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奇葩律法大盘点:乱扔垃圾脸上刺字,聚众喝酒要罚款……
- 路上读书fm的朋友,大家好啊,我是弗拉基米尔·大内密探零零九·良辰伊万诺夫,今天还是个好日子,春暖花开阳光明媚万物生,特别适合放假睡觉吃饭打豆豆。 哎,最近年纪大了,一躺下就容易信马由缰,往事浮上心头,仿佛昨日重现……这不,那天夜里被一只母蚊子纠缠不休,良辰我突然想起当年青春年少读高中,一位优秀学长受邀指导我们填志愿,他一上台,就给了我们来了一段十六字真言:“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劝人学法,千刀万剐”。我看着学长那堪忧的发际线,问他学的什么专业,学长捋了捋不存在的刘海儿,痛苦面具戴在了脸上,蹦出两个字,“法学。” 那时候的我,也曾是个风度翩翩长发飘飘的无敌青春美少年,颜值介乎郭富城和郑伊健之间。听完学长的真言,为了我毕生的颜值和发量,当即做了一个让我一辈子都不后悔的决定——果断拒绝了北京大学法学系的盛情邀约,努力成长为播音主持界的一线战士。 编导:能憋往自己脸上贴金吗?那哪是你果断拒绝呀,就是高考分数线差了个一两百呗! 还想不想我继续搬砖了?能不能说句好听的?你怎么就跟那法学条文一样让人堵心呢!一点人情味儿都没有。 这么说好像还是夸你了。我看最近几年,法学越来越“平易近人”了。你看哈,罗翔老师说刑法,让我们认识了法外狂徒张三;真人秀《令人心动的offer》,让咱知道学法之后依然可以颜值爆表;还有还有,抖音上三天两头就有靓妹靓仔说自己要用毕生功力捍卫法律的尊严了…… 哎呀,搞得我一激动,天天刷抖音看法学系靓妹,啊不对,是没日没夜地研究法律法规。 这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我是嘎嘎笑,在咱中国古代,皇帝老儿立法那是相当的奇葩!笑完之后,一股淡淡的忧伤涌上心头,如果良辰我穿越回去,只怕活不过片头曲…… 不信?不信你来试试。 好,接下来是大型古装穿越节目,为了让听众老爷们对咱们古代法律有完美的沉浸式体验,接下来,将由我良辰以身试法,咱们先穿越到秦朝,去感受一下什么叫地狱级生存难度。 众所周知,秦朝以严刑峻法著称,我国最早一批法家大V,像商鞅、韩非、李斯等等法学鬼才,毫无例外,都选择在秦国就业,这充分说明大秦这片土壤,黑,太黑。看看,这一代代最强大脑,在这片土地上,整天就琢磨着怎么拿捏老百姓,精雕细琢,搞出了一整套上管祭祀打仗、下管吃喝放屁的法律体系。 这套法律,那真可以说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稍不留神,下场就是屁股开花、脑袋搬家。打个比方,就说乱扔垃圾这件事儿吧。今天你走路上吃香蕉,手一滑,香蕉皮掉地上,顶多是后边的小姐姐嫌弃地吐槽一句“国男真下头”,保洁大爷会感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保洁阿姨追着你喊“扔厨余垃圾箱!”。简单说来,你乱扔垃圾,会受到道德谴责。 可要是在秦代,你在大秦路上乱扔垃圾,画风是这样的,草丛里会跳出两个壮汉,把你当场缉拿,就近押送县衙;衙门里的刀笔吏,也就是秦代基层公务员,翻出刻有法条的竹简,大声呵斥:老乡,你犯法了知道了吗! 你心说:弄啥呢?不就是罚个款吗?至于这大阵仗?正想着,旁边又跳出一狠人,左手端墨汁,右手捏铁针,像容嬷嬷扎紫薇一样,对着你胶原蛋白残留的脸蛋疯狂输出,你的脸上从此多了个龙飞凤舞的半永久刺字。 这刺字,叫做黥刑,《水浒传》里豹子头林冲被发配沧州之前,就遭过黥刑。这种刑罚,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强到什么地步呢?你就这么想吧,北宋忍者林教头遭此刑罚都绷不住了怒上梁山。 所以说,在秦代,在路边乱扔个垃圾,就得被如此对待,着实是吓skr人! 看看,秦朝生存不易啊。那位说,得了,你脸都被刮花了,见不得人,躲家里吧。也是,我在外窝囊受气,在内搞大男子主义,玩家庭暴力,打老婆出气,谁能管我? 呵!真要这么干,都不用妇联的同志出马,大秦官兵就会冲进家门,把我制服。 云梦睡虎地秦简里记载:“妻悍,夫殴治之,决其耳,若折肢指、体肤,问夫何论?