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40狄仁杰破奇案之红楼案(三)
同为花魁殉情而死,两桩血案有何关联?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红楼殉情旧案
- 上回说到,花魁娘子秋月离奇暴毙红楼,经仵作验尸,死因为猝死。这个结果,狄仁杰心生怀疑。另一边,马荣经过走访,从虾蟹兄弟口中得知,二十年前红楼同样发生一桩男子殉情自杀案,古董商温源与这起案子,以及李廉自杀案,似乎有关系,因为案发时有人看见温源出没永乐客栈。关于李廉,虾蟹兄弟说他曾和冯里正冯岱的船相撞。
第二天一早,马荣去码头调查案情,证实虾蟹兄弟所言不假。
“老爷,码头好几个船夫作证,李廉来到乐苑那晚,确实撞了冯岱的船,还和玉环小姐在船头说过话。另外,我还在江边见到了老爷昨晚说的那个浑身脓疮的人。”
狄仁杰忙问:“那人是谁?干什么的?”
马荣摇头道:“多半是个乞丐吧。他正和一个船夫说话,好像是想搭船离开此地。不过他浑身恶臭,船夫都不愿意捎带上他。结果那乞丐倒出掏出一块银子给船夫,船夫害怕被传染麻风病,连连拒绝,气得那乞丐破口大骂,不过听他骂人,却像个体面的士绅。”
狄仁杰细捻胡须:“那个可怜人倒是不缺银两,随他去吧。咱们还有正事要办。二十年前,陶盼德的父亲陶广也死于红楼,听说与李廉、秋月之死十分相似,或许,可以从陶盼德那儿问到什么线索。”
于是,狄仁杰和马荣便去拜访陶盼德,当时他正在冯岱的府上做客。
进了冯宅,在仆人的带领下,左转右转,来到一个花园。园子里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一派生机盎然景象。陶盼德正一个人坐在一处清静幽雅的小亭子里看书。
狄仁杰上前问候:“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啊。陶先生,打扰了。”
陶盼德忙起身迎接,儒雅有礼,“无碍。冯宅里藏书多,我闲来无事,随便翻翻。狄大人请坐。”
陶盼德似乎知道狄仁杰的来意,立即轻轻挥手让带路的仆人退去。
狄仁杰坐下来,喝了口茶,平静地说道:“开门见山吧,本县认为,李廉和秋月都是被谋杀的。”
狄仁杰抬眼盯着陶盼德,没想到,他竟然毫无表情,十分冷漠地反问道:“钥匙都是插在房间里面的,凶手是如何逃脱的呢?”
狄仁杰一愣:“哦,这个……也是本县没想明白的地方。但我听说,二十年前,你父亲陶广也是在红楼自杀的?”
陶盼德脸色变了,沉思了许久,才缓缓说道:“狄大人,我父亲不是自杀的。是被人谋杀的。二十年了,深仇大恨,难以忘怀。如果找不到凶手,我死不瞑目。”
狄仁杰鼓励道:“陶先生,能否讲讲当年的情景?”
陶盼德神情愈发阴沉,又沉默了一阵,才缓缓说道:“先父遇害时,我只有八岁。记得那天黄昏,漫天都是艳丽的晚霞。有人送信来,叫父亲去红楼会客。父亲急匆匆去了,连随身携带的折扇都落在了家里。我想给父亲送扇子,便跟了过去。
一进花园,就看到红楼大门开着。可等我跑近了才发现,父亲仰面躺在右边床前,一把尖刀刺在他的咽喉上。血汩汩地往外淌着,染红了衣裳,像根红丝带一样系在胸前。我扑过去大哭,忽然,一个穿着红色长袍的人,从屋里跑了出去。那肯定就是凶手,我拔腿就追!可刚奔出台阶,就摔倒在地,昏了过去。
醒来的时候,我已经在自家床上了。我问母亲,父亲去哪儿了。母亲只说,父亲出远门做生意去了。当时,我还以为自己做了一场噩梦。后来,父亲再也没回来。再后来,他们跟我说,父亲在红楼自杀了,因为房门锁着,钥匙在房间的地毯上。可是,我亲眼看到门是开着的,父亲确实是被人杀死在床前!二十年了,这些细节,全都刻在我心底,我忘不了!所以,我怀疑,会不会是我晕倒后,凶手又返回来,锁了门,再将钥匙从窗户扔了进去。”
-
2.三男争一花魁
-
3.自杀还是谋杀?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高罗佩,荷兰外交官,著名汉学家。高罗佩精通中、英、日、梵等十几国语言和文字,尤其痴迷中国文化,写得一手好书法,擅长吟诗作对,琴棋书画样样通晓,写过许多关于中国传统工艺玩物、历史习俗的文章。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xy,自由撰稿人,文艺类音频节目策划编辑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公元669年中元节,狄仁杰路过邻县金华,因住房紧张,无奈投宿凶宅。古朴典雅的红楼,曾发生两桩相似命案,两名男子殉情而死。紧接着,当地花魁同样命陨红楼,狄仁杰奉命查案,一股恶臭腐烂的气息如影随形……
本节目以唐代宰相狄仁杰为主人公,描述狄仁杰在州县各地方为官断案、伸张正义的传奇经历。狄仁杰断案如神,被西方读者称为古代中国的福尔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