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英雄的诗篇,小人开场
- 上一回,给各位简单介绍了下《三国演义》这本书在历史上的一些传奇性的经历,以及作者罗贯中本人的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八卦传闻。没听够的朋友,还想听的,对不住啰,时间有限,从这一讲开始,咱们得正式进入三国的故事本身,再不进入正题,您各位又会骂我拖延狗。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是关于一群大人物争雄的故事,您听那歌里唱的“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这说的,是英雄,是成败。所以,三国,是一群英雄的史诗。当然了,有英雄也有狗熊,有豪雄也有奸雄,因为争雄争得精彩迭出,争得惊天动地,所以,咱们这三国的故事才有穿越时空的魅力,为人所津津乐道。 但是各位,要我说,您可能给忽略了,这样一部风起云涌的英雄画卷,其实,是从一群小人开始的。咋回事呢,您坐好咯,听老刘慢慢说来。 话说东汉末年,老刘家的皇位传到桓帝时,一群在咱们历史上就没怎么消停过的家伙,又出来作妖了。前有指鹿为马的秦朝赵高,后有祸乱朝政的唐代俱文珍、王守澄,再往后,还有明朝大特产——九折万岁、九千岁魏忠贤,以及陪伴慈禧太后身边的清代李莲英,等等,等等。 太监这一独特的政治物种,自从登上咱们中国历史的舞台,专权乱政的事儿就没断过根,它始终就是咱们古代政治生态的一个顽疾,祖传的老毛病,断不了根,尤其是在皇权旁落的情况下,特别容易发病,一发病就特别厉害。 这不,到了东汉桓帝年间,这个老毛病又发作了,这一次,来势凶狠,不仅要了东汉王朝的命,还拉开了后来魏蜀吴天下三分的帷幕。 话说桓帝死后,灵帝继位,这灵帝,那还是个小娃娃,老刘家偌大一份江山,就这么砸到个娃娃肩上了,这怎么接嘛?果然,老皇帝一死,新皇帝还小,太监们,就跟脱缰的野马,出笼的野兽,这帮人,扶老携幼、你拉我扯、朋比为奸,一天比一天猖獗,一天比一天肆无忌惮,于是,大汉朝的朝政,肉眼可见地一天比一天糟糕了。 局面很不堪,当时朝廷里的健康力量,坐不住了,哪能任由这帮小人祸乱朝纲?尤其是朝中的两大支柱,一文一武,文的,代表人物——太傅陈蕃,武的,代表人物——大将军窦武,实在是看不过眼了。二人一番密谋,决定一举铲除太监们的乌七八糟势力,还朝堂以清明。 可是吧,也合该是大汉朝气数将尽,饶是陈蕃、窦武有回天之心,此刻也无那补天之材了。原来,太监们早已偷偷做大了势力,全国的军政大权,基本都被他们牢牢地抓在手里。这不,还没等陈太傅和窦将军动手,风声走漏,草已动,蛇已惊,二位朝中支柱,竟让对方先下手为强,给一锅端了。可惜可惜,实在是可惜了。 陈太傅和窦将军这一败,那是一泻千里,输的一塌糊涂,是这二位昏庸无能难堪大用吗?非也非也,着实是大势如此,回天无力。要说这二人,在当时也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不说一呼百应,也是名扬四海。大将军窦武出身名门,掌管天下兵马,陈太傅更是天下读书人心中唯一指定的精神领袖。结果,就是这样两个顶天立地的人物,被太监们不费吹灰之力给收拾了。这个结果,对全国的正常老爷们来说,那是震惊、心寒、后怕,乃至绝望,对全国的大大小小的太监们来说呢,那就别提有多开心、多振奋了。 大大小小的太监们一看,哟,合着你们这些文臣武将,一个个看着全须全尾、五体健全,其实也没比我们多点啥呀!于是,一个个都蹦跶出来了。有名没名的,都要来乱乱政,有事没事儿的,也要来弄弄权。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一祸害就是许多年,把个东汉末年的天下,搞得是乌七八糟、乌烟瘴气。 