当耐。”良辰我来翻译翻译:老婆再彪悍,男人也不能动手打人。如果打了人,伤害了老婆的四肢和手指,那就要对家暴男处以“耐刑”。 什么是“耐刑”?就是剃光胡子服劳役。在铁血秦人看来,你一个大男人,打老婆的力气,还不如用来搬砖,到长城工地上尽情挥洒荷尔蒙! 好了,大秦不是闹着玩的。大秦律法严苛细密,生活在秦帝国,吃个饭睡个觉打个豆豆,都得小心翼翼悄咪咪。但是呢,也恰恰是秦律组织起了老秦人,打造出最整齐划一的战争机器;但是但是呢,也正是因为这秦律过于苛刻,人民群众揭竿而起,帝国轰然倒塌。对秦王朝而言,成也秦律,败也秦律。 时间来到公元前206年,天字第一号流氓刘邦冲进咸阳城,把秦王子婴吓得膝盖一软扑通跪地深情演唱“就这样被你征服,切断了所有退路”。不可一世的秦王朝,在这一天宣告终结。可惜啊,这天下虽然改了姓,天下百姓的日子却没啥改变,从前苦的如今还是一样苦,从前特别苦的如今还是特别苦,就比如上门女婿们。 过去,彪悍的老秦人瞧不起上门女婿,觉得这帮人入赘到女方家,就是为了逃避国家的征兵和劳役。在日常打鸡血的秦人看来,这帮不享受996福报的人,不配做我的兄弟,对待赘婿,给我从政策上打压打压再打压! 根据《史记》和《汉书》的记载,赘婿在秦朝,那社会地位就跟贪污官员、逃犯和商人,一个档次,动不动就被拖去边关服劳役,啊,不对,是你自己双脚走着去。嘿嘿,在秦朝当上门女婿想老婆孩子热炕头,得先问大秦老爷们答不答应。 而到了汉代,赘婿们是否能像网络爽文写的那样,逆风翻盘,邪魅一笑,走上人生巅峰呢?恐怕还是不行。《汉书·贡禹传》记载了,在汉文帝统治的时代,“皆禁锢不得为吏”,也就是说,凡是当了上门女婿的,这辈子别想当官。 哎,想当年,良辰我也曾是小鲜肉,也曾梦想在赘婿天堂浙江萧山找个小富婆入赘,再考个公务员,体面地躺平,做人生赢家。可如果生在汉代,我的美梦可能就要破灭了,家人们,不懂就问,小富婆和体制内,我该选择哪一个呢? 编导:醒一醒,哪一个都看不上你! 得嘞,就当是一场梦,继续。汉代赘婿没人权也就算了,那我大汉男儿,找两三个老铁,喝杯白酒交个朋友,问题不大吧!不好意思,老乡,你又犯法了!《汉律》上写得明明白白的,“三人以上无故群饮,罚金四两”。 有土鳖,哦不对,土豪会想,喝!酒照喝钱照罚,四两才几个钱?哥几个给我喝,今晚全场的消费由咱们编导赵公子买单! 可是,冷静一下,四两啥啊?不是四两泰铢,是四两黄金哦,汉代四两大概是64克,按照今天金价大概是470块钱每克来算,就是三万多块钱啊,我喝顿小酒就得交罚款三万块,那得喝掉多少瓶飞天茅台才值这个价? 我猜你们现在一定很惊讶,这不是离大谱了吗?你官老爷管天管地,还能管我喝酒互吹大气?哎,汉代官员会一脸委屈地告诉你:“老乡,我这全是为你考虑。你喝酒,会喝醉吧,喝醉了再说几句反动言论,你身边那几个哥们,再跟着你造反了,那就不是罚款,是脑袋搬家了;就算你不造反,万一你们撒酒疯,乱扔酒瓶子,砸到花花草草,物业的城管的也会找你嘛。”所以,汉代统治者那真是良苦用心呀,良辰我不禁诗兴大发:禁酒禁得好,老公回家早,老婆孩子笑,和平又美好。 当然了,禁酒不光是为了维护社会治安,也是为了大家吃饱饭。要知道,古代农民种田不用金坷垃,不能亩产一千八,粮食产量很少,如此有限的粮食,能用来酿酒的就更少了,所以饮酒在古代是件很奢侈的事,汉代朝廷规定酒只能在祭祀等重要场合使用。 这么一想,减少民间饮酒量也是没办法,毕竟,粮食有限,且吃且珍惜,只能委屈一下大家了。 接下来,让我们来到中国古代的盛世:隋唐时代。这个时候,中国法律体系已经变得比较成熟了,秦汉时代那种变态法条少了很多。 但是,依然有些法条非常奇葩,可以说是节目效果拉满。比如那些“舌尖上的法律”,属实是令人喷饭,让吃货们纷纷戴上了痛苦面具。 众所周知,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度,从此中国人走上了考试之路,开启了内卷模式。内卷体现在哪呢?你把儒家经典背得滚瓜烂熟?我这儿能把论语倒背如流!你政论文章写得荡气回肠?我这边作诗作得花团锦簇。眼瞅着背诵功夫和文笔才华都比得差不多了,大家卷得气喘吁吁,这时天空一声巨响,卷王闪亮登场,他秀出了卷面上华丽丽的毛笔字,露出一副欠打的微笑:“哥几个字写得这么丑,还是搞说唱去吧?哥们儿我先上岸了!” 