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慢读《庄子》7
齐物论(一):聆听自然的箫声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发呆的高端玩法
- 上一期节目我们结束了庄子的逍遥之旅,这一期,我们将接着解读《庄子》这本书的第二篇,《齐物论》。别看这一篇放在《逍遥游》的后面,但它的重要程度,也绝不亚于《逍遥游》。
如果说,《逍遥游》是庄子思想的“外表”,向我们展示了庄子的理想世界,解释什么样的心态才称得上自由放达。那么,《齐物论》就像是庄子思想的“内里”,它通过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追问,为我们揭露了庄子思想的内核,告诉我们,人为什么要追求逍遥。
这就牵出一系列更核心的问题:世界的本质是什么?造物主真的存在吗?如果有,它们藏在哪里?如果没有,世间万物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还有,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每个人来到世界上,应该如何看待世界,又要如何与世界相处?
这些问题,是不是挺抽象、挺深奥的?自古至今,有无数人给出了他们的答案。如果你还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或者思考了以后,仍然没有什么头绪,那么不妨继续往下听,听听庄老师对此是怎么看的。
《齐物论》的开篇,讲了一对师徒的故事。师父是楚国的一个修道者,叫南郭子綦。“郭”在古代指的是外城的城墙。因为他家住在城墙的南端,所以就有了这个名号。和现在有的年轻人叫自己北京吴彦祖、南阳郭富城,差不多是一个意思。
南郭子綦的弟子,姓颜成,名偃,字子游。有的人认为,这个人实际上就是孔子的弟子言偃,不过庄子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我们姑且也把他当作是一个普通的修道者。
有一天,南郭子綦靠在小桌子边上葛优瘫,仰着脖子,望着天花板,缓缓地从嘴里吐出一口气,“似丧其耦”。注意哈,这里的“耦”,不是配偶的偶,而是耦合的耦,我们可以理解成一种配对的关系,比如,我们经常把精神和肉体看作是一对,把自我与外物看作是一对。
所以,南郭子綦“似丧其耦”,不是说他像死了老婆,变成了一个孤寡老头儿,而是说他像是进入了一种精神和肉体短暂分离的状态。通俗一点来说,南郭子綦走神儿了。
他这一走神,站在他面前的子游就发现了。而且他发现,师父的这个走神好像走得有点不寻常。子游就问:“师父,我觉得您今天好像有点奇怪。”哪里奇怪呢? “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意思就是说,我们可以让身体一动不动,像干枯的木头一样失去活力。可是,我们真的可以让自己的心也一动不动,就像那已经冷却的一撮死灰吗?
这句话后来衍生出了个成语,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现在一般用来形容意志消沉,可是最早的含义其实没有负能量,单纯就是指心境淡漠罢了。子游这一通话的意思,他觉得,师父今天真的就是心如死灰了。明明就是同一个人,一样都是靠在小桌子边上,但看起来就是和以前不一样。
南郭子綦听到子游这样问,马上回了神。他亲昵地呼唤了一声子游的名字,说:“偃呐,你这个问题问得好。今天的我,确实达到了一种丧失自我的境界。你知道吗?世间的声音有三种,风声雨声读书声,哦不是,人籁、地籁和天籁,这三种声音你都听到过吗?”
子游想了想,什么籁和什么籁?没听说过啊。就摇了摇头,说道:“师父你说通俗点嘛。”于是,南郭子綦端正了一下坐姿,向子游解释起了,人籁、地籁和天籁的区别。
-
2.人籁、地籁与天籁
-
3.被情绪操控的地球人
-
4.寻寻觅觅,谁是世界的主宰?
-
5.庄老师的短暂迷茫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庄子,庄氏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沈不周,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金圣叹盛赞其为“天下第一才子书”。鲁迅先生则有云:“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然而,令人望而却步的经典,细细读来,实则很有趣:它看起来晦涩难懂、讨论的都是深奥哲理,可里面到处是精彩故事;它写作于战火纷飞的战国年代,却不教人如何努力拼搏,满本书都像在说“努力不一定会成功,躺平一定很舒服”。
其实,这部成书于超级内卷的战国年间的古书,只想心平气和告诉你:不争不抢,顺其自然,命运自有最好的安排。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庄子·齐物论》)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庄子·山木》)
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