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史记·郑世家(下)
贤明的子产,也救不了弱小的郑国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难得一见的优秀政治家
- 各位路上读书的听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演《史记》世家系列的《郑世家》。
上回书说到,郑庄公死后,郑国开始内乱,变得是一蟹不如一蟹。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郑国不得不卷入了晋楚争霸,一直在晋楚两强之间轮流抱大腿,反复无常,只求自保。这是时代的无奈,也是郑国的无奈,夹在两大强国中的国家,只能选择这样的生存方式。事实上不止是郑国,中原的几个中小国家比如宋、卫、陈、曹、许、蔡,等等,也都是这种活法。
晋楚争霸近百年时间,郑国一会儿向晋,一会儿向楚,这样的故事说多了就没意思了。总之,到了公元前546年,由宋国策划、晋楚两国领头,一共14个国家参加了“弭兵之会”,两个超级大国划定了势力范围,小国们则分别拜山头、认老大,按时去朝拜、缴纳贡品,“化干戈为玉帛”。打那之后,大规模的战争才渐渐平息下来。这个以后我们再慢慢说,现在回到郑国国内,再看看又发生了什么故事。
在郑穆公之后,郑国的政权几经变迁,由只有五岁的郑简公继位。五岁的娃娃懂个什么,郑国的大权就落在郑穆公的七个儿子,以及其后代手里。这七个儿子可不是七个葫芦娃,他们手握大权,互相争斗,却从来没有尽弃前嫌、团结一心的时候。这帮人有杀国君的,有彼此动刀子的,一日不得安宁。人们模仿鲁国的三个权臣集团“三桓”,将其称之为“七穆”。
不过,“七穆”也不全是坏人,就在这一片乌烟瘴气中,却诞生了一个几乎是完人的人。他的政治水平乃至高尚的人格,在整个春秋时代都能排的上前列。
优秀的人总是很早就能体现出优秀的特质,我们要说的这位也是如此。且说有一年,“七穆”中的子国率兵讨伐隔壁的蔡国。蔡国实力比郑国还弱,郑军自然是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的时候,郑国全国上下都沉浸在久违的喜悦之中,毕竟经常受人欺负,好久没打胜仗了嘛。
可就在众人沉浸在欢乐中时,有个年轻人却泼了起冷水。他对子国说:“一个小国,没搞好国内建设,却贸然向外国用兵,没有比这更大的祸患了。蔡国是楚国的盟国,你动了蔡国,楚国必然来问罪,到时候打不过,又得认怂跟他结盟;可是,咱们一旦顺从了楚国,晋国肯定不爽,也会来讨伐,到时怎么办?又跟以前一样偷偷讨好两国吗?我看,从今往后,郑国至少有四五年不得安宁了。”
子国本来正得意洋洋,被这冷水一泼,怒了,大声斥责:“你懂个什么?国家有大事,自然有众卿大夫顶着。你小小年纪胡说八道,知道个啥?”这个泼冷水的人是谁呢?不是别人,正是子国的儿子、我们这一回的主角——子产。
在给父亲泼冷水的时候,子产还是一个少年。也正是从这一刻起,他正式走上了历史舞台,即将影响郑国、影响诸侯几十年,甚至也影响中国历史两千多年。
那么,子产的这盆冷水泼得对吗?当然,这不用问,其实不用什么贤能之人都能看出来,只是敢不敢冒险说出来而已。所以这一年的秋天,楚国果然出兵前来讨伐郑国,于是,郑国又开启了晋-楚-晋-楚的恶性循环,戏码还是那些戏码,套路还是那些套路,我们实在没必要再讲了,重点来说说,子产是怎么在郑国的内忧外患中走向C位的。
-
2.初入政坛,崭露头角
-
3.执掌郑国,厉行改革
-
4.子产去世,郑国颓败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司马迁,西汉人,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史学家之一,出生于史学世家,早年从父亲学习,后来又游历各地,考察风土人情。后因替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被投入监狱,后又被施以腐刑。出狱后,司马迁决定完成父亲的遗训,用十四年时间写出《史记》。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余少镭,前媒体人,专栏作家,影视制片人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世家》为《史记》五体之一,讲述的是自西周至西汉初的各诸侯国的兴衰败亡,它以编年之体记诸侯之事,前后三十篇。三十世家,有的长寿,延续数百年之久;有的短命,分封几年即灭国;众多诸侯,有的带领封国走上争霸称雄的道路;有的陷于权力斗争,狗血事件不断。《史记》之世家系列,带您体验先秦、西汉初期各诸侯的百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