没错,卷到最后,大家开始比谁的字写得更好了。看来小时候老师语重心长地强调卷面分,不是没有道理的。 但我们字写得丑,也就是被老师叫到办公室批一顿,荣获“鬼画符”勋章一枚。可如果你在隋代的考试现场写一手烂字,那你就有口福了。 《隋书·礼仪志》记载,隋代的前身北齐,在选拔官吏的时候,如果候选人出现错别字,或者字迹潦草,就要处以惩罚。怎么惩罚呢?罚站,摘去配刀,以及喝墨水。没错,就是毛笔蘸的那个墨水。 这可不是我瞎说啊。史书记载,北齐皇帝在一次面试大臣的时候,那哥们字写得实在是太抽象派,气得欣赏不了前卫艺术的皇帝直接灌了他一升的墨水,大饱口福了属于是。有这种经典案例摆着,隋唐时期参加科举考试的学生们,自然在写字方面疯狂内卷,难怪唐代书法家扎堆,估计家长从小就吓唬他们:“写不好字?吔墨水啦你!” 除了隋朝,唐代的法律也在“吃”上大做文章。说起来古代的皇帝有个通病,那就是神经质,一天到晚脑子里都爱转悠“又有刁民想害朕!”,所以他们搞出一个奇葩的概念,叫“避讳”。说简单点,就是跟当朝皇帝名号沾边的字,你都不能用。到了唐代,谐音字、形近字也不能碰了,这真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一堆离谱法令从此诞生。 《酉阳杂俎》记载,因为唐代的皇帝家族姓李,所以大唐子民不能捕杀和贩卖鲤鱼,如果谁敢贩卖鲤鱼,重打60大板;但如果不是买的,自己下河里抓的呢?注意了,哪怕是你十级吃货,这时候也得狠狠地管住自己的嘴,唐代的鲤鱼是跳了龙门封了爵位的,人家现在叫赤鯶公,所以你要是得到一条鲤鱼,最好立即马上放生。 看看,“动物保护法”在我国一直整得是挺超前,现代人看了都男默女泪。除了保护鲤鱼,避讳衍生出的“动物保护法”还挺多的。北宋的宋徽宗,生肖属狗,所以他禁止天下臣民杀狗;元代的仁宗皇帝,在鸡年出生,他倒是没有禁止吃鸡,只是不允许京城的老百姓倒着提鸡;明代国姓是朱,与“猪”同音,良辰我最爱的明武宗朱厚照同学,下令禁止百姓养猪,连祭祀都不能摆猪头,他还让笔杆子传播错误养生知识,说吃猪肉对健康不利、甚至会导致生疮,水平堪比当代无良营销号,转发到家族群瞬间爆炸的那种。怕了怕了,还让不让人好好吃饭了? 隋唐这些个舌尖上的法律,虽然奇葩,但也就是喜剧效果拉满,不伤筋动骨。接下来咱们聊点狠货,明代的法律。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从底层爬到皇帝宝座上的狠人,早年混社会的时候,简直是天天活在法治节目情景剧里头,什么底层人民自相残杀、贪官污吏欺负百姓,每天都在身边上演。 这就导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立法风格非常凶狠,整个大明王朝鸡飞狗跳,天天都播放血腥版“人民的名义”。老朱最痛恨的,就是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僚,所以他的反腐法令很猛很暴力,未成年人必须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观看。 明太祖规定,地方官贪污受贿六十两以上的,直接一刀下去脑袋搬家。这还不算,要把贪官的皮也给剥下来,里面填上草,装袋打包,挂起来示众,不仅要物理性死亡,还要他社会性死亡。老朱还专门立了一座土地庙,用来剥皮处刑,江湖人称皮场庙,令人闻风丧胆。 虽然朱元璋大力整治贪官,但这可不是说他真的代表了“人民的名义”,出身平民的老朱,对待平民也是一样的狠。他的控制欲已经强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比如制定了一大堆奇葩法律,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行为举止都规定得死死的。 随便举几个例子,根据明代顾起元的笔记《客座赘语》记载,军人中有学唱曲的,割舌头;下棋的,砍手;踢球的,砍脚。老朱表示:我武德充沛的明代汉子,就该远离这些堕落不堪的腐朽艺术。 还有更绝的,朱元璋还规定,官民之家的儿童留有元朝发型的,直接拖出去阉割;京城市民如果有人养鸟,饿死他,如果饮酒唱歌,也饿死他!农村里如果有人游手好闲不老实种地,绑起来送到官府治罪。 