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从农夫到海贼
- 前面的节目里,我们讲了元末两大顶流:陈友谅和张士诚。在元朝末年的各路起义军中,只有这两位有资格和朱元璋平起平坐炒CP,可谓元末起义军的御三家。对此,朱元璋自己也并不否认,后来他当了皇帝,经常回顾自己当年打天下的故事,百分之九十说的都是陈友谅如何、张士诚怎样。 不过,在那个时代,各地的起义军蜂拥而起,远远不止陈、张、朱这御三家。这三家力量虽然强,但活动范围只局限于长江中下游流域,张士诚更是自始至终没有离开过包邮区。 那么,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其他的英雄豪杰表现如何?他们为什么没能发展壮大,与朱元璋争夺天下呢?咱们今天就把镜头给到另一个被历史忽略的豪杰:方国珍。 方国珍,浙江台州黄岩人,注意,是Tāi州,我没读错啊,热心听友请别在评论区纠正我“是抬州”。 论职业,方国珍和朱元璋算是同行,给地主当佃农,不过他比朱元璋稍微纯粹一些,没有跳槽到寺庙啊丐帮啥的,但要是论性格,他却和陈友谅有点像,是个好勇斗狠的家伙。按当时的社会规矩,佃农见地主就像老鼠遇见猫,姿态必须很卑微。但方国珍不按套路走,地主是人,佃农也是人,凭啥佃农要下跪磕头?每次地主下乡收粮,方国珍既不下跪也不磕头,或者干脆就不去见面,根本不带鸟他的。 但方国珍的爹是个老实人,每次都把地主好吃好喝伺候着,日子这么糊弄糊弄也就过去了。可等到方老爹一去世,方国珍兄弟几人就不愿意伺候了。那一年,地主照例下乡收粮,方国珍兄弟弄来几坛老酒,把地主灌得东倒西歪,然后手起刀落,地主爷见了阎王爷,尸体被装进了大缸里,粮食没收到,自己倒是被腌成了泡菜。 方国珍兄弟这一波操作,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堪比轰动一时的操场埋尸案,但是,地主去你家吃顿饭人就没了,除了你还有谁。而且那个年代警察叔叔抓人要啥证据,说是你就是你。方国珍兄弟事情败露,一不做二不休,下海当了海盗。 其实,就算没有这一出,方国珍下海当海盗也是迟早的事儿。兄弟这么多,又没有地可以分,给地主打工,年收入的七成都是地主的,三成都落不着,就算有三成也不够吃饱。连自己都养不活,还怎么养家人?长年累月吃不饱怎么办?有人手指着大海的方向:台州靠海产盐,贩海盐,来钱快。大海啊大海,我方国珍来了。 这么说来,方国珍还和张士诚算半个同行,不过张士诚是在内陆贩卖,方国珍是在海上搞走私,两人海上陆上,梦幻联动。 贩私盐,当海盗,干的是掉脑袋的买卖。头上两把刀悬着,一把刀,是官府的,一把刀,是同行的。 方国珍一个新人闯入,势必抢了别人的蛋糕。其中有一个叫蔡乱头,早早就在海上搞走私,盘子铺得比方国珍大,也早就上了大元公安部重点关注名单。方国珍一下海,就和蔡乱头成了竞争对手,双方明争暗斗,谁也奈何不了谁。 于是,方国珍就动起了歪脑筋:都是道上混的,你不仁我就不义,抓住你个昏头仔当投名状,扭送派出所,戴罪立功,洗白我自己。没想到,他这么想,蔡乱头也这么想。而且人家还提前预判了他的预判,不等方国珍举报,自己主动向官府投降了。 更让方国珍没想到的是,这位头号通缉犯自首后,不仅没有被砍头,还升官发财,摇身一变成了国家干部。这波剧情反转,看得方国珍一愣一愣。可是,回过神来,就大叫不好了。很快,大元公安部通缉令名单上,最大的反贼,变成了他方国珍,成了官府重点缉拿对象。 辛辛苦苦计划了这么久,结果被别人坑掉了底裤,不仅没洗白,还更黑了。方国珍心一横,那就一条道走到黑呗,既然当了海贼,那就要当海贼王,搞造反。 说是造反,但方国珍在陆地上连个歇脚的地方都没有,全部家当都在逃命的船上。一开始,他还是贩卖私盐,顺便搞点小打小闹的海盗活动。没多久,他就发现了一门大生意。啥大生意?劫漕运。 在元朝,南方的赋税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每年都有成百上千艘的海船满载着粮食、布帛,以及各种金银财宝向北方运输,与其吭哧吭哧偷偷摸摸运盐,再把盐换成银子,还不如直接抢大元的运钞车。 当然了,这笔搞走私难度系数大多了,漕运的船队不仅有战船护航,还有元朝的士兵随船押运。于是,为了干成这票大的,方国珍使劲招兵买马,扩充船队,还真就凑成了一支舰队。人也有了,船也有了,那还等什么啊,抢他。 方国珍业务的升级,直接惊呆了元朝政府。本来,元朝对南方的叛乱不是很在意,但抢劫漕船,等于直接抢皇帝的钱,这可犯了大忌。抢劫漕船的方国珍,迅速荣登元朝通缉犯的头几位。元朝皇帝下令,要江浙行省立刻清剿方国珍。在正规军面前,初出茅庐的方国珍还是太弱了,一路被赶到福建海面,逼到了港湾里。 眼看无路可逃,方国珍下令烧毁船只,准备趁乱上岸逃命。然而,该他命好,大概是风向的问题,方国珍放火烧船,这火竟然烧到了元朝舰队上,本来是自焚,却成了火攻。濒临绝境的方国珍转败为胜,俘虏了大批元朝官兵。 这场出人意料的胜利,给方国珍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战后,他收编了元朝的官兵,还修复了元朝的战船,实力急剧增加。从此之后,方国珍一发不可收拾,先进攻宁波,又进攻温州,接连击败元朝军队,还生擒了元朝的统军万户,成了名副其实的海贼王。 元朝打不过方国珍,只好使出老办法:招降。至正十一年中秋节,元朝从大都派出高官,与方国珍在黄岩见面。浙江行省的官员建议趁此机会发动夜袭,杀掉方国珍,永绝后患。可是,朝廷来的高官不同意,他们以皇帝有诏命为名义,否定了夜袭的行动。 一番商谈之后,方国珍正式接受元朝的官职,带领舰队靠岸,表面上与元朝结束了对抗状态。
- 2.会造反,也会送礼
- 3.抱大腿、认大哥
- 4.自以为是耍滑头
- 5.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
- 6.及时投降,富贵终老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元末乱世之中,诞生了许多英雄。北有支撑元朝的几大豪杰,中有揭竿而起的红巾军领袖,南有朱元璋的诸位宿敌。金戈铁马,沙场红尘,滚滚人海之中,到底谁能脱颖而出?到底谁能雄霸一方?到底为何又是朱元璋夺得了天下?
跟随百变声优良辰周,回到元末明初,聆听豪杰们的故事。