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天生变态狂
当研究心理变态的教授,发现自己心理变态……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心理变态:少为人知的人格障碍
-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神经科学家詹姆斯·法隆的著作,《天生变态狂》。
变态狂这三个字,可以说是很有画面感了。一说起来,眼前就好像出现了一个心理扭曲的虐待狂,或者是血腥残忍的连环杀手,再或者是躲在阴暗角落里、眼神邪恶的偷窥癖。总之,全身上下散发着恐怖的气息,让人不寒而栗。
但其实,这些印象可能都太夸张了。不少穷凶极恶的罪犯,他们看起来非常正常。蛇蝎美人劳荣枝,在90年代连害7条性命,此后隐姓埋名流亡20年,被捕的时候,身边没有人相信,这个亲切的大姐竟然会是杀人犯。白银杀人案的凶手高承勇,14年间用残忍的手段杀害了11名女性,可是在镇上,没有一个人说他不老实。
但他们真的就是正常人吗?显然不可能。劳荣枝被逮捕时神色淡然,毫无悔过之意,甚至嘴角还扬起了一抹微笑。高承勇犯案以后,照常工作、生活,被抓后冷静地回忆每一起案件的细节,冷静得叫人害怕。杀人,对于他们似乎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有人义愤填膺:你们害了那么多条人命,拆散了那么多家庭,造了那么多孽,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这句话,可真是问到点子上了。他们可能真的不知道良心为何物。注意,这可不是一句气话,或者是讽刺,而是事实。
在心理学和医学上面,心理变态不是一个模糊的形容词,而是一种人格障碍。它的症状包括认识肤浅、充满欺诈、做事冲动、没有目的性、脾气暴躁、容易被激怒、缺乏同理心、没有道德感、不知道自责和内疚等等。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连杀只鸡都不敢,可有些人杀起人来,却从容不迫,毫不手软。有些犯罪现场,普通人看一眼都觉得胆战心惊,甚至睡觉都要做噩梦,可罪犯却能微笑地欣赏,甚至把它看成自己的一个杰作。
有一个词和心理变态很像,大家也应该听过,那就是“反社会人格”。只不过,反社会人格障碍衡量的是外在的破坏性,而心理变态描述的则是一种潜在的人格问题。
讲到这里,大家心里可能就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心理变态是怎么产生的?它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的环境、遭遇造成的呢?十几年来,本书作者法隆就在断断续续地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
2.惊人发现:我有一个变态的大脑
-
3.变态家族:凶杀犯和负心汉的后代
-
4.变态的形成:大脑、基因和童年
-
5.自我剖析:变态的不同表现形式
-
6.自我辩白:论心理变态的必要性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詹姆斯·法隆,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医学院教授,主攻神经科学。曾在美剧《犯罪心理》中本色出演一个变态教授。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芳嘉,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2008年,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法隆登上TED的讲台,以一篇演讲火遍全网。演讲有这么几个关键词:心理变态、大脑结构、犯罪家族。是的,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的脑科学家他,有一个心理变态的大脑结构,身体里藏着变态杀人犯的基因,流着的是恶棍和负心汉的血。
那么,心理变态是怎么产生的?它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的环境、遭遇造成的呢?法隆用他扎实的专业知识,亲身的经历和思考,让我们对“心理变态”四个字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孩子会按照他自由的方式长大,除非你用强权毁掉他。
我们并非简简单单的好人或者坏人,对的人或者错的人,善良的人或者心怀恶意的人,温良的人或者危险的人。
如果你多年来一直受邀研究凶手的大脑,还从中总结出一套凶杀犯大脑的通用模式,最后竟然发现自己也拥有这样的大脑,那可真是个天大的笑话。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家族里出过好多江洋大盗,远比发现自己的贵族血统要值得夸耀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