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慢读《庄子》9
齐物论(三):沉默是金,优秀不用秀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将万物看作一个“1”
- 上一期节目,我们讲到了《庄子·齐物论》的第二部分。在这一部分里,庄老师实际上已经点出了这一篇文章最核心的一个观点,那就是,世间万物、合同为一。
有的朋友可能会很奇怪,在第一部分的时候,庄老师说天道创造万物,是“吹万不同”,各有特色。怎么这会儿,又说成是一样的了?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是不是庄老师随心所欲,想到哪里写哪里,自己也混乱了?
其实,这两种观点,一点儿也不矛盾。因为它们代表的,是两种境界的不同感受。第一个境界,是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从无到有地认识事物,通过事物外在的特性,把它们一一区别开来。
而第二个境界,则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拘泥于万物之间的差别,用佛教的话来讲,就是:施主,你着相了!而把世间万物合同为一,则能让我们在纷纷扰扰的世间,获得一份自由和平静。
今天,我们接着解读《齐物论》,走进庄子眼中,那个万物其一的世界。
很多人觉得“万物齐一”是个伪命题,觉得它的意思就是,不管什么东西都是一样的。那能一样吗?比如一边是粮食,能让你吃得心满意足。一边是石头,吃一块胀肚子吃两块出人命。那能一样吗?
其实,这就是属于跳开庄老师的框架、自己添油加醋了。想一下上文,庄老师提出“万物其一”之前,讨论的是什么?是万物的多面性,是人们之间的争执,是人们自身的执念。
世间万物都是多面的。立场不同,心境不同,对待同一件事物的观点也就不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来讨论和评价这件事物,人们之间的分歧就会越来越多。这就好比是一根树枝上的两根树杈,一根代表正面,一根代表反面。而这两根杈上又分别分出了两杈,然后又这分出的四根杈上又分别分出了两杈……越来越多、没完没了。
当我们站在这根树杈上,去和另一根树杈上的人交流,经常就会很无力。有的时候,鸡同鸭讲讲多了,就会无奈地想,为什么人和人的想法会这么不一样?为什么我们的世界是这么的参差?追求真理,真的就那么难吗?
其实,复杂的并不是世界,而是我们的心灵。
如果我们不再执着于这根或者那根树杈,而是站得更高一点去看。我们就会发现,这根树杈分出了无数条枝丫,有无数面,那根树杈也分出了无数条枝丫,一样也有无数面。那这根树枝和那根树枝,还有什么不同呢?既然万物都有那么多面,那还有什么必要争个你死我活呢?这件事和那件事,有多大的差别呢?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理?
所以,与其劳心费神、与人争辩,与其穷其一生、追求外物,还不如抛下成见,用虚静空明的心态,重新看一看我们身边的世界。
于是,庄老师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
在这里,庄子其实是把古代智者的思想境界,分成了三个层次。
最高的层次,莫过于“无物”。在他们眼里,世界就像是一片混沌,有和无也混合一体。所以,有没有事物都是一个样,自然也就不会受到外物的制约。庄子认为,这种心态就算得上是达到了极致,没有比它更好的了。
次一等的人,认为世界上是存在事物的,只是没有刻意地区分物与物之间的差别。他们没有给外物设限,所以也没给自己的心灵设限。虽然过得不如上一种人无拘无束,但至少也是自由自在。
刚才说的两种人,都称得上得道高人,听起来可望而不可即。而再次一等的人,就和我们的心理距离比较近了。他们觉得事物与事物之间……嗯,还是有点差别的。但是也没必要过多地纠结,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也可以当一棵逍遥快活的小草。
看看,哪怕是最次等的智者,也都能抛开世俗的是非成败,抛开了战国时期盛行的打鸡血和成功学,让人躺平就好。那么,庄子对成功又是怎么看的呢?
-
2.成功就是不成功
-
3.一生二,二生三
-
4.大辩不言,大仁不仁
-
5.潜藏的光明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庄子,庄氏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沈不周,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金圣叹盛赞其为“天下第一才子书”。鲁迅先生则有云:“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然而,令人望而却步的经典,细细读来,实则很有趣:它看起来晦涩难懂、讨论的都是深奥哲理,可里面到处是精彩故事;它写作于战火纷飞的战国年代,却不教人如何努力拼搏,满本书都像在说“努力不一定会成功,躺平一定很舒服”。
其实,这部成书于超级内卷的战国年间的古书,只想心平气和告诉你:不争不抢,顺其自然,命运自有最好的安排。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庄子·齐物论》)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庄子·山木》)
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