在这群祸害队伍中,有一拨人特别有名,主要是行事最出格,祸害最严重,这波人加在一起,一共十个,合在一起,号称“十常侍”——常侍,本来是一个官职,太监里的好样的,都得干一干常侍,于是,这官职变成了太监们的代称。 这十常侍上台之后,一言以蔽之,那叫一个天人共怒,老天爷和老百姓,同时看不下去了。 老天爷看不下去,就爱搞点灵异事件,警告一下人类,怎么警告呢,什么地震啊,洪水啊,古人们一般都视作是人类犯了错误,老天爷对人类的敲打。 但这次人类犯的错误比较别致——太监当权,所以老天爷的警告呢,也就带一点这个和太监相关的特色。除了保留项目洪水、地震、雷电、冰雹,老天爷还别出心裁地挑了一只母鸡,让它长着长着,忽然变成了公鸡,不管下蛋,管打鸣。古人对于这种现象,有个专门的词,叫“牝鸡司晨”。 牝鸡就是母鸡,司晨就是早上打鸣。这话就是说母鸡抢了公鸡的活儿,一大早就开始打鸣。这意思就是:你都不是真正的老爷们儿,怎么还抢老爷们的活儿?讽刺的谁,心里明镜似的。 至于老百姓,就没有老天爷这么含蓄,这么多弯弯绕了。在过去,老百姓表达愤怒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造反。前有陈胜吴广,后有开局一个碗的朱元璋,标准动作——农民起义,推翻暴政,那是咱们历史上的优良传统。 东汉末年表示愤怒的农民代表是谁呢?有三个,是哥儿仨:张角、张宝和张梁。
-
2.黄巾三兄弟,引来桃园刘关张
- 各位,黄巾起义,主角是张角、张宝和张梁哥仨。但俗话说,唱戏先登台打头阵的,那肯定不能是主角。越是鸿篇巨制,主角越是不着急出场。所以张角、张宝和张梁这三兄弟,也就是出来给咱们这书热热场子的。 说这张角、张宝和张梁黄巾三兄弟,起家靠的是封建迷信,大哥张角,号称自己上过南华老仙的选修课,手握一本课堂笔记《太平要术》,直接创立了一个道教的变种邪教太平道,还提出了一个口号,说: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苍天,就是说汉朝天下,苍,就是青色,所谓天青色。但为啥是苍天呢?历来研究者众说纷纭,有说是按金木水火土五行之说,所以是黄天取代苍天,但也有说是汉代军队衣服是青色,所以叫苍,反正不管怎么着吧,张角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大汉朝气数将尽,是时候给这天下改改颜色了。什么时候改呢?就在这次的甲子年。改了,自然就天下大吉了。于是三兄弟就开始四处传教,广收门徒,顷刻间拉起了一只相当成规模的队伍,队伍里人人头戴黄巾,这便是大名鼎鼎的黄巾军了。 黄巾军势头很猛,不过,在历史上,几乎就没有哪个起义,最后是靠宗教成功的,靠黄丝巾就更不靠谱了。所以,开局很漂亮的老张家三兄弟,闹得再热闹,也就是给咱们三国群英荟萃热场子的,成不了主角。 那这哥仨怎么下台的呢?有一天大哥张角想不开,非要去打幽州。这一打不要紧,打出来了一组更加生猛的三兄弟,主角光环一个比一个亮,咱们的故事,这才正式开锣了。 话说当时的幽州太守,叫刘焉,姓刘,那自然也是汉朝皇族后裔,听说黄巾军来了,有点怕,就听从了手下一个叫邹靖的建议。邹靖这人比较有唯物史观,说既然咱们的官军打不过张家兄弟,那咱们就发动人民群众吧,人民群众才是历史进步的动力呀,让那帮贼子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岂不美哉?刘焉也是从善如流,一听这主意不错,那就发个榜吧,招募义兵。 榜文送到幽州下面的涿郡,让咱们的主角,刘备,看见了。刘备何许人也?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名片上标注着皇亲国戚。虽说这血统传到刘备这儿,早已是稀释得没啥成分了,没落了,但毕竟也不是平头老百姓。刘皇叔本人呢,虽说如今是在家编草鞋,但毕竟和一般的民营企业家,那也是有本质区别的。 咋个不同呢?