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22聊斋新说·莲香(上)
人与狐与鬼,一段通阴阳跨物种的三角恋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书生吹牛不怕鬼怪,惨遭邻居整蛊
- 今天咱们要说的这个故事,叫《莲香》,莲是莲花的莲,香是香气袭人的那个香。听了这么多聊斋故事,想必大伙已经练出了敏锐的直觉反应,一听莲香这名儿,肯定是个妙龄女子,年方二八,最多二十,不出意外的话,还是个大美女。没错,今天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大美女,而且不止一个,是两个,两个大美女和一个书生的三角恋。怎么样,大伙是不是有点纳闷儿了,蒲老先生怎么老写这种不守男德的书生?您别急,系好安全带,接着往下听,咱们今天车速有点快,情节的发展可能会出乎你的意料哦。
这个故事里的书生叫桑晓,山东沂州人,打小父母双亡,是个孤儿,一个人借住在一个叫红花埠的地方。桑晓这个人吧,别的没有,就是有点儿社恐,不爱出门,年轻人喜欢的联谊活动比如爬山蹦迪密逃剧本杀之类的,他通通不喜欢,不参与。因为一个人住,他也懒得开火,就在隔壁邻居家搭伙,每天出门两趟,就是到隔壁去吃饭,其余时间一律宅在家里。
邻居家有个书生,跟桑晓混熟了之后,忍不住就跟他开玩笑说你这每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都要长毛儿了,要是哪天点子背遇到鬼怪狐狸之类的,可要小心点,它们最喜欢长毛儿的,到时候只怕连骨头渣儿都不给你剩下。
桑晓呢,别看他社恐,自我感觉那是相当良好,连连摆手说:“诶,我堂堂男子汉大丈夫,行得端,坐得正,何惧鬼狐哉?雄的来了,我这里有宝剑伺候,雌的嘛,我……我亲自伺候!”
邻居一听,虽说吹牛不上税,你也不能把牛吹上天啊,当下肚子就冒出了一股坏水,亲自伺候,行,我就看你怎么个亲自伺候法!话不多说,直奔本地最大的夜总会,重金请了一位小姐姐来当临时演员,当天晚上,趁着月黑风高,一把梯子搭上围墙,悄无声息地就把人送进了桑晓的院子。
话说小姐姐进了桑晓的院子,照事先商量好的剧本,先敲了敲桑晓的房门。桑晓正搁房里用功呢,听到敲门声纳了闷了,我这平时没人来啊,深更半夜的会是谁呢。从门缝往外一看,竟然是个女滴。鼓起勇气问了一句,谁。只听门外小姐姐答道,我是鬼啊,哥哥,你开开门。
桑晓一听是鬼,女鬼,两腿一软,当场就吓得瘫倒在地上了。门外的小姐姐见里头没了动静,把耳朵贴在门上仔细一听,也吓到了,为啥?只听咯咯咯咯,桑晓抖得后槽牙都要散了。这要是再玩下去,只怕闹出人命,小姐姐不敢接着往下演了,就在桑晓门口溜达了几圈,凑够了钟点,回去交差了。
也不知道桑晓那一晚是怎么过的,反正隔壁书生是乐得一晚上没睡好,第二天一早也不等天亮,就跑到桑晓家欣赏自己的成果。果然,桑晓一见到他,扑上来就拉住他的袖子,语无伦次地说:“阿弥陀佛……你知道昨晚我见到什么了吗?鬼,女鬼,脸这么绿,舌头这么长……吓死宝宝了,她还叫我给她开门……不说了,我要回家了,立刻动身,回老家……这里住不得了,阿弥陀佛,上帝保佑!”邻居一看,这钱没白花啊,效果拉得这么满,当下笑得是眼泪鼻涕一把抓,上气不接下气,好不容易止住了笑,才拍着手问桑晓:“那你开是没开门啊?女鬼来了,你怎么不亲自伺候?”
桑晓一听,好啊,原来是你小子搞的鬼,得,是我大意,着了你的道,认栽!不过话说回来,幸好这女鬼是假的,阿弥陀佛不用搬家了,以后小日子该咋过还是咋过吧!
-
2.千年铁树一朝开花,艳遇一来就俩
-
3.俩情人上演无间道,都说对方不是人
-
4.桑晓执迷不听劝,沉沦病榻气将咽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蒲松龄,生于明末,卒于康熙年间。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山东淄博)人。一生穷困潦倒,著作丰富,除《聊斋志异》外,留下诗、词、文共计千余篇,并著有《日用俗字》、《药祟书》、《农桑经》等科普读物。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雨辰,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聊斋志异》是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中国文言小说最后的高峰。全书分为十二卷,近五百篇。有山东特产的鬼怪传奇,也有原装进口的佛经教义;有热烈浪漫的人狐恋曲,也有魔幻现实的人事纠葛;有偷桃种梨的道法,也有穿墙通天的仙术;有痴情、苦情、悲情、绝情、柔情,不出情理之外;也有仁、义、孝、友、谅,常在人伦之中。
真可谓:鬼怪狐仙,说尽人间不平事;如梦如幻,庄列班马孤愤书。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矣。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罔两见笑。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
吾愿读书之士,览此奇文,须深慧业,眼光如电,墙壁皆通,能知作者之意,并能知圣人或雅言、或罕言、或不语之故,则六经之义,三才之统,诸圣之衡,一一贯之。异而同者,忘其异焉可矣。不然,痴人每苦情深,入耳便多濡音。
幻由人生,此言类有道者。人有淫心,是生亵境;人有亵心,是生怖境。菩萨点化愚蒙,千幻并作,皆人心所自动耳。
愚哉世人!明明妖也,而以为美。迷哉愚人!明明忠也,而以为妄。然爱人之色而渔之,妻亦将食人之唾而甘之矣。天道好还,但愚而迷者不寤耳。可哀也夫!
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至凄恋鬼母,反笑为哭,我婴宁殆隐于笑者矣。窃闻山中有草,名“笑矣乎”。嗅之,则笑不可止。房中植此一种,则合欢、忘忧,并无颜色矣;若解语花,正嫌其作态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