一句话,在前任农民伯伯朱元璋的眼里,老百姓就该老老实实地种地生儿子,谁要是想过得潇洒happy,人生就直接快进到ending! 你以为老实当个打工人就能安然无恙了?也不一定,明朝律法中还有一条最让人哭笑不得的,专门针对那些暴躁老哥的法令。《大明律》中说道:“凡骂人者笞一十,互相骂者各笞一十。”也就是说,骂人的打十板子,俩人互骂各打十板子。要是放在今天,把这条法令落实下去,整个社会也不用干活了,到处是打屁股的声音在高低起伏,回荡在全国每一个角落。 在明代前期,这些恐怖的法律大部分还能得到执行,但高压统治是不可能长久的,绝世狠人朱元璋和朱棣挂掉之后,大明官员长舒了一口气,很多法令逐渐走向废弛。 而到了清代,刚上位的满清统治者对汉人一肚子猜疑,又开始疯狂整活,推出了一系列苛刻法令,致力于把大清帝国的百姓培养成大大滴良民。 小时候我们看tvb电视剧,总能看到英雄好汉拜把子,确认过眼神,我遇上对的人,就要歃血为盟、结拜成弟兄,古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今有古惑仔天团聚首铜锣湾,那都是基情满满的故事。可如果在清朝,这些故事都是瞎扯淡,因为在我大清境内,谁拜把子谁掉脑袋。 话说辫子军刚一入关,就出台规定:凡歃血盟誓、焚表结拜弟兄者,直接就地正法!之后又细化了规定:歃血为盟的团伙,直接“乃伊组特”;仅仅是结拜兄弟的人,只需要鞭打一百下就可以了呢! 为啥这么恨异性兄弟呢?有这个疑问的,一看就是没听咱们刘学兄讲的《三国演义》,不说了么,努尔哈赤和他的弟兄们怎么打天下的?拿《三国演义》当兵书,都读魔怔了,有点迷信结义兄弟是破坏力极强的主儿。再一个呢,也是现实逼迫。清军夺取政权后,全国各地的汉族猛男都嚷嚷着反清复明,努尔哈赤的儿孙们心里犯嘀咕啊,为了保住江山,不得不对结义抱团行为小心防范。 哎,清朝确实管得宽。除了防范地上的刁民闹事,天上的事儿,他们也不落下。当欧洲的科学家拿着望远镜,使劲往上张望的时候,清朝统治着居然禁止民间私习天文。 在康熙时代,这个皇帝察觉到当时很多知识分子对天文历法感兴趣,于是他出台了一个法规,要求在科举考试中,不能出现任何有关天文学和占星术的内容,把清朝知识分子仰望星空的梦想扼杀在摇篮之中。如果《人民的名义》里的孙连城区长生在清朝,他的快乐可能就没有了,毕竟连观测天文都不被允许,我躺平孙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问题来了,康熙皇帝自身也是精通西方学术的学霸,接受了国际前沿天文学知识,他为什么要禁止民间学习天文呢? 这其实是中华传统艺能了,在西晋,统治者出台法律禁止私习天文。因为他们认为皇帝受命于天,老天爷相关的知识,必须被皇宫垄断,你一介草民观察天象,你想窥探什么?你有这个资格吗?怕不是想造反吧?所以,为了让老百姓乖乖当良民,清朝统治者依然沿袭了禁止学习天文的法律。 其实归根结底,古代法律奇葩,是因为古代的统治者太奇葩,王侯将相们整天担惊受怕,害怕无产阶级的铁拳砸到自己头上来,出台了一大堆奇葩法律,把生存环境搞得相当恶劣。当然啦,我们作为现代人,也不能苛责这些古代立法者,毕竟唯物主义者必须理解社会生产力和时代的局限性嘛!最后来点官方的,在中华法律文明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是坠吼滴! 好的,今天的话题我们就先说到这。路上读书,你的音频图书馆,我是良辰周,我们下次再见!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陈良超,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在读研究生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探索史书夹缝里的新奇故事,角度刁钻,逼格满满,不一定有用,但一定有趣。
乱扔垃圾脸上被刺字,聚众喝酒要罚款;在科举考试中,写字太潦草要罚喝一升墨水;大明律规定,骂人者笞一十,相互骂者各笞一十;清代开展良民养成计划,禁止拜把子,学天文……
古代的法律太太太奇葩了,假如穿越回去,你能活过第一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