你看哈,一般乡镇企业家编个草鞋,顶天了也就能跟县长啊、县里首富喝个酒交个朋友,你再看刘备刘老板,人家的社交圈,甭说祖上是中山靖王,日常打交道的老师,那也是来头不小,一个叫郑玄,一个叫卢植。 郑玄郑老师,人称天下学问第一人。当时最大的学问,就是研究四书五经,所以也叫“经学”。郑玄的经学水平实在是太高了,当时的人已经不知道还能怎么吹捧他了,干脆就叫他“经神”。所以当时的好多读书人,都是没有经神的命,但是得了经神的病。要是把郑玄放到现在哎,怎么也得相当于个北大校长。 卢植卢老师呢,天下敬仰的文化偶像,虽然照着郑玄稍微差点,但微博上也有千万粉丝的。各位,您听听,有这样的两位当世文化名人当老师,他刘皇叔难道?可能?就学会了一点编草鞋的本事吗? 再说了,除了这两位名师,刘备还有个好朋友,叫公孙瓒。这人虽然后来混的不咋地,但在当时,那也是相当大一号著名军阀,雄踞东北,从咱们现在往前数一百年,不亚于张作霖。 你想,刘备他结交的这都是什么人?不是北大校长文化偶像,就是汉代张作霖这样的哥们,认识的都是这种人,混的圈层就没掉线过,他怎么可能甘心编草鞋,怎么可能是个普普通通的乡镇企业家?所以各位,以后谁要是跟你发励志鸡汤文,什么刘备刘皇叔起于草莽,编草鞋出身,也能三分天下,你趁早呸他一脸。 说回幽州太守刘焉发布榜文,招募义兵。话说这一日,刘备提着一提草鞋,在街头正好就看见了官府张贴的这榜文,他一看这榜文,再看看自己手里滞销的草鞋,心想我堂堂汉皇后裔,郑老师、卢老师的高足,公孙瓒的发小,今年都28了,一事无成,还在这摆地摊卖草鞋,唉!不自觉就这么叹了口气。 只不过这口气还没叹完,就被一个豹头环眼的黑大汉给打断了,说你一个大老爷们,看着征兵榜文,不去应征入伍,为国出力,反而在这叹气?是不是爷们,是不是爷们?刘备回头一看,心中升起一股预感:一顿饭之后,我定会和这浓眉大眼的黑大汉拜把子。此人便是张飞。 拜把子,为什么要等一顿饭之后呢?因为就是这一顿饭的功夫,刘备正和张飞喝着酒,忽然又进来了一个人。此人面如重枣,身长九尺,既是一个杀人在逃的重犯,又是一个英气逼人的英雄。此人便是关羽。 三人一见面,都没怎么说话,就命中注定地知道,过一会儿,他们就将结拜为异姓兄弟。等到酒酣宴罢,三人来到屠户张飞的桃园,义结金兰。当时园中花开正盛,三人取酒祭天,结为兄弟。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从此合而成为著名的“刘关张”,一段永垂不朽的传奇故事,也因此即将拉开帷幕。 更精彩故事即将开场,时间关系,咱们今天就先说到这儿。好戏,咱们下一讲继续。咱们下次节目再见!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罗贯中(约1315-1385),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祖籍东原(今山东东平),流寓杭州,元末明初小说家,主要作品为《三国志演义》,传说师从施耐庵,《水浒传》的编写者之一,今存其所作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廉鹏举,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故事起于桃园结义,终于晋统三国,描绘了东汉末至西晋初近百年间的风云变幻,数不清的英雄人物在这里闪耀又陨落,说不完的传奇故事在这里上演又谢幕。忠与义,如何取舍?智与勇,谁负谁赢?权与情,孰重孰轻?
《三国演义》的故事原型起自正史《三国志》,经数百年的流传改写,至晚唐时已妇孺皆知,宋元又有了专业艺人表演,并出现“尊刘抑曹”的鲜明倾向。元末明初时,文人罗贯中在世代累积基础上,杂采正史记载、民间传说,创作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同时也是历史演义的开山巨著《三国志演义》。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