玩命! 这一封矫诏的效果,那真是立竿见影。短短几天时间,曹操就拉起了一支人数相当可观的队伍。这里边既有各路江湖人士,比如后来成为曹操麾下虎将的乐进和李典;也有自家的帮手,比如夏侯惇、夏侯渊两兄弟,曹仁、曹洪俩本家。 细心的听众朋友,听到这儿可能有疑问了,怎们姓曹的,和姓夏侯的,成了一家呢?嗐,曹操原来姓什么呀?曹操本姓夏侯,只不过他这一支,后来被过继给了大太监曹腾。所以说,曹操的本家有两家,曹氏和夏侯氏,双倍的原生家庭支持。 总而言之,曹操这一下,就算正式有了自己的队伍了,以后再搞事儿,那可就不是刺杀、暗杀这种一锤子买卖,那都是转战千里,流血漂橹,伏尸百万的大买卖了。 各位,起兵陈留的曹操,在东汉末年的历史画卷中,就这样正式出道了。
-
2.十八路诸侯集合
- 有了枪杆子,自然也就挺直了腰杆子。曹操拉起队伍之后,当年在洛阳横竖看不上曹操的袁绍,竟然主动捎来了消息,表示愿意入伙一起干。 原来啊,袁绍此刻独自在渤海之地,虽然手握重兵,奈何天下事没人出头,自己家再大业再大,也不好主动搞事儿,他自己一天三封信的催促司徒王允,到头来也没催出什么大气候来,反倒是此前根本没放在眼里的曹操,如今拉起了这么大的队伍,搞出了这么大的阵仗。 于是袁绍袁大公子就坡下驴,拿着曹操发布的假诏书,带着三万精兵,领着文武大臣,来陈留找曹操结盟,入股来了。 想那袁绍是何等人物,这个头一开,好家伙,名人效应,其他地方诸侯,纷纷跟风效仿,带着自己的精兵强将,来支援袁绍曹操这个创业团队。名义上,这是响应天子诏令;道理上,这是挽救汉家江山的仁义之举。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个时候不出力不行动,那就是东汉末年最大的政治不正确。 于是短短数月之间,全国诸侯齐聚一处,浩浩荡荡地朝着洛阳进发了。各路诸侯的兵力虽说有多有少,实力有强有弱,但却是“一个也不能少”。天南海北,总共十七路,分别是: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这里面有咱们的老熟人,比如此前出场过的孙坚,刘备的发小公孙瓒,等等。还有一些虽然才刚刚出场,但却早已为全国人民所熟悉的,比如北海太守,没错,就是打小便知道让梨的孔融。现在孔融长大了,梨虽然还是可以随便让,但是这大汉的江山,那是绝对不能让的。 话说这十七路诸侯组成的“反董卓联盟”集合之后,浩浩荡荡开赴洛阳,这爆炸性新闻,这热点头条,早已闹得天下皆知。但凡有志之士,无不来出一份力,或沿途入伍,或介绍参军。总之,人人争先恐后,大军一路之上,是越走队伍越壮大,越走士气越高昂。 这其中,当然也少不了我们沉寂已久的主角团——刘、关、张。 话说刘关张兄弟三人,听说曹操聚义十七路诸侯,前往洛阳讨伐董卓,心里一个比一个激动。黄巾之乱以后,兄弟三人遭宦官陷害,沉寂了太久,早就想要大展一番拳脚了。此次主动出击,远征洛阳,全国的有志青年有一个算一个,自己岂能落下? 盘点了一下这十七路队伍之后,刘备自忖他兄弟三人虽然靠着剿灭黄巾军挣了点薄名,但是在这些真正的大佬面前,那还是彻彻底底的小透明,直接过去投奔,恐怕让人看轻了,还是先找老熟人,直奔公孙瓒吧。 好在公孙瓒做的是北平太守,想去洛阳,必然经过刘备所在的平原县。兄弟三人昼夜整顿军备、操练士卒,摩拳擦掌地等,心里长草地等。而这一天,也终于让他们等了个正着。 却说公孙瓒一行人正赶着路,路过平原县时,忽然从路旁林子冲出一队人马,带着吃的喝的,敲着锣打着鼓,迎着自己过来了。公孙瓒定睛一看,哎呦,这不是,刘备,刘玄德嘛! 同学相见,分外亲热。公孙瓒问道:“贤弟何故在此?” 同学情谊虽然深厚,但是一见面就要投靠,也有点不好意思,刘备也不好直说自己想跟着公孙瓒加入义军,只好先打打马虎眼:“旧日蒙兄保备为平原县令,今闻大军过此,将来奉候,就请兄长入城歇马。” 公孙瓒这种老江湖,虽然内心十分感激刘备的招待,但一眼便知,刘备此番大张旗鼓地来迎接自己,绝不止犒劳一下这么简单。 看着刘备身后豹头环眼、面如重枣的两条大汉,公孙瓒问道:“此何人也?” 刘备便向公孙瓒介绍了关羽、张飞二人。公孙瓒一听:啊,老刘,你两位兄弟的大名,我早就听说过啦。这就是和你一起,在中原大破黄巾乱贼的两位好汉,对不? 这时,刘备开始展现出了他之所以能坐稳这个大哥的深不可测的情商。只见刘备说道:“皆此二人之力。” 眼见功劳刘备自己一点没占,而是不遗余力地推出自己的两位兄弟,这时候,公孙瓒不多问一句都不行了:那这两位弟兄,现在正任什么职务呀? 刘备等的就是这个问题,尽量平静地实话实说:“关羽为马弓手,张飞为步弓手。”这话一出,任谁听了,不都得长叹一声:嗐!埋没英雄! 公孙瓒听到这儿呢,一方面是真的可惜刘、关、张三人一身本领,却只能在平原县这个小地方委屈着,有些英雄惜英雄的意思;另一方面,也是老江湖了,听出了刘备话中的意思,想到二人多年同学情谊,又正是国家用人之际,便主动提议道:“如此可谓埋没英雄!今董卓作乱,天下诸侯共往诛之。贤弟可弃此卑官,一同讨贼,力扶汉室,若何?” 这话可谓正中刘备三人下怀,三兄弟当下即整理行装,收拢部队,就地混编入了公孙瓒的队伍之中。至此,刘、关、张三人,也加入了讨伐董卓的联盟大军,第十八路诸侯,正式登场! 那么,这十八路诸侯此去,究竟能否旗开得胜?手握西凉精锐,又有天下第一人吕布护卫的董卓,又将怎样对付这次的劲敌?十八路诸侯声势虽大,但能否齐心协力,精诚团结呢?精彩节目,咱们下一讲继续。咱们下次节目再见!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罗贯中(约1315-1385),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祖籍东原(今山东东平),流寓杭州,元末明初小说家,主要作品为《三国志演义》,传说师从施耐庵,《水浒传》的编写者之一,今存其所作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廉鹏举,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故事起于桃园结义,终于晋统三国,描绘了东汉末至西晋初近百年间的风云变幻,数不清的英雄人物在这里闪耀又陨落,说不完的传奇故事在这里上演又谢幕。忠与义,如何取舍?智与勇,谁负谁赢?权与情,孰重孰轻?
《三国演义》的故事原型起自正史《三国志》,经数百年的流传改写,至晚唐时已妇孺皆知,宋元又有了专业艺人表演,并出现“尊刘抑曹”的鲜明倾向。元末明初时,文人罗贯中在世代累积基础上,杂采正史记载、民间传说,创作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同时也是历史演义的开山巨著《三国志演义》。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