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史记·燕召公世家(上)
一代名臣燕召公的封国,存在感却很弱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开国君主燕召公
- 各位路上读书的听友大家好,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春秋战国时期那些大国的历史,来看看大国的命运,跟小国有啥不同。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这里得先说明一下,春秋时期有两个叫燕的诸侯国,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南燕国很小,疆域大概在今天河南的延津东北部,据说是上古时期黄帝后代的封国,因为南燕国太小了,而且应该是很早就被灭了,所以《史记》里根本没它的戏份,其他史料中也很少有写到,只有一些零零星星的,大家知道有这么一个小国就好。我们一般说的燕国,没有特别注明的,都是指北燕,因为它在战国时期,也曾经轰轰烈烈过。
燕国的开国之君,厉害了,就是在《周本纪》《鲁世家》《齐世家》里面不只一次出镜过的召公,姓姬,名奭。哪个字呢,看起来很像爽、爽歪歪那个“爽”字。
召公姬奭,有一说,是周文王的庶长子,也就是周武王同父异母的哥哥。但又有史家考证说不是,他只是周王室的旁支,不是文王的儿子。我们就不管这些了,知道他姓姬就好,反正都是他们老姬家的人。
之前咱们讲过,召公奭、周公旦、太公望,统称周朝开国的“三公”,就是辅助周武王打天下的三位大功臣,周朝的开国大典,由太公望主持,周公旦手持大钺,召公奭手持小钺,一左一右拥戴着武王举行祭天大礼。
同样,“召公”这个称号的由来,跟“周公”一样,也是在周还没有夺得天下之前,就被封在一块叫“召”的地方。据史家考证,召地大概就在今天陕西歧山的南边,附近还有一块地叫周,封给了姬旦,所以姬旦叫周公,姬奭叫召公。
既然召公的封地在召,那燕国又是怎么来的呢?等到周武王灭商夺得天下,地盘大了,就重新分封诸侯,召公就封在燕国,因此他又被称为燕召公。
燕国在哪儿?最早的疆域,差不多就在今天的河北北部、含北京地区,一直到辽宁西部这么一片区域,都城呢,就是今天北京一带,具体点说,就是北京房山区琉璃河镇。所以北京古称“燕京”,就是这么来的。
在《鲁世家》中,咱们说过周公没有去自己的封地,而是让自己的儿子去当了第一任国君。跟周公一样,召公也没去他的封国燕,而是派了长子姬克去当燕国国君,他自己则留在王都,帮着武王处理朝廷政务。
周武王夺得天下之后,一年后就去世了,他儿子成王很小,于是他留下遗嘱,由周公当太师,召公当太保,用今天的话来说,两人都是成王的监护人。同时,把周王室直接控制的地盘分为东西两半,东边的行政由周公负责,西边的行政归召公管。
召公把周的西部治理得井井有条,很得百姓的爱戴。他经常不辞辛劳,亲自下乡视察,所到之处,既不封路,更不搞行宫什么的,他办公频率最高的地方,就是一棵甘棠树——现在一般叫棠梨,海棠的棠,梨子的梨。召公多次在那棵树下判决官司、处理政务什么的,因为处事比较公正,所以从有爵位的官员到一般老百姓,都很服他。
召公去世后,百姓也都很怀念他,每个人都恨不得为他续一秒,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把那棵甘棠树保护起来,不许人砍伐,并且还专门创作了一首诗来歌颂召公。这首诗,就是《诗经·召南》里面的《甘棠》,全诗很短,只有36个字,我给大家念一下: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一句话概括就是:这棵甘棠树很茂密,千万不要毁坏它,它是召公待过的地方,它是召公待过的地方,它是召公待过的地方……重要的事情讲三遍。由此可见召公有多受百姓爱戴了。
-
2.被戎狄侵犯,齐国出手相救
-
3.纵横家苏秦在燕国
-
4.燕王哙被忽悠,王位拱手让人
-
5.由禅让引发的内乱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司马迁,西汉人,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史学家之一,出生于史学世家,早年从父亲学习,后来又游历各地,考察风土人情。后因替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被投入监狱,后又被施以腐刑。出狱后,司马迁决定完成父亲的遗训,用十四年时间写出《史记》。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余少镭,前媒体人,专栏作家,影视制片人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世家》为《史记》五体之一,讲述的是自西周至西汉初的各诸侯国的兴衰败亡,它以编年之体记诸侯之事,前后三十篇。三十世家,有的长寿,延续数百年之久;有的短命,分封几年即灭国;众多诸侯,有的带领封国走上争霸称雄的道路;有的陷于权力斗争,狗血事件不断。《史记》之世家系列,带您体验先秦、西汉初期各诸侯的百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